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男,安徽宁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技术火箭发动机专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1]

任新民
出生(1915-12-05)1915年12月5日
 中華民國安徽宁国县
逝世2017年2月12日(2017歲—02—12)(101歲)
 中国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国立中央大学
重庆兵工学校
密歇根大学
知名于两弹一星
奖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功臣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航天学家
机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备注
1956年8月调赴北京,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任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设计部主任(钱学森领导五院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
任新民与创业者组织了导弹火箭各专业技术讲习班;远赴满洲里接收从苏联引进的P-2导弹并作为中方代表在协定上签字
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研究所所长
1975年6月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88年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理事

生平

编辑

学业

编辑

1928年考入安徽省第四中学(今安徽省宣城中学)。

1934年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化学系,1937年转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1940年(民國29年兵工第5期)毕业[2]

1945年至1949年,赴美辛辛那堤磨床銑床廠實習;後就讀於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事业

编辑

1940年至1945年,任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助教、講師;兵工署重慶21廠技術員。

1948年9月,任美国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机械工程院系聘任講師。

1949年至1952年,任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

1952年至1956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務處副處長、教授、教授會(教研室)主任、砲兵工程系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1956年至1965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總體研究室主任、設計部主任、分院副院長兼設計部主任。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

兩彈

编辑

1965年至1982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究所所長,部科研生產組副組長、七機部副部長並得到軍官保护,任新民自称,沒有這個可能小命不保,因周总理说:“名单中的每个人,你们要保证,出了问题我找你们!”,杨国宇是军管会的副主任,主管科技的,和我们接触很多,他说起这些事来生动极了,所幸当时就專心研究连“武斗”是什么也没弄明白[4][5]。1979年,任中国宇航学会首任理事长[6]

1982年至1988年,任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88年至1993年,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

1993年,任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逝世

编辑

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在北京逝世,享嵩寿101岁[7]

成就与贡献

编辑

奖项与榮譽

编辑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1999年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 2002年,獲得南京大學「世紀校友學術成就金質獎章」。
  • 2006年10月,与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共5位专家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 享年102岁.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7-02-13 [2017-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3). 
  2. ^ 「兵工學校的創始和演變」、「抗日戰中兵工廠全盛時代」,世界日報,文 / 陳葭元(民國26年班畢),2004年11月14日
  3. ^ 任新民同志逝世.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4. ^ 任新民:不只是传说里的人. 中国青年报. [202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5. ^ 最后一位“航天四老”逝世 曾被周恩来点名保护. 新京報网. [202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6.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 2003.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2: 280. ISBN 7-5046-3485-9. 
  7.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曾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澎湃新闻. 2017-02-13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8. ^ 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辞世:一生只干航天这一件事. 澎湃新闻. 2017-02-13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4).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