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赞普传记

吐蕃赞普传记》 是一本关于西藏的雅砻王朝和吐蕃帝国的古藏文著作,以散文与诗歌描述吐蕃赞普的生平,风格类似中国史书中的列传[1][2]现存的版本来自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的藏经洞,这批敦煌文献在11世纪的时候被封藏起来,二十世纪初被重新发现。它与《吐蕃大事纪年》是现存西藏最早的史料。[3]

Pelliot tibétain 1287
手卷卷首
材质
尺寸6.2米(20英尺)长
文字古藏文
年代9-11世纪
发掘于1900年6月22日,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藏经洞,王圆箓伯希和
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编号ark:/12148/btv1b83034716

发现

编辑
 
伯希和在莫高窟藏经洞中检视写本

从公元781年到848年,吐蕃统治沙州(今敦煌),因此莫高窟藏经洞中藏有约12,000件古藏文文献。[4][5]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6万多件的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窟)。1907年3月,英国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以四块马蹄银(约二百两)向王圆箓换得写本200捆、文书24箱和绢画丝织物5大箱。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闻风而至,以白银500两换得6000余卷汉文写本和不少古藏文写本、200多幅纸绢画、20余件木雕及大批绢幡和丝织品。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获得写本570余卷。[6]斯坦因所搜集的古藏文写本原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藏大英图书馆;伯希和所搜集的古藏文写本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手卷反面的《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吐蕃赞普传记》手卷写本是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伯希和藏文收藏的一部分,编号Pelliot Tibétain 1287(简称P.T. 1287)。手卷是由汉文佛经残卷粘贴而成,古藏文写在空白的正面[注 1]另一个与其内容关系密切的手卷编号为Pelliot Tibétain 1286(简称P.T. 1286),有些学者将其当成《吐蕃赞普传记》的一部分,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7]此外有两片贝叶经内容与P.T. 1287相似,编号P.T. 1144和IOL Tib J 1375[注 2]。学者认为这是《吐蕃赞普传记》贝叶经版的一部分,而它很可能是手卷版的前身。[8]

内容

编辑
 
关于止贡赞普的片段

《吐蕃赞普传记》共有10节,536行,以每个赞普分节来写。除了赞普传记以外,记录的大事包括吐蕃历任大相、会盟、征战、颁奖、联姻等,还记录了民间的传说神话、古代歌谣等口头创作。[5]本卷最晚的赞普后来被称为朗达玛,因此本书必定是在他统治时期之后才编成,也就是公元840年代。[9][10]白桂思认为后世将早期史料编成本卷的时间可能迟至十一世纪。[11]乌瑞认为本卷是在敦煌编成,而不是卫藏[12]

本卷描述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从天上下降,统治结束后用天绳回到天上,但止贡赞普时回到天上的天绳断裂,因此止贡赞普成为赞普世系中第一个死亡的赞普。 本卷在此之后讲述了推翻Zingpoje王子的故事。本卷继续叙述历任赞普,直到松赞干布 (统治时期约公元605-649年)。这一部分的内容实际集中在大臣琼波·邦色的活动上。本卷继续叙述历任赞普,直到赤松德赞(统治时期约公元756-800年),以歌谣赞颂他战胜象雄王李迷夏。本卷接着倒叙赤都松赞 (676-704年统治),以及他战胜噶尔氏家族夺回权力的事迹。

本卷并没有全面的描述吐蕃历史。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是从更早的叙事和歌谣编辑而成。也有学者认为本卷内容反映了特定部族的利益。[13]巴协代表巴氏族的利益类似。本卷与《吐蕃大事纪年》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都没有提到佛教,与后世藏传佛教史书说松赞干布提倡佛教不同。[14]本卷只说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信奉无与伦比的佛教,国家的中心以及边境地区都有佛寺。”[15]

影响

编辑

本卷是西藏史学传统的一部分,如后世的《贤者喜宴》与《巴协》都曾引用其中故事。[16]

年代的问题

编辑

本卷刚发表时就知道年代存在问题。战胜李迷夏是在赤松德赞那一节下叙述,但胜利歌谣和接下来的叙事说的赞普却是一百多年前的松赞干布。 此外,本卷以赤都松赞的统治(676-704)结尾,其统治时期在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之间。关于年代错误主要有两个理论。斯巴尼安(Ariane Macdonald-Spanien)、今枝由郎日语今枝由郎认为,年代错乱是因为本卷是由从各种不同的来源编辑而成。[17]乌瑞英语Uray Géza则认为,写本编写完成后曾被切割再重新组合,因此顺序错乱了。他猜测后来剪贴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将征服李迷夏与赤松德赞联系起来,并指出苯教历史也作此联系。[18]

