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
军阀是一个政治概念,具有多种定义和表现形式。张玉法在《中国现代史》中将军阀定义为军人以武力为后盒,割据一方,以保有并扩张自己的权位[1]。另一种定义将军阀描述为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或反动军事集团[2]。在某些情况下,被消灭或势力不够而失败的政权或割据势力被视为军阀,如东汉初的公孙述、元朝末年的陈友谅等。军阀这一词汇也用于描述一个统一政权军队内部的不同派系,例如日本帝国时期军部里的长州派、萨摩派、皇道派、统制派等各种派系。在中华民国初年,军阀通常指以武力割据一方的地方军事政权,如张作霖、段祺瑞等北洋军阀。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也可被视为类似现象。
军阀的特征包括以武力作为政治资本、拥兵自重,占有国家土地、国家资源,以扩张地盘为主要目的。军阀的形成过程中,常由掌控军事、经济的名士演变而来,尤其在中央势力衰弱时期。在某些现代民主国家中,不听中央政府指挥的地方首长或势力,而自己为政者,有时被称为军阀,或"地方诸侯经济"。军阀的广义定义为拥有军队,并把持某些权利的团体。在政治和军事史上,存在不同类型的分裂局面,如秦朝时期的连横政策;大英帝国对于殖民地的手段;美苏于冷战时期对世界各地政府内部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争(分而治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侯、刺史/州牧、节度使等等的地方政权。
各国历史上曾被军阀分据的时期
编辑世界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军阀割据的时期,尤其是在中央政府力量衰弱,地方势力崛起的情况下,军阀割据现象尤为普遍。 亚洲和欧洲历史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过军阀割据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现象频现,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割据(春秋战国时代)、秦朝末年的秦末民变(秦朝末年大泽起义至西汉初年垓下之战)、新朝末年的新末民变(新朝末年赤眉、绿林起事至东汉初年刘秀登基)、东汉末期、三国时代的州牧割据、西晋末年开始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至隋文帝统一全国)、隋朝末年的隋末民变(隋朝末年至唐太宗统一全国)、唐朝中晚期、五代十国的河朔三镇、元朝末年的元末民变(元朝末年至朱元璋统一全国)、明朝末年的明末民变(明朝末年至康熙灭三藩、明郑)以及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中华民国初年)。 此外,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和西亚等地区也都曾经历过不同形式的军阀割据时期,例如日本的南北朝时代、战国时代,朝鲜半岛后三国时期的豪族,印度的列国时代和土邦,以及西亚的继业者时期、安息帝国晚期以及阿拉伯帝国灭亡前(非沙特阿拉伯,而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建立的)。 欧洲的德意志地区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普鲁士统一前)都存在着诸侯割据的局面。 东欧地区(德意志以东、 俄罗斯以西)在中世纪也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中南半岛的泰越寮三国以及印度尼西亚(兼包括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在中世纪时期也都经历过军阀割据的阶段。
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以控制北京北洋政府的北洋系势力最为强大,包括直系(冯国璋、孙传芳、吴佩孚)、皖系(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和奉系(张作霖、张学良)。 其他地方势力,如西南军阀、西北军、晋系(阎锡山)、滇系(龙云、唐继尧)、桂系(陆荣廷、谭浩明、沈鸿英、陈炳焜(旧)、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新))、粤系(陈炯明)、湘系(赵恒惕、唐生智)和黔系(袁祖铭、刘显世)等,则割据一方,依附于国家级军阀或相互之间发生混战。 例如,西北军就包括国民军(冯玉祥、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马家军(马鸿宾、马鸿逵、马步青、马步芳、马安良、马廷贤、马仲英)、新疆军阀(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和陕军(杨虎城、高桂滋、陈树藩)等势力。 其他地方割据势力还包括河南的赵倜、刘镇华、白朗、张庆等。
军阀割据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中央政府势力的衰弱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政府政治、经济管辖力减弱,地方势力趁机坐大。 地方势力可以自行练兵、抽税,甚至与列强私自订约,例如东南互保。 内战不断,造成农村经济破产,民生凋敝,也为军阀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军阀的出现又加剧了内战,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列强的支持也是军阀割据的重要推手。 列强为了维护自身在中国的利益,往往会扶持不同的军阀势力,例如直系有英美支持,西南军阀有法支持,奉系有日本支持,国民政府和共产党有美苏支持[3]。 据胡梦华〈中国军阀之史的叙述〉整理,列强援助军阀的目的是:“(列强)希望中国顶好变成印度或朝鲜第二,或至少保持苟延残喘的状态,好让他们从中渔利。他们虽不能阻止中国一般革命志士出来救国、建国、治国;他们却可找出一般卖国自私的军阀,给以小惠,助以实力,来做他们的侵华工具。而军阀为厚植自己势力,也向帝国主义者结纳,抵押国家利权大借外债,购买军械,以图吞并其他军阀。[4] ”
除了上述因素外,地理环境也是导致军阀割据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例如四川、山西,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地域情结也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对抗中央,例如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南北方对立。 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初步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但是,一些地方军阀的势力仍然存在,并继续影响着中国政局,直到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结束了长期的军阀割据历史。
参考文献
编辑- ^ 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第172页
- ^ 陆瑛. 简明称谓辞典.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9.
- ^ Peter Zarrow.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Taylor & Francis. 9 September 2005: 233 [1 January 2011]. ISBN 978-0-203-015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
- ^ 胡梦华〈中国军阀之史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