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馬案

晚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一案
(重定向自張汶祥

刺馬案中國晚清同治年間兩江總督馬新貽刺殺之事案。

案件始末

编辑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兩江總督馬新貽金陵校閱場觀清軍射箭訓練,閱兵後,返回總督轅門,半途有人攔路喊冤,刺客張汶祥(本名張文祥,被清朝刑部改為「張汶祥」,因清廷習慣將重犯名字加上艸字旁或水字旁,以喻為草莽大盜、汪洋大盜,如孫文被清廷改為孫汶)趁隙以匕首刺傷馬新貽,馬新貽延至翌日不治身亡[1]。張汶祥刺殺成功之後束手就擒,在獄中透露,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馬新貽「不仁不義」,但實情則矢口不說,指名曾國藩刑部尚書鄭敦謹來審理,才願供出實情。

案發前,江蘇巡撫丁日昌子丁慧衡於秦淮河畔為了爭奪妓女,與馬新貽幕府之官爭風喫醋起衝突,後來馬新貽下令逮捕丁慧衡。丁日昌出於湘軍系統,有指是他為了報復馬新貽拘捕其子而策劃暗殺。[2]也有一說為馬新貽本身並非湘軍系統,慈禧太后任他為兩江總督,是密令他暗查湘軍曾掠奪多少太平軍財寶,因而被湘軍人士謀害。

江寧將軍魁玉審理刺馬案月餘,毫無進展,九月一日,張之洞從兄張之萬金陵,與魁玉會審,马新贻部屬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张之萬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偿未正典刑而瘐死,谁负其咎」拒絕,最後仍無結果,张之萬匯同魁玉上奏说:「兇犯張汶祥曾从,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复指使,張汶祥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張汶祥被激允许。……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慈禧太后對此調查結果不滿,再派刑部尚書鄭敦謹與曾國藩親至兩江總督轅門再查此案,慈禧曾問曾國藩:「此案豈不甚怪?」曾國藩答:「的確怪。」慈禧促曾國藩接任兩江總督,並速至金陵查案,曾國藩卻稱病延遲數月未行;慈禧第二次問起,曾國藩才赴任。抵達金陵江寧府後,曾國藩不審案,卻每日翻看紀曉嵐寫作的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悠閒度日,至鄭敦謹抵金陵後,曾國藩才開始調閱案卷。鄧之誠骨董三記》說:「國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鄭敦謹連審十四日,案情一無所得,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此案张之萬等审讯结果,是实!”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慈禧下旨,将刺客张汶祥凌遲處死。郑敦谨感嘆官場黑暗,索性辞官歸鄉。

未及一年,曾國藩病逝於兩江總督府轅門內,刺馬案遂成為懸案。馬新貽被刺一案後來成為不少戲曲電影電視劇中「刺馬」的題材。

傳奇

编辑

根據民間的傳奇,馬新貽在討伐太平軍時身陷圍陣中,為了詐和,與太平軍首領張汶祥義結金蘭,立誓以大清政府官員的身份,為太平軍做臥底,歷劫歸來後,馬新貽反而以行走太平軍營之便,誘剿太平軍,終至張汶祥這支軍團迅速覆亡,張汶祥認為馬新貽背信忘義,便起刺殺馬新貽之舉。

另一說是太平天國滅亡後,江南曾國藩的湘軍系統把持,而國家經連年戰亂,府庫耗竭。慈禧太后派任馬新貽接兩江總督,而不派功大的曾國藩,一方面是就是忌憚湘軍,恐湘軍坐大。另一個原因是,攻克金陵後,湘軍軍紀甚差,非但對民眾燒殺擄掠,太平天國庫藏的大量銀兩都沒有上繳朝廷。湘軍方面的說法,是已經都被太平軍燒毀,付之一炬。慈禧太后懷疑都入了曾國藩等將領的口袋,十分不滿,卻又不敢與湘軍為此決裂。因此慈禧太后才派任馬新貽,暗查此事。湘軍人怕私吞戰利品一事被馬新貽揭發出來,遂聯合太平天國舊勢力,刺殺馬新貽,更藉以製造事端,逼迫慈禧太后派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慈禧太后看派去的馬新貽孤掌難鳴,無頭無尾的死去,知道無力管轄江南,於是只好屈從湘軍,改派曾國藩接任兩江總督。而曾國藩老謀深算,怕慈禧太后有疑心,又懼怕輿論,還第一次故意拒絕。他到了金陵,也瞭解私吞戰利品一案,牽連廣泛,又都是他的舊部,案子也辦不下去。

因此,自太平天國後,東南已非清廷勢力所及,實為漢人督撫系統把持。後來庚子拳亂東南自保運動,良有以也。

衍生作品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馬端敏公年譜》
  2. ^ 臺灣,東森電視台,2007年12月底劉主持歷史訪談節目所言

參考書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