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日
加拿大日(英语:Canada Day;法语:Fête du Canada),中文中常俗称加拿大国庆节,是加拿大的国庆日,定于每年的7月1日,为一全国公众假日。此假日是庆祝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领籍《英属北美条约》将英国在北美的三块领地合并为一个联邦,包括加拿大省(今安大略南部和魁北克省南部)、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1][2][3]。此节日从1867年联邦化后直到1982年称为自治领日(英语:Dominion Day;法语:Le Jour de la Confédération),1982年10月27日加拿大取得完全独立后改名为加拿大日。
加拿大日 | |
---|---|
参与者 | 加拿大 |
类型 | 历史、文化、国庆 |
日期 | 每年7月1日 |
1867年7月1日这天常常被民众以及媒体称为“建国日”或“独立日”,但严格来说是一种误称(比如2017年“建国150周年”),因为当时加拿大并没有从英国独立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而是建立了一个英国名下的“自治领”(Dominion),所以这一天在加拿大一直被称为“自治领日”,而非“国庆节”。直到1982年,英国女王兼加拿大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命令,将加拿大宪法修宪权移交加拿大国会,至此加拿大与英国的特殊关系终结,加拿大成为完全主权独立的国家,7月1日这一天才被改称为“加拿大日”。
历史
编辑1868年6月20日,加拿大总督蒙克子爵(Viscount Monck)发表皇家公告,呼吁加拿大人在当年7月1日庆祝加拿大联邦成立一周年[4]。然而,联邦成立纪念日到1879年才正式成为法定假日,并取名“自治领日”。由于英裔加拿大人到20世纪初期仍普遍视自己为英国人,他们当时并未大肆庆祝自治领日。到了1917年(即联邦成立的金禧纪念),联邦政府才首度举行官方庆祝活动[5]。
1946年,来自魁北克的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科提(Philéas Côté)提出私人草案,建议将自治领日更名为加拿大日[6]。草案获下议院通过,但在上议院遇到阻力;上议院将草案交回下议院,并建议将节日名称改为“加拿大国庆日”(The National Holiday of Canada);建议最终没有落实[7]。
纵虽如此,到了1980年代部分国民已开始将此节日称为加拿大日[n 1]。然而,此名称仍备受争议:多名政治人物、作家和记者皆反对将该节日更名,又指此举是不必要地打破传统[8],而部分保守派人士则认为此举是加拿大自由党试图为加拿大历史重新定义的其中一环[8][13][14]。另一方面,支持更名的人士却认为“自治领日”一名是殖民地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过时名词[8]。
从1946年至1982年间,不同国会议员曾先后数十次提出将自治领日更名,但没有一次成功,当中来自魁北克自由党下议院议员赫尔伯特(Hal Herbert)提出的C-201号草案于1980年5月通过首读后便不了了之[8]。到了1982年7月9日,某议员在议事厅只有13名议员的情况下重提C-201号草案;草案于五分钟内通过二读和三读[8]。虽然当时议事厅内议员数目不足法定人数的20人,但由于没有议员提出点算人数,因此没有违反议事规则[8][15]。草案其后送交上议院:上议员曼宁(Ernest Manning)指更名方案若没有广泛民意基础的话,国民只会将之视为执政党慢慢侵蚀掉国家丰厚的传统;自由党籍上议员麦伊尔雷斯(George McIlraith)虽然不反对将节日更名,但不认同下议院仓猝通过议案,认为更名过程应以更具威严的方式进行[8]。上议院于1982年10月25日三读通过C-201号草案[8];法案于两日后(10月27日)获得御准,自治领日正式更名为加拿大日。
由于禁止华人移民的《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在当年7月1日生效,加拿大华人从当时起将自治领日视为“侨耻日”而拒绝庆祝[16],直至到1947年排华法被废除为止[17]。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分别于1990年、1992年、1997年[18]和2010年[19]亲临渥太华出席加拿大日庆祝活动[20]。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夫人凯瑟琳则于2011年访问加拿大期间在渥太华参与加拿大日庆祝活动[21]。
庆祝活动
编辑全国大小社区在加拿大日会举行不同庆祝活动,包括巡游、嘉年华会、烧烤派对、烟花汇演和户外音乐会等[22],而政府亦会为新入籍的公民举行入籍仪式[23][24]。此节日并没有全国通用的固定庆祝模式;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威尔许(Jennifer Welsh)就此表示此节日就像奉行联邦制的加拿大般,庆祝模式随地区而异[25]。纵虽如此,加拿大日庆祝活动的焦点还归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庄外围会举行音乐会和文化汇演,通常由总督和总理担任主礼嘉宾,但君主本人或其他皇室成员亦可能会出席或主礼庆祝活动。
争议
编辑中华民国(台湾)列入“不欢迎对象”名单
编辑根据加拿大新闻媒体CBC的报导,加拿大保守党政府曾命其官员刻意冷落一组精选的被排斥的国家,并要求加国各地使团,不要邀请这些国家代表参与7月1日的国庆活动,这些国家被列在加拿大外交部流通的一份“不欢迎对象”(persona non grata)名单上,且每年皆会选出新的名单。CBC声称已从另一当地媒体CP取得此名单2013年的版本,该报导也推测2014年的版本和2013年的或许会没什么改变,也可能列入俄罗斯。而被列入2013年名单的国家有:朝鲜、伊朗、叙利亚、斐济、白俄罗斯、马达加斯加、几内亚比绍、苏丹与中华民国。朝鲜至几内亚比绍等前七者会被列入名单,主要是因为其政府并非由民选产生。苏丹的状况则比较特殊,会入选是因为该国部分政治人物,受到国际刑事法庭通缉,但除此之外,其他官员可以被邀请。中华民国(台湾)会在名单上,则是因加拿大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26][27][28]
后续反应
编辑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言人高安和北美司司长谢武樵[29][30]表示,加拿大外交部从没有对外公布相关资讯,报导所称的“不受欢迎对象”也是媒体自行加上的,外交部对此相当遗憾。高安:“该报导所称不受欢迎名单,事实上是媒体报导自行所冠用的说法。报导所称我国为何列为名单之中,不是因为加国对我们有不满之处,而是因为加国不承认我国,我们对这样的报导表遗憾。”[31]
高安指出,台湾和加拿大的双边实质关系持续密切发展,例如双方已在2010年4月签订了青年度假打工协定,同年11月加拿大给予中华民国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待遇,2013年双方签署新航约增加互飞航班,足见双方的互动频繁。[29][31]
至于国庆活动,高安则低调表示,对渥太华的实际情形他并不了解,目前加拿大驻台机构也并未在台举办国庆庆祝活动,而是由台湾加拿大商会办理,准备在月底于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我方都有应邀参加,但这项活动加国驻台代表与外交部代表都是客人。[30][32]
原住民抗议
编辑2021年5月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发现坟墓,原住民在该年加拿大日游行,呼吁“取消加拿大日”(#CancelCanadaDay),获得不少城市响应或改办为反思和解活动[33],原住民组织认为国庆日是殖民统治者的节日,他们表示“我们不会为被盗取的原民土地和生活而庆祝,我们聚在一起,是要纪念那些在加拿大统治之下的牺牲者”,示威者喊着“以加拿大为耻”、“带他们回家”的口号,希望国家反思过去的殖民历史[34][35]。
备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Canada in the Making > Constitutional History > 1867–1931: Becoming a Nation. Canadiana.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2月9日).
