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练习楷书的运笔技法。“永”字有八笔:点、横、竖、钩、挑(或提)、弯、撇、捺,按各自的笔势以八字概括为侧、勒、弩(又作努)、
历史
编辑“永”字八法的来源,有一说是出自东晋的王羲之[1],另说是崔子玉[2]、锺繇[3]、智永[4]、张旭[5]。
八法的出现,深受《笔阵图》所总结汉字七条“笔阵”(七势,包括:横、点、撇、折、竖、捺、钩)所影响。据称《笔阵图》为东晋卫铄(卫夫人)所著[6]。此外,不同时期的书法家也有相关技法的描述,例如:
列表
编辑笔画 | 名称 | CJK名称 | 李氏名称 | 位置 | |
---|---|---|---|---|---|
1 | 侧 | 点 | 怪石 | ||
2 | 勒 | 横 | 玉案 | ||
3 | 弩/努 | 竖 | 铁柱 | ||
4 | 趯 | 钩 | 蟹爪 | ||
5 | 策 | 挑/提 | 虎牙 | ||
6 | 掠 | 弯 | 犀角 | ||
7 | 啄 | 撇 | 鸟啄 | ||
8 | 磔 | 捺 | 金刀 |
注释
编辑- ^ 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锺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 ^ 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 ^ 虞喜《志林》:“锺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繇盗发其墓,遂得之。”另见冯武:《书法正传》。
- ^ 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 ^ 朱长文《墨池编》。
- ^ 然而,这著作疑是伪托的。见李家树、吴长和:《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趋向》,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1日。页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