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台
23°07′29″N 121°25′00″E / 23.12472°N 121.41667°E
三仙台(台湾话:Sam-sian-tâi),又称比西里岸(阿美语:nuwalian、Pisirian),原称钓鱼台[1],为台湾旅游景点,位于台东县成功市区东北方约三公里处,由离岸小岛、珊瑚礁海岸及碎石海岸所构成,面积约22公顷。因人为干扰较少,也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态的重要据点,并列为自然保护区。阿美语nuwalian意为“最东之地”、Pisirian意为“牧羊之地”[2]。
三仙台现已纳入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设有“三仙台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三仙台生态环境介绍及旅游相关咨询服务。
地理环境
编辑海拔最高处约77米,属于都峦山层火山集块岩,在海水经年累月的侵蚀下逐渐由岬角成为离岸岛。周围有隆起的珊瑚礁分布。海岬北侧为砾石海滩,潮水和海浪翻涌冲刷海滩时,会发出震撼的声响。岛上北端的滨台有许多壶穴,直径最大者达5米,深4米,东北岸有一隧道型海蚀门(合欢洞),长58米,宽约3米,高约3至4米,沿着集块岩的节理,贯穿小岛的东北部,为通往小岛南岸的捷径。
由于长期受到风化和海水侵蚀,形成许多造型奇特的海蚀地形如海蚀柱、壶穴和隧道型海蚀门,由三仙台向西望去的成功镇是多层的海阶地形,成阶的海阶台地为农耕集中带[3]。火山集块岩为三仙台地层主体,全区有许多海蚀柱,停车场附近有较小的海蚀柱,三个较大的海蚀柱位于三仙台岛上,最高约80米高。
另外,岛上随处可见林投(由拱桥通往凉亭的步道沿途几乎都是林投)、台湾海枣、白水木和滨刀豆等滨海植物,而台湾特有种“台湾拟丝珊瑚”也在这里的海面下生活,三仙台可是花东海岸线海底景观最美的地方。
历史故事
编辑汉人与当地阿美族人,各自对三仙台有其传说。相传“八仙”中的李铁拐、吕洞宾、何仙姑曾于岛上停憩,在山上留下三仙足印,故名三仙台。阿美族人则流传着三仙台藏有守护神“及发乌安”海龙的故事。
周遭景观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臺東三仙台. [202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三仙台位于台东县成功镇东北方,面积约22公顷……此处地形以三块巨大岩石最为显眼,地名原称“钓鱼台”
- ^ 原住民族语言线上词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住民族委员会
- ^ 三仙台. [201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8).
- ^ 5.7.A4.三仙台燈台. 台东县文化磐石.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三仙台. 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6).
- ^ 《三仙台》、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網站. [201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 ^ 成功鎮定置網漁場. [2016-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