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亞·德勞內

法國未來主義(奧費主義)藝術家

索尼婭·德勞內(法語:Sonia Delaunay法語發音:[sɔnja dəlonɛ];1885年11月13日—1979年12月5日)是一名出生於烏克蘭的法國藝術家,主要在巴黎進行藝術創作。在移居法國前,其曾在俄羅斯德國接受過有關紡織、設計等方面的培訓,使其涉獵相當廣泛。她也曾協助組織了奧費主義藝術運動,著重強調鮮艷顏色和幾何圖案在作品中的使用。她也是首位在羅浮宮召開其主題畫展時健在的女性藝術家;1975年起,其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成為榮譽軍官。[1]

Sonia Delaunay
出生Sarah Ilinitchna Stern
(1885-11-14)1885年11月14日
俄羅斯 敖德薩
逝世1979年12月5日(1979歲—12—05)(94歲)
 法國巴黎
知名於繪畫
運動奧費主義

生平

編輯

早年(1885–1904)

編輯

莎拉·埃利耶夫娜·斯特恩於1885年11月1日[註 1]在敖德薩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3]父親是一家造釘廠的工頭[4]年齡尚幼時,索尼婭孤身一人搬往聖彼得堡,並在那裡受其舅叔Henry Terk照看。[5]在那裡,她更名為索尼婭·特克(Sonia Terk)。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她和特克一家在芬蘭避暑,時而週遊全歐洲;在這些旅程中,索尼婭遊覽了不少藝術博物館和畫廊。16歲時,她前往聖彼得堡當地知名的一所高中就讀,並在那裡學習了繪畫技術。18歲時,她被她的老師薦往德國卡爾斯魯厄的一所藝術學校深造。1905年,索尼婭搬往巴黎,前往蒙帕納斯藝術學院英語Académie de La Palette進行進一步深造。[6]

巴黎(1905–1910)

編輯

索尼婭對在巴黎深造期間充滿批評的教學模式相當不滿,因此逐漸減少了在學院內學習的時間,轉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去巴黎各個畫廊觀覽上;這一時期,她的藝術作品主要受到梵谷盧梭後印象派馬蒂斯野獸派作品的影響。1908年,她「便利起見」,與德國的一位名為Wilhelm Uhde的畫廊主人結婚,在使索尼婭擁有穩定資金來源的同時得以掩蓋了Uhde的同性戀傾向。[7]索尼婭·特克的作品因此也得以頻繁展出,從而在藝術領域逐漸有了名氣。[8]

1909年初,羅伯特·德勞內與索尼婭·特克相遇;二者於同年4月成為戀人。1910年8月,索尼婭與Uhde離婚[註 2];11月15日,索尼婭與羅伯特結婚。[10]隨後,索尼婭遠在聖彼得堡的姨母答應了這門婚事。[11][10]

奧費主義(1911–1913)

編輯

1911年,索尼婭·德勞內為查爾斯的嬰兒床製作了以幾何圖形和鮮艷顏色為主的拼布被褥,現藏於巴黎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中。[12]

 
1978年Lothar Wolleh所繪索尼婭·德勞內肖像畫[13]

德勞內一家的朋友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曾用「奧費主義」一詞來形容德勞內的作品所特有的立體主義。1912年,索尼婭通過阿波利奈爾結識了布萊斯·森德拉斯英語Blaise Cendrars;後者在之後也成為了索尼婭的好友與合伙人。[4]

暫居西班牙與葡萄牙時期(1914–1920)

編輯

德勞內一家於1914年前往西班牙,與馬德里的朋友住在一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索尼婭和羅伯特住在巴斯克地區的洪達里比亞,他們的兒子仍在馬德里;他們一致決定暫時不回法國。[14]1915年8月,德勞內一家人搬往葡萄牙,與另外二人共居同一房中。[15][16][17]在葡萄牙期間,她完成了《米尼奧市場(Marché au Minho)》一作。索菲亞之後稱,這一作品靈感來自於這個「美妙的國家」。[18]

 
馬德里時期的索尼婭·德勞內

十月革命後,索尼婭完全失去了來自俄羅斯的經濟支撐。因此,德勞內一家不得不尋找新的穩定經濟來源。1917年,德勞內一家在馬德里結識了謝爾蓋·迪亞濟列夫(Sergei Diaghilev);索尼婭為其設計了不少舞台劇用服裝。除此之外,索尼婭還為一些夜店設計了內部裝飾與服飾,從而獲得了一定資金。[19][20]

