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火墙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构件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3年7月31日)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古蹟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3年7月31日) |
封火墙,顾名思义,是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一种以防火为目的的墙体建筑。有的文献也写作“风火墙”。在封火墙出现之前,人们注意到火灾通常是自下而上地顺着房柱向上蔓延,因此封火墙的最初形态是在可燃的木质墙壁、构件上涂抹灰泥,以此来提高木质构件的防火性能,后来才出现了把木柱砌于砖墙之内的立贴式(即穿斗式)的山墙——封火墙。在传统村落中,以家为单位、以围墙相连建造封火墙,能够十分有效地防范火患。
封火墙在中国各地区有着不同的造型形式:如徽派建筑中的封火墙形如马头,俗称馬頭牆;而闽东派建筑中的封火墙又酷似马鞍,亦称马鞍墙。有的地区还根据其形状的不同,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每栋房子依其方位与建筑年代,犹如人的命一样,各有其相应的五行。有时候,一座建筑同时出现金、水或火、土的组合,要取其“相生不相克”的原理。按传统的五行封火墙装饰,其讲究是非常严格的;建屋前,要请风水先生考察,风水先生则要根据屋主的生辰八字,以五行之法推算,才能决定该屋应该采用哪种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