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思
杨文思(542年—611年3月5日),字温才[1],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出自弘农杨氏越公房,北周、隋朝官员。
生平
编辑魏后二年(555年),杨文思虚龄十一岁时,出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武成二年(560年),杨文思因为父亲杨宽的功劳,封新丰县子,食邑五百户。保定二年(562年),杨文思改封宜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天和元年(566年),赵王宇文招出任益州总管,杨文思担任赵王府属跟随前往,不久出任武都郡太守。天和元年(566年),十姓獠反叛[2],宇文招派遣杨文思将叛军平定,同年宇文招又派遣杨文思率领三千人将獠人的余党歼灭,杨文思代理翼州刺史。天和四年(569年),岷山党项左封羌叛乱,杨文思率领翼州兵马将他们讨伐平定。天和五年(570年),资中郡武康獠反叛,天和六年(571年),隆山郡生獠和东山獠仗着地势险要发动叛乱,杨文思将他们全部击败。建德四年(575年),杨文思随陈王宇文纯攻打北齐河阴子城,又跟随周武帝攻克晋州,以战功进授上仪同三司,改封永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建德六年(577年),东寿阳人刘叔仁作乱,杨文思跟随总管清河公宇文神举前往讨伐,在砖井驿交战,杨文思在阵中生擒刘叔仁。同年,杨文思又跟随总管王谊在鲤鱼栅击败叛军。宣政元年(578年),稽胡刘库历围困乌突城,杨文思跟随王谊将刘库历讨伐平定。同年,突厥特勤吐屯进攻三塠,杨文思跟随总管清河公宇文神举追逐击败了突厥军,检校朔州刺史。当时北齐范阳王高绍义的仪同翟元炽据守山城,杨文思围城并攻克。高绍义又派遣开府袁猛占据乐安郡,杨文思与袁猛交战并将他击败,很快因为屡次军功被征召出任果毅左旅下大夫[3][4][1][2]。
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担任丞相时,杨文思跟随元帅郧国公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尉迟迥属下将领万纽于勇、大莫干俊进攻怀州 ,杨文思与大将军宇文述将对方击败。杨文思又在武陟击败尉迟惇,在邺城三次与叛军交战,战功位于第一勋。同年,杨文思加上大将军,改封洛川县开国公,食邑户数如故。大定元年(581年),杨文思出任隆州刺史。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登基,以杨文思是宗室,改封正平郡公,增加食邑二千户。开皇十四年(594年),杨文思出任魏州刺史,在当地很有仁政,等到离职的时候,官吏百姓思念,为杨文思树立石碑歌颂他的德行[5][6][1][2]。
开皇十八年(598年),杨文思出任幽州道行军总管,开皇十九年(599年)改任燕州道行军总管。仁寿三年(603年),杨文思出任使持节、冀州刺史[1][2]。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即位,当时隋炀帝兄弟之间有矛盾,汉王杨谅出兵进攻冀州,杨文思发兵固守,后来朝廷大使巡抚冀州,上表杨文思的诚节,隋炀帝特别褒奖。大业二年四月癸丑(606年6月10日),杨文思出任民部尚书[7][8]。大业三年九月癸酉(607年10月23日),杨文思转任纳言[9][10][11],同年加右光禄大夫,获得赏赐洛阳宅第。大业六年(610年),杨文思跟随隋炀帝游幸江都宫,因为足部疾病不能小跑上奏,于大业七年(611年)再度出任民部尚书,加左光禄大夫。大业七年正月十六日(611年3月5日),杨文思在江都郡去世,虚岁七十,谥号定。大业九年二月廿二日(613年3月18日),隋文帝诏令赠予杨文思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平舒侯[1],大业九年太岁癸酉三月乙亥朔廿八日壬寅(613年4月23日)迁葬于华阴县潼乡习仙之里[1][2]。早先,杨文思应当承袭父亲的爵位华山郡公,他自认为不是嫡子,于是让封给弟弟杨纪,当时的人称赞他[12][13]。
其他
编辑杨文思在洛阳的住宅位于宣风坊,后被赐给樊子盖,唐朝成为宗楚客的住宅,宗楚客流放岭南后成为节愍太子李重俊的住宅。李重俊成为皇太子后,于神龙三年将住宅建为崇因尼寺,又改为卫国寺,景云元年改为安国寺。会昌年间废弃,之后修复,改为僧人居住的地方[14]。
家庭
编辑祖父
编辑父亲
编辑兄弟姐妹
编辑- 杨恒,西魏东宫直寝、华州刺史、敷西男,早亡
- 杨文宪,隋朝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总管荆复硖鄀鄂岳沣朗辰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上明恭公
- 杨文志,北周大都督,过继杨宽第五弟杨稚
- 杨文懿,隋朝通议大夫、安陆郡太守、晋熙县公
- 杨文愻,隋朝内史通事舍人、大都督、普安县开国男
- 杨文愿,隋朝右卫翊卫、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宜阳县开国公
- 杨氏,嫁北周大都督、安□□□□侯达奚昊
子女
编辑- 杨某,隋朝尚食直长[1]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吴钢主编. 《全唐文补遗 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461. ISBN 7-80736-085-2 (中文(繁體)).
