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魚
鲤科鲂属的一种鱼类
武昌魚,學名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俗稱樊口鯿魚、團頭鯿、縮項魴,為條鰭魚綱鯉形目鯝科的其中一種。
武昌魚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科: | 鯝科 Xenocyprididae |
屬: | 魴屬 Megalobrama |
種: | 武昌魚 M. amblycephala
|
二名法 | |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1955
| |
異名 | |
|
分布
編輯本魚盛產於中國湖北省鄂州市(古稱武昌縣)與武漢市江夏區(亦為武昌縣)交界的梁子湖中。武昌魚因爲味道鮮嫩,也是湖北菜中的一道名菜。《武昌縣誌》載「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
通江處為樊口,此地水勢迴旋,並有大小回流之分。《武昌縣誌》記載有「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釣台下者曰小回」,而唐代的元結有歌曰:「樊口欲東流,大江欲北來,樊口當其南,此中為大回。回中魚好游,回中多約勾。漫欲作漁人,終焉得所水。」歌中所說的:「回中魚」,即是武昌魚,由此可知,武昌魚喜歡生活在回流之中。
特徵
編輯本魚體側扁且背部顯著隆起,魚體略呈菱形。頭短小而略尖突,口小且端位,自腹鰭至肛門有腹棱,鱗片中等大,側線完全。魚體背部灰黑色,形成數條不明顯的灰色縱紋,尾鰭叉形,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7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5至27枚,體長可達35公分。
生態
編輯本魚棲息於水深5至20公尺。為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湖泊或水庫中下水層,喜好淤泥底質且水草茂盛的靜止水域,生長快,屬雜食性,幼魚以甲殼類,成魚以水生植物為主食。產粘性卵於水草上。
經濟利用
編輯為中國重要的養殖類,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文人墨客的題詠
編輯-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詩經·衡門》)
- 庚信:「還思建業水,終憶武昌魚。」(北周《奉和就豐殿下言志十首》(其八))
- 陸凱:「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三國·吳)
- 岑參:「秋來倍憶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道。」(唐《送費子歸武昌》)
- 元結:「樊水欲東流,大江又北來。樊山當其南,此中有大回。回中魚好游,回中多釣舟。漫欲作漁人,終焉無所求。」(唐《漫歌八曲·大回中》)
- 蘇軾:「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宋《初到黃州》)
- 蘇軾:「曉日照江面,游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食餌每遭烹。」(宋《鯿魚》)
- 王安石:「昔人寧飲建業水,共道不食武昌魚。」(宋《寄鄂州張使君》)
- 范成大:「卻笑鱸江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宋《鄂州南樓詩》)
- 蘇洞:「紫髯何事忽遷都,只應翻憶武昌魚。(宋《金陵雜興》)
- 周端朝:「曉夢驚辭赤壁鶴,夜棲看打武昌魚。」(南宋《三江口》)
- 馬祖常:「攜幼歸來拜丘陵,南遊莫忘武昌魚。」(元《送宋顯示夫南歸》)
- 何景明:「此去且隨彭蠡雁,何須不食武昌魚。」(明《送衛進士推武昌》)
- 汪玄錫:「莫道武昌魚好食,乾坤難了此生愁。」(明)
- 梁鼎芬因喜食武昌魚,曾將其收房名為「食魚齋」。(清)
- 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