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一项特色。1970年代,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在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标志着经济特区正式成立的法律授权。设立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特区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二者合力,经济以超出一般地区很多的速度成长,其人均经济实力接近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后来更衍生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
2005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经济划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块。国家统计局亦按此方法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域。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區人均生產總值(單位、人民幣元)[1] | |||||||||||||||
---|---|---|---|---|---|---|---|---|---|---|---|---|---|---|---|
西部 | 中部 | 東部 | 東北 | ||||||||||||
内蒙古 | 96,495 | 山西 | 73,686 | 北京 | 190,091 | 遼寧 | 68,515 | ||||||||
廣西 | 52,215 | 河南 | 62,071 | 天津 | 118,800 | 吉林 | 55,032 | ||||||||
重慶 | 90,688 | 江西 | 71,009 | 河北 | 56,888 | 黑龍江 | 50,883 | ||||||||
四川 | 67,785 | 安徽 | 73,687 | 山東 | 85,974 | ||||||||||
貴州 | 52,348 | 湖北 | 92,170 | 上海 | 179,401 | ||||||||||
雲南 | 61,736 | 湖南 | 73,498 | 江蘇 | 144,475 | ||||||||||
西藏 | 58,268 | 浙江 | 118,831 | ||||||||||||
陝西 | 82,885 | 福建 | 126,845 | ||||||||||||
甘肅 | 44,986 | 廣東 | 101,796 | ||||||||||||
青海 | 60,776 | 海南 | 66,845 | ||||||||||||
寧夏 | 69,926 | ||||||||||||||
新疆 | 68,526 | ||||||||||||||
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單位:万亿元、%)及人口(單位:亿人、%)之全国百分比[1] | |||||||||||||||
西部 | 中部 | 東部 | 東北 | ||||||||||||
GDP合計 百分佔比 |
25.6994 (21.2 %) |
GDP合計 百分佔比 |
26.6518 (22.1 %) |
GDP合計 百分佔比 |
62.2018 (52.0%) |
GDP合計 百分佔比 |
5.7946 (4.7%) | ||||||||
人口合計 百分佔比 |
3.8281 (27.2%) |
人口合計 百分佔比 |
3.6445 (25.8%) |
人口合計 百分佔比 |
5.6605 (40.1%) |
人口合計 百分佔比 |
0.9729 (6.9%) |
2014年3月16日发改委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除老牌的三大国家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之外,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四大区域列入国家级城市群之列[2],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
- 国家优先开发区域
-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統計局『中国統計年鑑2020年版』表3-9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 ^ 中原城市群突出重围 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 [2014-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014-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 ^ 中原经济区获批 两会后发布规划. 新浪网. 2011年3月9日 [2016年1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5日)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