- ^ 2.0 2.1 2.2 2.3 2.4 周伟洲, 《<杨文思墓志>与北朝民族及民族关系》, 《西北民族论丛》 (02期), 2016年, (02期): 38–52+325
- ^ 《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文思字温才,素从叔也。父宽,魏左仆射,周小冢宰。文思在周,年十一,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寻以父功,封新丰县子,邑五百户。天和初,治武都太守。十姓獠反,文思讨平之,复治翼州事。党项羌叛,文思率州兵讨平之。进击资中、武康、隆山生獠及东山獠,并破之。后从陈王攻齐河阴城,又从武帝攻拔晋州,以勋进授上仪同三司,改封永宁县公,增邑至千户。寿阳刘叔仁作乱,从清河公宇文神举讨之,战于塼井,在阵生擒叔仁。又别从王谊破贼于鲤鱼栅。其后累以军功,迁果毅右旅下大夫。
- ^ 《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文思字温才。在周,年十一,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寻以父功,封新丰县子。天和初,行武都太守。十姓獠反,文思讨平之。复行翼州事。党项羌叛,文思又讨平之。进击资中、武康、隆山等生獠及东山獠,并破之。从陈王攻齐河阴城,又从武帝攻拔晋州,授上仪同三司,改封承宁县公。寿阳刘叔仁作乱,从清河公宇文神举讨之,战于塼井,在阵禽叔仁。又别从王谊破贼于鲤鱼栅。后累以军功迁果毅左旅下大夫。
- ^ 《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拒尉迥于武陟。迥遣其将李隽围怀州,与行军总管宇文述击走之。破尉惇,平邺城,皆有功,进授上大将军,改封洛川县公。寻拜隆州刺史。开皇元年,进爵正平郡公,加邑二千户。后为魏州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职,吏民思之,为立碑颂德。转冀州刺史。
- ^ 《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隋文帝为丞相,从韦孝宽拒尉迟迥于武陟,与行军总管宇文述击走其将李隽,遂解怀州围。破尉迟惇,平邺城,皆有功。进授上大将军,改封洛川县公,寻拜隆州刺史。开皇元年,进爵正平郡公。后为魏州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职,吏人思之,为立碑颂德。转冀州刺史。
- ^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癸丑,以冀州刺史杨文思为民部尚书。
- ^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十二》:癸丑,以冀州刺史杨文思为民部尚书。
- ^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癸酉,以民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 ^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十二》:癸酉,以户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壬申,以齐王暕为河南尹;癸酉,以民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 ^ 《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炀帝嗣位,征为民部尚书。转纳言,改授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宫,以足疾不堪趋奏,复授民部尚书,加位左光禄大夫。卒官,时年七十。谥曰定。初,文思当袭父爵,自以非嫡,遂让封于弟文纪,当世多之。
- ^ 《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炀帝嗣位,征为户部尚书,转纳言,改授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宫,以足疾,不堪趋奏,复授户部尚书,位右光禄大夫。卒官,谥曰定。初文思当袭父爵,自以非嫡,遂让弟纪,当世多之。
- ^ 《唐两京城坊考·卷五》:安国寺。(寺旧在水南宣风坊,本隋杨文思宅,后赐樊子盖。唐为宗楚客宅,楚客流岭南,为节愍太子宅。太子升储,神龙三年建为崇因尼寺,复改卫国寺,景云元年改安国寺。会昌中废,后复葺之,改为僧居。诸院牡丹特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