索尼婭1920年前後曾兩赴巴黎尋找工作[21]。她曾寫信給保羅·泊萊(Paul Poiret),稱其想要擴大她的業務範圍,並且想要使用一部分他的設計。泊萊拒絕了索尼婭的請求,稱其已經使用了很多他的設計,而且她還是「逃兵」(指羅伯特·德勞內)的妻子。[22][23]

重返巴黎(1921–1944)

編輯

1921年,索尼婭、羅伯特和他們的兒子返回巴黎。[24]他們將亨利·盧梭的作品《耍蛇人(La Charmeuse de serpents)》賣出之後,終於是解決了最嚴重的財務問題。[25]之後,索尼婭·德勞內開始著手為客戶和朋友定做服裝,並於1923年收到了里昂一家製造商的委託,使用幾何形狀和大膽的色彩創作了近50種面料設計。[26]不久之後,Simultané成為了她的註冊商標。

1925年,索尼婭在國際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博覽會期間開立了一個名為「Simutané精品('boutique simultané')」的展館。[27]同年,她在索邦大學就繪畫對時尚的影響發表了演講。[28]

索尼婭還為《眩暈》《小巴黎人英語Le p'tit Parigot》兩部電影設計了服裝[29],並為電影《因為我愛你英語Parce que je t'aime》設計了家具。[30]這一時期,她還為羅伯特·佩利埃設計了高級定製紡織品,同時積極參加了他所開辦的沙龍。[31] 大蕭條之後,她關停了自己的店,隨後回到了作畫工作上。[32] She said "the depression liberated her from business".[33]

1934年底,索尼婭開始著手與丈夫一同設計1937年現代生活藝術與技術國際展覽英語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et Techniques dans la Vie Moderne (1937)兩個場館。[34][35]

1941年,索菲亞的丈夫羅伯特·德勞內因癌症逝世。

晚年(1945–1979)

編輯
 
索尼婭·德勞內塗制的Matra M530A英語Matra 53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索尼婭在新現實沙龍擔任了數年的董事會成員。[36]1964年,索尼婭和她的兒子向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捐贈了索尼婭夫妻二人的共計114件作品。[37]之後,阿爾伯特·馬格內利(Alberto Magnelli)告訴她「她和喬治·布拉克是僅有的在羅浮宮展出其畫作時仍在世的畫家」。[38][39]之後不久,她為Matra 530提供了塗裝方案。[40]1975年,索尼婭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76年起,她受自己20世紀20年代作品的啟發,與法國公司Artcurial一起開發了一系列高級紡織品、餐具。1978年,她的自傳《我們終將走向太陽》出版。[41]

 
索尼婭墓的碑石

1979年12月5日,索尼婭·德勞內在巴黎去世,享年94歲。她被安葬在她的丈夫的的墳墓旁邊。[42]

