王载
海军军官编辑王载于1898年3月26日出生于中国福州南台岛商埠区的一个非基督徒家庭[6]。1915年进入烟台海军学校就读,毕业后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又去吴淞、南京等地深造。1916年,王载与基督徒潘少容结婚,婚后开始查考圣经,在南京参加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查经班。1920年1月19日,王载于厦门鼓浪屿海边受浸[6]。 福州基督徒聚会处编辑1921年,王载阅读旧约《以赛亚书》52章11节,以此作为蒙呼召作传道人的凭据[1],于是辞去江贞舰大副职务,专门传道[3]。他回到家乡福州,开始在南台“子园”住所内主持聚会[6],这个聚会没有任何西方差会的背景。 当时,福州仓山公园路英国圣公会三一书院学生倪柝声在校园内使许多年轻学生接受基督教,包括王峙(王载的弟弟)、缪绍训、陆忠信和魏光禧等人[7]。时年23岁的王载和这些十七八岁的高中男学生常常仿效约翰·卫斯理,进行露天布道,并穿上写有“信耶稣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福音背心上街,造成轰动[6]。1922年暑假期间,王载夫妇和倪柝声在南台王载临时借住的毓英女校内举行第一次擘饼聚会,脱离原教派。 1922年下半年,王载到南京布道期间,结识贾玉铭的同工,《灵光报》主编李渊如女士,于是邀请她在1923年初来到福州布道。李渊如在仓山可园(王连俊家)一个亭子里举行的布道会历时一个月,主讲“救恩的证实”,引发了一次颇有影响的福音运动,约有数百人加入了这个新兴的自立教会,于是他们租下仓山陶园十二间排何姓房屋,正式成立第一个基督徒聚会处[5]。最初在子园及可园的聚会并无名称,十二间排初期一度命名为“基督徒会堂”,后来为强调自己不属于任何宗派,称为基督徒聚会处,简称聚会处[8]。同时,王载和倪柝声等人,每星期六,都要到马尾闽江对岸的白牙潭,接受一位英国独立女传教士和受恩的查经培训。 接受美国宣道会传教士按立为牧师编辑1924年,王载接受上海宣道会守真堂美国传教士伍柏莱之建议,准备接受按立作牧师,以便利他出外复兴布道[9]。而倪柝声坚定的反对宗派,反对牧师制度。并且王载热衷于出外复兴布道,而倪柝声的兴趣在于建造地方教会,对出外布道较冷淡,强调安静等候[7]。 和倪柝声分开工作编辑福州聚会处分裂后,倪柝声离开福州,以上海为中心,在中国及南洋各地建立地方教会,王载多数时间出外布道,福州十二间排聚会所由王连俊(约翰)负责,以后迁至球场后以及马厂街,即今日的马厂街基督教堂。王峙于1930年代在城内(鼓楼区)津门路成立福州的第二个会所,1948年春节期间,津门路聚会所邀请李常受讲《生命树》信息,而带进大规模复兴,于是转而接受倪柝声、李常受的带领。此后,福州的基督徒聚会处分为倪柝声、王载两派,倪派有津门路聚会所、中洲聚会所和12个分家,王派有球场后(马厂街)以及后来增设的河西街、马尾等聚会所[11]。 第一个中国差会编辑1920年代,王载在上海、香港等多处地方主领奋兴大会。1925年6月,环球复兴祷告运动在上海市中心的苏州路新天安堂召开为期50多天的复兴聚会,王载的讲道颇有能力,会中有不少基督徒决志奉献,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教会领袖的计志文(中国布道会的创始人)和赵世光(灵粮堂的创始人)等人[6][12]。 1928年,王载在香港召开开第一届培灵研经会期间[6],在宣道会加拿大传教士,建道圣经学校校长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13],开始前往南洋进行宣教工作,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等地,王载从南洋回国后,于1929年3月26日,与黄原素、赵柳塘等人 在广西梧州成立“南洋布道团”,后来改名叫中华国外布道团[14] ,他担任主席[15] 。这是中国向海外传教的第一个基督教差会。此后四十多年他到过三十余国,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于美国加州。1975年12月13日在加州去世,享年77岁。[1] 民国11年(1922年)福州基督徒聚会处王载先生主编有《复兴布道诗》,由福州阳岐报社出版。中国音乐研究所图书馆馆藏。 参看编辑其他20世纪上半叶具代表性的中国传道人: 参考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