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澳圣真宝殿

台灣澎湖鸞堂廟宇,原名「許真君廟」

文澳圣真宝殿,原名许真君庙[1],主祀文衡帝君(关圣帝君),副祀慈济真君(感天大帝,俗名许逊),为澎湖县马公市区一新社圣真宝殿的分支。澎湖妈宫乡绅一新社成员因躲避乙未战争的战火暂驻文澳开办的鸾堂,并于明治35年(1902年)设立庙宇[2],庙宇名称各取主副祀神称谓一字合成,即“圣真宝殿”。[3][4]

文澳圣真宝殿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西文里12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关圣帝君(文衡圣君)
慈济真君(感天大帝
例祭主神:农历六月廿四
副神:农历三月十五
开基一新社乡绅
建立时间结社成立: 清朝 咸丰三年(1853年)
鸾堂成立: 清朝 光绪17年(1891年)
庙宇设立: 日治台湾 明治35年(1902年)
地图
地图

沿革

编辑

“一新社”原名“普劝社”,咸丰三年(1853年)由澎湖妈宫乡绅组成,司职以三纲五常、忠孝仁义之故事教诲百姓,并培训能以沙盘木笔、请神降鸾示事的“鸾手”,以指点迷津、济世救民为征。[2]

光绪11年(1885年)清法战争(西仔反澎湖之役后改称“一新社”,沿用迄今。[5]光绪17年(1891年)一新社社员在妈宫开办“乐善堂”,商借妈宫街的育婴堂供奉“文衡帝君”、“慈济真君”与“ 三教祖师”牌位,发展初期仅有设坛,并无独立的庙宇。[2][4]

1895年,乙未战祸起,妈宫遭逢兵燹,一新社人员将乐善堂中供奉的牌位迁移至文澳区域,并在文澳民宅内持续设坛济世,往后亦成文澳地区建造圣真宝殿的契机。[2]而一新社在进入台湾日治时代以后,俨然成为澎湖地区十分知名鸾手培训中心,澎湖各地许多庙宇中兼设鸾堂(又称善堂),多拜一新社长期活动之功。[6]

文澳圣真宝殿于明治35年(1902年)成立庙宇,一新社成员多复返马公市区扶鸾,一度暂借澄源堂场所设坛[4];明治44年(1911年),一新社另立庙宇于今惠民医院南邻,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逢盟军炸毁,待当一新社成员吴克文另觅新址,解决土地纠纷后,终于顺利辟建庙宇,已是中华民国55年(1966年)。[5]

1966年落成于市区光复里的庙宇亦称作“圣真宝殿”,为了与原本的圣真宝殿区隔,乃多以“一新社圣真宝殿”称之。与此同时,自1902年起便设于文澳圣真宝殿的鸾堂“乐善堂”,也一并回归一新社圣真宝殿使用,文澳圣真宝殿遂迎来文澳祖师庙内的“登岸社礼善堂”,做为其鸾堂堂号。[2]

图辑

编辑

庙宇原无四垂亭,乃因1993年文澳祖师庙整修时曾驻跸行馆于文澳圣真宝殿,将原本祖师庙的四垂亭移架于此。[7]文澳圣真宝殿位于文澳祖师庙文澳城隍庙东侧,庙宇规模虽狭小不甚起眼,但庙中彩绘与壁画十分精致,出于国宝大师黄友谦手笔,斑斓可观。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澎湖一新社圣真宝殿重建落成碑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吴克文撰于1978年。
  2. ^ 2.0 2.1 2.2 2.3 2.4 许玉河. 聖真寶殿.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中文(台湾)). 
  3. ^ 澎湖县马公市一新社关圣帝君. 三、主祀神及配祀神. 2018-05-19 [2018-05-27]. 
  4. ^ 4.0 4.1 4.2 余, 光弘; 黄, 有兴. 《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宗教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48.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湾)). 
  5. ^ 5.0 5.1 许玉河. 一新社.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9). 
  6. ^ 余, 光弘; 黄, 有兴. 《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宗教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51–54.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湾)). 
  7. ^ 〈文澳祖师庙重建碑记〉,甘村吉撰于1987年。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23°33′54″N 119°35′04″E / 23.564965°N 119.584525°E / 23.564965; 119.58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