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街
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於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
板桥街为台湾日治时期1929年6月至1945年10月间存在之行政区,原为1920年10月成立的板桥庄,辖属台北州海山郡,也是海山郡行政中心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今新北市板桥区。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板橋街 |
假名 | いたはしがい |
平文式罗马字 | Itahashi Gai |
行政区划
编辑板桥街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原属摆接堡之街庄,在1895年隶属于台北县,在1897年9月隶属台北县新庄辨务署,在1898年3月改隶三角涌辨务署,在1899年10月改隶台北辨务署,板桥地区在此时主要划分为“第12区”、“第13区”[1][2]。在1901年11月11月,改隶台北厅枋桥支厅,在1901年12月7日划分为台北厅下的“第18区”、“第19区”[3]。1904年4月1日,板桥地区被整并为枋桥街、后埔庄、四汴头庄、湳仔庄、番仔园庄、沙仑庄、溪洲庄、深坵庄、埔墘庄、港仔嘴庄、下深坵庄、江仔翠庄、新埔庄、社后庄、崁头厝庄等15庄[4]。1906年1月1日,第18区及第19区合并为“枋桥区”[5]。1918年3月19日,崁头厝庄被公告废止[6]。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枋桥”改称“板桥”,摆接堡及海山堡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前述14庄合并为台北州海山郡“板桥庄”,辖域内分为板桥、后埔、四汴头、湳子、番子园、沙仑、溪洲、深丘、下深丘、埔墘、港子嘴、江子翠、新埔、社后十四个大字[7]。
- 番子园大字下有“番子园”、“三抱竹”、“浮洲”小字名
- 溪洲大字下有“番子埔”、“楛柃[8]脚”、“顶溪洲”、“洲子”、“下溪洲”、“中溪州”小字名
- 江子翠大字下有“第三崁”、“第二崁”、“溪头”、“新埔”、“大埔尾”、“第四崁”、“第一崁”、“中洲”小字名[7]
1929年6月1日,板桥庄升格为“板桥街”。二战后,板桥街改为台北县板桥镇。
1901年 | 1906年[5] | 1929年-1945年 | 1946年 | |||
---|---|---|---|---|---|---|
区[3] | 街庄[4] | 区 | 街庄 | 庄 | 大字 | 乡镇 |
第18区 | 后埔庄 | 枋桥区 | 后埔庄 | 板桥街 | 后埔 | 板桥镇 |
四汴头庄 | 四汴头庄 | 四汴头 | ||||
湳仔庄 | 湳仔庄 | 湳子 | ||||
三抱竹庄 | 番仔园庄 | 番子园 | ||||
沙仑庄 | 沙仑庄 | 沙仑 | ||||
楛柃脚庄、沙仑溪洲庄 | 溪洲庄 | 溪洲 | ||||
枋桥街 | 枋桥街 | 板桥 | ||||
第19区 | 新埔庄、社后庄、深坵庄 | 崁头厝庄 | ||||
崁头厝庄 | 新埔 | |||||
新埔庄 | 新埔庄 | |||||
深坵庄 | 深坵庄 | 深坵 | ||||
埔墘庄 | 埔墘庄 | 埔墘 | ||||
港仔嘴庄 | 港仔嘴庄 | 港子嘴 | ||||
下深坵庄 | 下深坵庄 | 下深丘 | ||||
溪洲庄 | 江仔翠庄 | 江子翠 | ||||
社后庄 | 社后庄 | 社后 |
街庄长
编辑人口
编辑设施
编辑参见
编辑- ^ 臺北縣令第32號 本縣各辨務署館內街庄社長管轄區域左ノ通改正ス. 台北县报. 1899-10-08.
- ^ 淀川喜代治. 板橋街誌. 板桥街役场. 1933-08-20.
- ^ 3.0 3.1 臺北廳令第二號 街庄長管轄區名左ノ通リ改正ス. 台北厅报. 1901-12-07.
- ^ 4.0 4.1 臺北廳告示第五十一號街 庄名區域改正. 台北厅报. 1904-03-27.
- ^ 5.0 5.1 臺北廳令第十一號 館內街庄長管轄區域左ノ通相定ム. 台北厅报. 1905-12-27.
- ^ 府令第15號. 台湾总督府报. 1918-03-19.
- ^ 7.0 7.1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 ^ “柃”,或作“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