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天公坛
臺灣新竹市玉皇大帝(天公)廟
新竹天公坛,又称新竹金阙殿,位在台湾新竹市北区中山路431巷36号,为一座主祀玉皇大帝(天公)的道教庙宇。庙旁设有以庙为名的天公坛公园,是当地民众的信仰中心。
新竹天公坛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新竹市北区中山路431巷36号 |
坐标 | 24°47′58″N 120°57′31″E / 24.799401°N 120.958579°E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玉皇上帝 |
建立时间 | 大清咸丰元年(1851年)创建 |
地图 | |
沿革
编辑清高宗乾隆年间,竹堑城信众组织神明会“天公会”,轮流奉祀玉皇大帝神位,咸丰元年(1851年)建庙于迎曦门(东门),同治九年(1870年)由檀越王居鸠资,迁修庙宇于今址,1895年乙未之役日军与栋军都司姜绍祖部交战,本庙毁于战火,另说是台湾日治时期被官府征收。大正二年(1913年),由本地士绅陈杨镜等众募集银钱,重建于今址,二战后重修。
然而根据日治时期总督府收录的社寺档案,新竹地方本来有两间天公庙。一间是位于新竹厅新竹街土名东门三五二番地的“天公坛”。一间是位于竹北一堡客雅庄二五八番地的“金阙殿”。明治四十二年(1909)因为市区改正,天公坛无力负担搬迁费用,因此信徒申请合祀于金阙殿,相关财产也归入金阙殿所有。这项申请案也获得总督府核准。 [1]。
传说
编辑台湾民间记载一句“台湾天公三间半”的说法,意思是台湾主奉天公的名庙,分别是南台湾的台南天坛、中台湾的沙鹿玉皇殿、北台湾的新竹天公坛,以及“半间”彰化元清观(因道路拓宽,殿宇内缩)。
神奇事迹
编辑2002年二月份,新竹久旱缺水,新竹市长林政则邀集各级官员,同往天公坛向玉皇上帝祈雨,翌日即天降甘霖,被视为神迹[2] 。
奉祀神祇
编辑主祀 | 玉皇上帝 | 三官大帝 | 福禄寿仙 | ||
龙边从神 | 太阳星君 | 风伯 | 雷公 | ||
虎边从神 | 太阴星君 | 雨师 | 电母 | ||
左庑 | 五谷先帝 | 观音菩萨 | 五斗星君 | ||
右庑 | 托塔天王 | 玄坛真君 | |||
五文昌殿 | 文昌帝君 | 关圣帝君 | 孚佑帝君 | 朱衣神君 | 魁斗星君 |
太岁殿 | 斗姥元君 | 太岁星君 | |||
光明灯殿 | 玉皇上帝 | 文昌帝君 |
参考资料
编辑- 《天公坛沿革简介》
- ^ 《天公坛所有财产处分核可申请书》:“新竹街土名东门三五二番地天公坛属市区改正(重划)道路,业奉庙宇须拆毁之内令,本应迁移他处,但无该庙用地适当之地点,且迁移需庞大费用,信徒难以负担,而废弃后神体合祀于客雅庄二五八番地金阙殿事宜业向新竹厅提出申请,爰与市区改正有关之土地拟予捐赠,其余之财产则采适当之方法编入金阙殿中,敬请核可申请事宜,特此申请,恭请 鉴核,明治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参见〈核准天公坛处分所属财产——杨赐等五人〉,《明治四十二年永久保存追加第三卷第五门地方第五类社寺》,档号:V01572/A018,收入温国良编译,《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宗教史料汇编(明治四十二年五月至明治四十四年十一月》(南投:台湾文献馆,2008),页51-54。
- ^ 新竹天公壇玉皇大帝很神. 中华日报. [2015-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