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
平水韵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1223年,金朝平水[1](一说是官名,一说是地名)王文郁作《新刊韵略》,将格律诗用字分为106韵。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古韵书《排字韵》的残片,其内容与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韵的组织,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2]
历史
编辑在王文郁发行平水《新刊韵略》大致相同的一段时间,据信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1252年),刘渊曾编写刊行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礼部韵略》已佚失,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与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发布的206韵的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是一致的,要么是平水《新刊韵略》的修订本(若王文郁的作品在前),要么是被平水《新刊韵略》参照的韵书(若刘渊的作品在前)。106韵和107韵的区别只在于上声的“拯”、“迥”两部合并与否。金末张天锡《草书韵会》(1231)、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均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现在流传的观点认为平水韵得名于已佚失的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说是因为刘渊是山西平水人的原因,而把王文郁作的平水《新刊韵略》当作平水韵形成的次要因素。这很值得考证一下:
韵目
编辑平声 | 上声 | 去声 | 入声 |
---|---|---|---|
上平声 | |||
东 | 董 | 送 | 屋 |
冬 | 肿 | 宋 | 沃 |
江 | 讲 | 绛 | 觉 |
支 | 纸 | 寘 | |
微 | 尾 | 未 | |
鱼 | 语 | 御 | |
虞 | 麌 | 遇 | |
齐 | 荠 | 霁 | |
泰 | |||
佳 | 蟹 | 卦 | |
灰 | 贿 | 队 | |
真 | 轸 | 震 | 质 |
文 | 吻 | 问 | 物 |
元 | 阮 | 愿 | 月 |
寒 | 旱 | 翰 | 曷 |
删 | 潸 | 谏 | 黠 |
下平声 | |||
先 | 铣 | 霰 | 屑 |
萧 | 篠 | 啸 | |
肴 | 巧 | 效 | |
豪 | 皓 | 号 | |
歌 | 哿 | 个 | |
麻 | 马 | 祃 | |
阳 | 养 | 漾 | 药 |
庚 | 梗 | 敬 | 陌 |
青 | 迥 | 径 | 锡 |
蒸 | 职 | ||
尤 | 有 | 宥 | |
侵 | 寝 | 沁 | 缉 |
覃 | 感 | 勘 | 合 |
盐 | 琰(俭[3]) | 艶 | 叶 |
咸 | 豏 | 陷 | 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