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

認知偏誤

锚定效应(英语: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又称锚定效应心理学名词,是认知偏差的一种。

定义

编辑

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资讯(这称为点),即使这个资讯与这项决定无关。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此片断资讯(锚点),快速做出决定。在接下来的决定中,再以第一个决定为基准,逐步修正。但是人类容易过度利用锚点,来对其他资讯与决定做出诠释,当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的有很大出入,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举例

编辑

例子1:假设A店和B店都陈列完全一样的三千五百日圆混装饼干。

A店主要是卖一千日圆左右的饼干为主,所以客人看到三千五百日圆的商品,会觉得“贵”。但是B店大多是卖价格在五千日圆上下的饼干,看到三千五百日圆的混装饼干,会觉得“便宜”。

例子2:阿仙奴中场格列沙加是球队中埸重心球员。

在过去三季比赛中,共114场比赛,有5场被罚红牌

而有球迷在看见其某一两埸比赛获得红牌,会觉得其全部球会比赛均鲁莽行事。

然而,在格列沙加为国家队效力之时,整体防守较凶狠之下,球迷却认为格列沙加表现不够凶狠。

这就是所谓“锚点效应”

发展

编辑

锚定效应最早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丹尼尔·卡内曼进行观察,并以加以理论化。

他们要求参加者在5秒内计算  。由于参加者没有足够时间计算,所以他们尝试估计答案。由小数字开始(1到8),参加者估计是512,由大数字开始(8到1)参加者估计是2250。正确答案是40320。[1]

在其他“估计”的实验,亦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versky, A. & Kahneman, D.(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 185, 11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