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战斗
山海关战斗发生于1933年1月2日至3日,地点则是在中国河北山海关一带。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主要战斗之一。
山海关战斗 | |||||||
---|---|---|---|---|---|---|---|
| |||||||
参战方 | |||||||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之东北军 | 日军之中国派遣军(关东军)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何柱国 | 落合正次郎 | ||||||
兵力 | |||||||
数千 |
背景
编辑日军为侵占热河省,把矛头首先直指向榆关。[1]榆关即山海关,位于万里长城东端,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扼辽冀之咽喉,为平津之屏障,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自古即为军事重镇。[1]
经过
编辑1933年1月1日晚上11时左右,日军守备队长落合正次郎经过策划,在榆关宪兵分遣队和守备队派出所前,制造手榴弹爆炸事件。[1]事发后,落合正次郎向驻守山海关国军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提出四项要求,要求国军撤出山海关南门,由日军进占,遭到何柱国拒绝。[1]1月2日上午9时,落合正次郎指挥日军攻击山海关,被国军击退。[1]
1月3日晨,日军在飞机、军舰和坦克掩护下,向东南城角和南门附近重点进攻。[1]国军东北军第九旅何柱国部奋起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至下午2时,日军发起总攻,火力更猛烈,城内多处起火,破坏城上各防御工事。[1]
结果
编辑1月3日,国军东北军主力营长安德馨及第二连连长刘窦宸、第三连连长关景泉、第四连连长王宏元、第五连连长谢镇藩等,冒死迎战,英勇牺牲,其余官兵也伤亡殆尽。[1]团长石世安曾多次组织反击,均未奏效,乃于下午3时率余部由西水门向石河西岸之线撤退。[2]日军占领山海关,阵亡400余人。[3]1月4日,日军又攻占五里台,1月10日再占领九门口。[3]
榆关之战,国军东北军第九旅1个团不足2,000人,与日本陆海空之强敌3,000余人激战3日,官兵伤亡过半,民众伤亡近4,000人,500栋以上房屋毁于炮火。[3]中央苏区红军乘机起兵新淦、抚州、东乡,包围南昌,占领江西二十余县。[4]
反响
编辑日军攻占榆关,正值国际联盟开会,引起国际极大回响,各国纷纷发表评论,目的各异。[3]美国反对日本扩大战争行径,愿与国际联盟合作制裁日本。[3]苏联也表示不满,《真理报》、《红星报》等痛斥日本侵略行径,揭露国际联盟袒护日本侵略之事实。[3]
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抗议,继续依赖国际联盟解决冲突。[3]日本政府一面由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向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意大利5国驻日大使声明,表示事态“不再扩大”,一面大造入侵热河舆论,加紧侵略准备。[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中华民国史》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第141页
- ^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中华民国史》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第141-142页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中华民国史》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第142页
- ^ 〈一年来赣闽剿匪军事之回顾〉,《人文月刊》第六卷第二期,1935年2、3月合刊,第2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