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處理器

在主處理器的邏輯控制下執行的輔助電腦處理器

輔助處理器(英語:Coprocessor),也譯作協同處理器,這是一種協助中央處理器完成其無法執行,或執行效率、效果低下的處理工作而開發和應用之處理器。這種中央處理器無法執行的工作有很多,比如裝置間的訊號傳輸、接入裝置的管理等;而執行效率、效果低下的有圖形處理、音訊處理等。為了進行這些處理,各種輔助處理器就誕生了。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現在的電腦中,整數運算器浮點運算器已經整合在一起,因此浮點處理器已經不算是輔助處理器。而內建於CPU中的協同處理器,同樣不算是輔助處理器,除非它是獨立存在。[來源請求]

未來的處理器會有專用的介面接駁協同處理器。2006年,ClearSpeed公司就聯合AMD,推出數學協同處理器卡。

現代PC協同處理器

編輯

2006年,AGEIA發布PhysX物理加速卡,PhysX被設計來處理那些耗時複雜的物理計算。2008年,Nvidia收購AGEIA,NVIDIA將PhysX物理引擎,利用CUDA技術,由GPU加速運算[1]

2008年,Khronos Group發布OpenCL,這是一個通用語言,支援ATI/AMDNvidiaGPU

2012年,Intel發布Intel Xeon Phi協同處理器。[2]

2013年,蘋果在iPhone 5s上內建M7運動協同處理器,做為加速度計陀螺儀指南針感測器的資料收集與處理。

主要分類

編輯
  • 各類處理晶片(如GPU、音訊處理晶片等)
  • 介面控制晶片(如SATA介面控制晶片)[1]
  • 橋接晶片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hysX物理加速. [2013-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8). 
  2. ^ Intel Delivers New Architecture for Discovery with Intel® Xeon Phi™ Coprocessors. [2013-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