- ^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 Atlas Home > Explore Our Maps > History > Territorial Evolution > Territorial Evolution, 1867.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5日).
- ^ Moore, Christopher. 1867: How the Fathers Made a Deal. Toronto: McClelland & Stewart. 1998: 1, 215. ISBN 978-0-7710-6096-0.
- ^ 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Ceremonial and Canadian Symbols Promotion > Canada Day.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June 1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5).
- ^ Canadian Heritage. Canada Day Background/How we got our national holiday. Canoe. [July 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
- ^ Carnegie, R.K. Drew Right: Provinces Have Say-So On Holidays. The Globe and Mail. April 19, 1946: 15.
- ^ Editorial Board. A New Low in Compromise. The Globe and Mail. August 10, 1946: 6.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Sibley, Robert. The death of 'Dominion Day'. The Ottawa Citizen. September 1, 2006 [July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0日).
- ^ Across Canada/Pro-Canada sign painter has brush with law. The Globe and Mail. November 19, 1977: 12.
- ^ Cherry, Zena. Protocol chiefs gather to discuss their trade. The Globe and Mail. February 20, 1978: 27.
- ^ Stevens, Geoffrey. With many tongues. The Globe and Mail. March 2, 1978: 6.
- ^ Canadian Press. Federal support for new festival. The Globe and Mail. March 30, 1978: 16.
- ^ Bentley, D.M.R. Essay 11: Parading Past. Mnemographia Canadensis. 1999, 1 (Muse and Recall) [July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2).
- ^ We should be celebrating Dominion Day. National Post. [July 11,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7日).
- ^ Marleau, Robert; Montpetit, Camille. 9. Sittings of the House. House of Commons Procedure and Practice. Ottawa: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January 2000 [November 28,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2).
- ^ 中華會館紀念僑恥. 《大汉公报》. 1928-06-29 [2013-05-22].[永久失效链接]
- ^ CBC News > Indepth > China > Chinese Immigration. CBC. June 10, 2004 [July 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29).
- ^ Bousfield, Arthur; Toffoli, Garry. Elizabeth II Queen of Canada: The Role of Queen Elizabeth II. Canadian Royal Heritage Trust. [May 3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4月18日).
- ^ The Queen to address the United Nations (新闻稿). Queen's Printer. January 22, 2010 [January 2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Queen calls Canada 'example to the world'. CBC. July 1, 2010 [February 1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2).
- ^ Campion-Smith, Bruce, Royal newlyweds are coming to Canada, but not Toronto, Toronto Star, February 16, 2011 [February 1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 ^ Department of Canadian Heritage. British Columbia and Yukon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o "Celebrate Canada!" Days.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May 31,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Canada. Applying for citizenship > The citizenship ceremony. Queen's Printer for Canada. [July 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 ^ Canadian Citizenship Oath. Robinson Sheppard Shapiro. [July 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月1日).
- ^ Allemang, John. We stand on guard for what?. Globe and Mail. June 28, 2008 [July 1, 2009].
- ^ Canada Day 2014: What pariah states made Ottawa's 'do not invite' l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BC News》
- ^ 加媒:台与朝鲜 同列不受欢迎对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4年7月1日
- ^ 加媒列不受欢迎 外交部澄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4年7月1日
- ^ 29.0 29.1 加媒称台湾不受欢迎 外交部澄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news今日新闻网》2014年7月1日
- ^ 30.0 30.1 北美司长:台加关系发展上轨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行动网-中央社》2014年7月1日
- ^ 31.0 31.1 我列加拿大“不欢迎对象”? 外交部:双边互动频繁[失效链接]《中广新闻网》2014年7月1日
- ^ 加拿大不欢迎台湾?高安:两国有免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14年7月1日
- ^ 存档副本.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徐于文. 加拿大再發現「1148具原民兒童」骸骨! 抗議者毀英女王雕像洩憤. ETtoday新闻云. 2021-07-03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中文(台湾)).
- ^ 加拿大再發現182具無名原民骸骨 抗議者國慶日推倒英女王雕像洩憤. 苹果新闻网. [202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