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 编辑

漢傳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四大菩薩之一,華嚴三聖之一
(重定向自十大愿王

普賢菩薩梵語समन्तभद्र Samantabhadra),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與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脅侍,被稱為「华严三圣」。從《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描述: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至娑婆世界參加法華經聖會。故有推論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淨土[1]。《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描述:寶藏佛授記普賢菩薩未來將成佛,名為智剛吼自在相王佛[2]

普賢菩薩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另外,有部分日本真言宗人士認為衛護佛門金剛藏王菩薩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化身,密教是由金剛薩埵所開創。有一說金剛薩埵為大勢至菩薩或其他、菩薩所示現。

塑化形象

编辑
 
延命普賢菩薩像,現藏於巴黎吉美博物館
 
艋舺龍山寺圓通寶殿普賢菩薩像。

普贤菩萨的法像一般为戴五佛冠,金色身,著天人衣,左手结施愿印,右手持蓮花,亦有持如意金剛杵的,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註 1]

普賢菩薩的象徵,大致上有如意蓮花金剛杵經典寶劍等,所以其造像有或一手持蓮花,其蓮上有寶劍;另一手持貝葉經。或一手持蓮花,一手持金剛杵。或一手持鈴,一手持杵。但座騎通常為白象。

《秘藏記》末曰:「東南方普賢菩薩,白肉色,左手執蓮華,上有利劍圍炎。」《胎藏界曼荼羅大鈔》一曰:‘或記云:胎藏八葉中普賢頭戴五佛寶冠,左手執蓮,上有劍,右手伸掌,屈地水向上也。 」又曰:「普賢有重重,法華所明普賢曰:乘白象王現其人前,今八葉中普賢異此,不乘香象不持鈴杵,金剛薩埵名普賢時持鈴杵也。」又第一金剛手院之中尊金剛薩埵也。白肉色,左手金剛拳,右手持五鈷金剛杵,密號曰真如金剛。見《胎曼陀羅大鈔二》。已上二菩薩為門眷屬之普賢也。

峨眉道場

编辑

四川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勢逶迤,“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故名。山脈峰巒起伏,重巖疊翠,氣勢磅礴,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主要廟宇及景區有報國寺、萬年寺、伏虎寺、仙峰寺、清音閣、洪椿坪、洗象池、峨眉金頂等十餘處。

十大願王

编辑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3]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4] 十大愿王在藏传佛教中对应的是七支供养

這十大願王是:「

  1. 一者:禮敬諸佛;
  2. 二者:稱讚如來;
  3. 三者:廣修供養;
  4. 四者:懺悔業障;
  5. 五者:隨喜功德;
  6. 六者:請轉法輪;
  7. 七者:請佛住世;
  8. 八者:常隨佛學;
  9. 九者:恆順眾生;
  10. 十者:普皆迴向。」

且此十大願永無止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十大願王,無有窮盡。

聽聞利益

编辑

普賢菩薩告善才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比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八十華嚴經卷八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善男子!若有眾生得聞我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

誦持功德

编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若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啗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導歸極樂

编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远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城宫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捨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德遵普賢

编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經典

编辑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普賢菩薩行願讚》、《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學術考證

编辑
 
普贤菩萨像,汕头市天坛花园

印順導師認為,普賢菩薩傳說為密教的「金剛手」、「執金剛神」、「金剛薩埵」、「祕密主」等,與帝釋天傳說有相同之處[5]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從《法華經》淺談普賢菩薩與旋陀羅尼(上)
  2. ^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
  3. ^ 因為此品導歸極樂世界的緣故,所以又被視作淨土五經之一。
  4. ^ 佛光教科書 佛光出版社 第三冊菩薩行證 [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釋印順. 《佛教史地考證》〈文殊與普賢〉. 《妙雲集》下編. 正聞出版. 在佛教中,普賢菩薩被奉為密教的住持者,這與帝釋的為群神領袖,有著重要關係。……我們知道:顯教的普賢,即密教的「金剛手」、「執金剛」、「金剛薩埵」、「祕密主」等;這是夜叉群(菩薩示現)的主。密法的說處,也主要在須彌山。密宗的雙身法,也與欲天——帝釋天也還是兩性和合有關。《華嚴經》(卷六二)有說:「住法須彌頂,定女常恭侍;滅惑阿脩羅,帝釋願觀我。」這雖是善財以帝釋(還有梵天等)擬讚文殊,然帝釋的定女恭侍,也極易演變為密宗的明妃。依《大毘婆沙論》說,金剛手,並非帝釋,而是住在須彌山頂的一位藥叉(夜叉)。這位夜叉,即特別護持釋迦的,即初期經律中的金剛力士,大乘顯教中的金剛密迹。然帝釋自身,實也是夜叉。……帝釋本為吠陀中的因陀羅天,手執金剛杵,而得金剛手的美名。帝釋與金剛手的普賢,有非常一致的地方。更應該特別指出的,密咒也與夜叉語有關。……這個空行夜叉王國的帝釋,與密教世界的普賢菩薩,是怎樣的類似?我們應該記著:梵王與帝釋,文殊與普賢,都是佛的左右脇侍。 

註記

编辑
  1. ^ 白象的造型亦有單對或兩對象牙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