注釋

編輯
  1. ^ 索尼婭·德勞內的早期生活其實並不清楚。Baron和Damase二人認為,就連她的具體出生日期都很難確定。[2]
  2. ^ 離婚手續最早於2月28日即告開始,但8月11日才宣告完成。[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onia, Delaunay. Sonia Delaunay patterns and designs in full color. New York. January 1989. ISBN 0486259757. OCLC 18907745. 
  2. ^ #baron95
  3. ^ Sonia Delaunay (1885–1979). Ukrainian Jewish Encounter. 3 June 2021 [202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8). 
  4. ^ 4.0 4.1 Interview in BOMB Magazine
  5. ^ Jacques Damame: p. 171
  6. ^ Julio, Maryann De. Sonia Delaunay. Jewish Women's Archive. 1999-12-13 [2022-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7. ^ Madsen, Axel. Sonia delaunay : artis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 Open Road Media. 2015. ISBN 978-1-5040-0872-3. OCLC 908991085. 
  8. ^ admin. Uhde, Willy. Stein, Gertrude. The Autobiography of Alice B. Toklas. New York: Harcourt & Brace, 1933; Uhde, Wilhelm. Von Bismarck bis Picasso: Erinnerungen und Bekenntnisse. Zürich: Verlag Oprecht, 1938; Kultermann, Udo. The History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Abaris, 1993, p. 133; Kraus, Rosalind. The Picasso Papers.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8, pp. 12, 98-99; Madsen, Axel. Sonia Delaunay: Artis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89, pp. 74-89; Thiel, H. "Wilhelm Uhde: Ein offener und engagierter Marchand-Amateur in Paris vor dem Ersten Weltkrieg."in, Junge-Gent, Henrike, ed. Avantgarde und Publikum, Cologne: Böhlau, 1992, pp. 307-20. 2018-02-21 [2019-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英語). 
  9. ^ Baron/Damase: pp. 17-20
  10. ^ 10.0 10.1 Baron/Damase: p. 20
  11. ^ Sonia Delaunay/Jacques Damase: p. 31
  12. ^ Manifestations of Venus, Caroline Arscott, Katie Scott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131
  13. ^ Masters of Photography: Lothar Wolleh. www.masters-of-photography.com. 
  14. ^ Baron/Damase: p. 55. Sonia returned to Paris briefly to make arrangements for their absence.
  15. ^ Baron/Damase: p. 56, Kunsthalle: p. 209, and Düchting: p. 51
  16. ^ Düchting: p. 52
  17. ^ Kunsthalle: p. 209
  18. ^ Kunsthalle: p. 202
  19. ^ Baron/Damase: p. 72, Valérie Guillaume: Sonia und Tissus Delaunay. In Kunsthalle: p. 31, Düchting: p. 52, p. 91. According to Morano (p. 19), branches in Bilbao and Barcelona never actually opened.
  20. ^ Baron/Damase: p. 72. Diaghilev met Manuel de Falla at this salon. The two would later cooperate on The Three-Cornered Hat.
  21. ^ Baron/Damase: p. 75
  22. ^ Valérie Guillaume: Sonia und Tissus Delaunay. In Kunsthalle: p. 31
  23. ^ Kunsthalle: p. 216, Düchting: p. 91
  24. ^ Boulevard Malesherbes 19, Paris: 48°52′19.29″N 2°19′18.58″E / 48.8720250°N 2.3218278°E / 48.8720250; 2.3218278
  25. ^ Robert Delaunay's mother had commissioned Rousseau to paint La Charmeuse de serpents, and it was sold to Doucet only on condition he bequeath it to the Louvre. Kunsthalle: p. 210, Baron/Damase: p. 83, Düchting: p. 33
  26. ^ Baron/Damase: p. 83, Morano: p. 20
  27. ^ Baron/Damase: p. 81, p. 83. Morano: p. 21. Düchting: p. 56, Gronberg: p. 115. Guillaume: p. 33, cites Guévrékian as the architect of the pavilion.
  28. ^ Art into Fashion: p. 102, Baron/Damase: p. 84
  29. ^ Sonia designed costumes and contributed to styling the set, several of Robert's paintings were part of the set. Baron/Damase: p. 84, Kunsthalle: pp. 33, 216, Düchting: p. 58.
  30. ^ Art into fashion: p. 102
  31. ^ Clary, Michèle, Marie-Jacques Perrier; Le Village de Montmartre, C』est Vous, Paris Montmartre, 29 June 2011, Print
  32. ^ Maison Robert Perrier (Fédération Nationale du Tissu), 2000, Exhibit, Mairie du 4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 Paris
  33. ^ Düchting: p. 60, p. 91, Kunsthalle: p. 218, Baron/Damase: p. 93, p. 100
  34. ^ Baron/Damase: p. 102
  35. ^ Düchting: p. 71
  36. ^ Journal des Arts
  37. ^ Press release Centre Pompidou: "The exhibition comprises some ninety works by Robert and Sonia Delaunay, chosen from the donation which itself total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intings, drawings, bound books, reliefs and mosaics."
  38. ^ Baron/Damase: p. 170
  39. ^ Phaidon Editors. Great women artists. Phaidon Press. 2019: 118. ISBN 978-0714878775. 
  40. ^ Delaunay, Sonia. Sonia Delaunay..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Tate Modern (Gallery) English. London. 2015-10-20: 272, 273. ISBN 978-1-84976-317-2. OCLC 894842561. 
  41. ^ Sonia Delaunay, Jacques Damase, Patrick Raynaud (1978): Nous irons jusqu'au soleil, Editions Robert Laffont, ISBN 2-221-00063-3
  42. ^ Baron/Damase: p. 201

參考書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