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天公壇

臺灣新竹市玉皇大帝(天公)廟

新竹天公壇,又稱新竹金闕殿,位在臺灣新竹市北區中山路431巷36號,為一座主祀玉皇大帝天公)的道教廟宇。廟旁設有以廟為名的天公壇公園,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

新竹天公壇
基本信息
位置 臺灣新竹市北區中山路431巷36號
坐标24°47′58″N 120°57′31″E / 24.799401°N 120.958579°E / 24.799401; 120.958579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玉皇上帝
建立时间 大清咸豐元年(1851年)創建
地圖
地图
新竹天公壇內部
天公壇公園

沿革

编辑

清高宗乾隆年間,竹塹城信眾組織神明會「天公會」,輪流奉祀玉皇大帝神位,咸豐元年(1851年)建廟於迎曦門(東門),同治九年(1870年)由檀越王居鳩資,遷修廟宇於今址,1895年乙未之役日軍棟軍都司姜紹祖部交戰,本廟毀於戰火,另說是臺灣日治時期官府徵收大正二年(1913年),由本地士紳陳楊鏡等眾募集銀錢,重建於今址,二戰後重修。

然而根據日治時期總督府收錄的社寺檔案,新竹地方本來有兩間天公廟。一間是位於新竹廳新竹街土名東門三五二番地的「天公壇」。一間是位於竹北一堡客雅庄二五八番地的「金闕殿」。明治四十二年(1909)因為市區改正,天公壇無力負擔搬遷費用,因此信徒申請合祀於金闕殿,相關財產也歸入金闕殿所有。這項申請案也獲得總督府核准。 [1]

傳說

编辑

臺灣民間記載一句「臺灣天公三間半」的說法,意思是臺灣主奉天公的名廟,分別是南臺灣臺南天壇中臺灣沙鹿玉皇殿北臺灣新竹天公壇,以及「半間」彰化元清觀(因道路拓寬,殿宇內縮)。

神奇事蹟

编辑

2002年二月份,新竹久旱缺水,新竹市長林政則邀集各級官員,同往天公壇向玉皇上帝祈雨,翌日即天降甘霖,被視為神蹟[2]

奉祀神祇

编辑
主祀 玉皇上帝 三官大帝 福祿壽仙
龍邊從神 太陽星君 風伯 雷公
虎邊從神 太陰星君 雨師 電母
左廡 五穀先帝 觀音菩薩 五斗星君
右廡 托塔天王 玄壇真君
五文昌殿 文昌帝君 關聖帝君 孚佑帝君 朱衣神君 魁斗星君
太歲殿 斗姥元君   太歲星君
光明燈殿 玉皇上帝 文昌帝君

參考資料

编辑
  • 《天公壇沿革簡介》
  1. ^ 《天公壇所有財產處分核可申請書》:「新竹街土名東門三五二番地天公壇屬市區改正(重劃)道路,業奉廟宇須拆毀之內令,本應遷移他處,但無該廟用地適當之地點,且遷移需龐大費用,信徒難以負擔,而廢棄後神體合祀於客雅庄二五八番地金闕殿事宜業向新竹廳提出申請,爰與市區改正有關之土地擬予捐贈,其餘之財產則採適當之方法編入金闕殿中,敬請核可申請事宜,特此申請,恭請 鑒核,明治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參見〈核准天公壇處分所屬財產——楊賜等五人〉,《明治四十二年永久保存追加第三卷第五門地方第五類社寺》,檔號:V01572/A018,收入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四十二年五月至明治四十四年十一月》(南投:臺灣文獻館,2008),頁51-54。
  2. ^ 新竹天公壇玉皇大帝很神. 中華日報. [2015-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