版本

编辑

本卷目前没有单行本,而是与其他敦煌文献中的吐蕃史料收录在一起出版。雅克·巴科英语Jacques Bacot于1940年出版《敦煌文书中之吐蕃史料》,以罗马字母转写古藏文,但没有附上史料原件。[19]斯巴尼安、今枝由郎日语今枝由郎于1978-1979年影印出版《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选》,使学者可以直接研究史料原件以解决疑问。[17][20]本卷汉译本收录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与《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中。[21][22]

注释

编辑
  1. ^ 手卷反面是佛经各种残卷,如第17页是《大般若经·卷34》,第18页是《金光明最胜王经·梦见金鼓忏悔品第四》。第19页是《大般若经·卷369》。第21-23页是《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第26-28页是《小品般若经·船喻品第十四》。第28-31页是《法华经》。第31-33页是《维摩诘所说经》。
  2. ^ IOL Tib是India Office Library Tibetan的缩写,指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文文献编号。

脚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Bacot, Jacques; Thomas, Frederick William; Toussaint, Gustave Charles, Documents de Touen-houang relatifs à l'histoire du Tibet, Paris: Libraire orientaliste Paul Geuthner, 1940 [2018-12-25], OCLC 44557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法语) 
  2. Beckwith, Christopher I, The Tibetan Empire in Central Asia: A History of the Struggle for Great Power Among Tibetans, Turks, Arabs, and Chinese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 [《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2018-12-25], ISBN 0-691-0246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1) 
  3. Beckwith, Christopher I; Walter, Michael L., Dat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ld Tibetan Annals and the Chronicle, Hanna Havnevik; Charles Ramble (编), From Bhakti to Bon: Festschrift for Per Kværne, Oslo: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Human Culture, 2015 [2018-12-25], ISBN 978-82-7099-81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4. Choephel, Gedun (1978). The White Annals.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Dharamsala, H.P., India.
  5. Dotson, Brandon, The Old Tibetan Annals: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ibet's First History, Austria: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ress, 2009 [2018-12-25], ISBN 978-3-7001-6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6) 
  6. Dotson, Brandon, Sources for the Old Tibetan Chronicle: a Fragment from the Non-Extant Chronicle Pothi, Yoshiro Imaeda; Matthew T. Kapstein; Tsuguhito Takeuchi (编), New studies of the old Tibetan documents : philology, history and religion, Old Tibetan documents online monograph series 3, Tokyo: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31–245, 2011 [2018-12-27], ISBN 978-4-8633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7. Kapstein, Matthew; Dotson, Brandon, The Old Tibetan Chronicles, Kurtis R. Schaeffer; Matthew Kapstein; Gray Tuttle (编), Sources of Tibetan Trad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6–46, 2013 [2018-12-25], ISBN 978-0-231-1359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8. Macdonald, Ariane; Imaeda, Yoshiro, Choix de documents tibétains conservés à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complété par quelques manuscrits de l'India Office et du British Museum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藏文文献选集:并以印度事务部和大英博物馆馆藏文文献补充] II, Pari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1979, ISBN 9782717714166 (法语) 
  9. Uray, Géza, Notes on a Chronological Problem in the Old Tibetan Chronicle,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1968, 21 (3): 289–299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0. 王尧; 陈践, ཏུན་ཧོང་ནས་ཐོན་པའི་བོད་ཀྱི་ལོ་རྒྱུས་ཡིག་ཆ།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增订本, 民族出版社, 1992年2月 [2018-12-25], ISBN 978-7-105-0117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11. 林冠群, 《唐代吐蕃史研究》, 联经出版, 2011-08-19 [2018-12-25], ISBN 978-957-08-385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12. 施秀萍, 莫高窟創建1650週年系列報導之三:發現篇——震驚世界的一次「意外」, 甘肃日报, 2016-09-05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13. 黄布凡; 马德, 《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018-12-25], ISBN 978-7-5423-096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14. 赵天英; 杨富学, 〈敦煌文獻與唐代吐蕃史的構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 (第1期)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5. 赵青山,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写经制度〉, 《西藏研究》, 2009年, (第三期)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