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izag/工作区11

莱特岛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与其幕僚登陆莱特岛
日期1944年10月20日至1944年12月31日
地点
结果 盟军胜利
参战方
美国
澳大利亚
菲律宾自由邦
 大日本帝国
菲律宾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沃尔特·克鲁格英语Walter Krueger
罗伯特·艾克尔伯格
托马斯·金凯德
塞尔吉奥·奥斯米纳
大日本帝国 山下奉文
大日本帝国 铃木宗作
兵力
美军:
200,000人
菲律宾军:
3,000人
日军:
55,000人
伤亡与损失
3,500人阵亡
12,000人受伤
49,000人阵亡

莱特岛战役(英语:Battle of Leyte,日语:レイテ島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后期的一次大型战役,为盟军反攻菲律宾的前哨战。莱特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为日美双方皆欲控制之地,前者以其连结本土与产出丰富石油橡胶资源的马来半岛航线,而后者则将以该岛作为反攻菲律宾的跳板,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太平洋各岛占领区的交通线,并一步控制南中国海

美军原预计至12月20日才发起莱特岛战役,但因为第3舰队司令小威廉·哈尔西上将的情报,指出日军当前于中部海空实力贫弱,因此强烈要求跳过原预计进攻的塔劳群岛、棉兰老岛、帕劳群岛和雅浦岛等目标,获联参会同意,作战代号为“国王二号”(Operation King Two),时间则提前至10月20日。莱特岛战役期间,日美双方还于当地海域爆发海空大战,即[[莱特湾海战|,为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日军舰队大败、航母实力消耗殆尽。在莱特岛的战斗中,美军还得到当地菲律宾游击队英语Philippin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的积极协助,提供美军侦查与情报,还在日军后方还组织了独立作战行动。战斗于12月31日结束,日本55,000名守军约有49,000人死亡,而盟军损失仅3,434人死亡、12,144人受伤。

背景

编辑
 
第3舰队司令小威廉·哈尔西上将,提供日军在菲律宾中部航空力量微弱的情报,进而促成联参会改为进攻莱特岛

日军自1942年占领菲律宾群岛,以此维护日本本土至拥有丰富石油橡胶资源的马来半岛之航线,而对美军而言,收复菲律宾可以确保南中国海的安全、取得日后朝日本列岛方向进攻的海空基地、切断日军于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各占领区的联系[1]。此外,美方收复菲律宾亦有“西南太平洋战区英语South West Pacific Area (command)”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个人原因,后者自1942年在日军入侵菲律宾时遭逢大败,随后奉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撤退至澳大利亚,并宣布他将收复菲律宾。时至1944年7月,盟军于中太平洋战区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新几内亚岛一路北上后,两大战区部队将于菲律宾岛会合。

面临下一目标的选择,美军出现战略分歧,海军作战部长美国舰队英语United States Fleet司令恩斯特·金恩上将主张应绕过菲律宾、进攻台湾,并占领中国沿海的厦门,认为台湾将作为空袭日本、集结进攻本土舰队的基地,还能有效阻断日军往南中国海的海上交通线、并能使中国继续与日本交战、多牵制其部队而不至于崩溃。麦克阿瑟对此持反对意见,指出海军力量不足以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绕过菲律宾群岛也将使大批日军留在盟军后方形成威胁,且从政治角度出发,美国有“道义”收复菲律宾,金恩的战略将对外造成“美国抛弃菲律宾”的恶劣印象、还会延长受到日军残忍对待的在菲盟军战俘的痛苦。

双方争执许久,有鉴于现有西南太平洋与中太平洋军区占领的地区均无法提供航程足以抵达台湾的陆军航空队基地,因此攻打台湾时的空中支援只得仰赖海军航母提供,故1944年3月联参会做出决议,美军需攻占菲律宾南部一地以建立新基地,再选择进攻菲律宾主岛吕宋岛还是台湾。7月26日,罗斯福于夏威夷召开会议协调麦克阿瑟与中太平洋战区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战略问题,尽管会后罗斯福表态支持收复菲律宾,但金恩坚持己见,英美联参会只得于第二次魁北克会议期间的9月11日保持着两案并行的准备,宣布执行以下时间表:[2]

一、9月15日:麦克阿瑟部队攻占新几内亚与棉兰老岛南部之间的摩罗泰岛,尼米兹部队攻占帕劳群岛佩莱利乌岛安加尔岛,作为进攻菲律宾的左右两翼。
二、10月5日:尼米兹部队攻占雅浦岛乌利西环礁
三、10月15日:麦克阿瑟部队攻占摩罗泰岛与棉兰老岛南部之间的塔劳群岛
四、11月15日:麦克阿瑟部队于棉兰老岛南部登陆。
五、12月20日:麦克阿瑟部队于莱特岛登陆。
六、1945年2月20日:麦克阿瑟与尼米兹部队于吕宋岛联合登陆,或于3月1日在台湾和厦门联合登陆。

然而会议期间,先前在6月在菲律宾海海战获胜、大幅削弱日军残余航母部队的美军第3舰队司令小威廉·哈尔西上将,在为进攻摩罗泰岛与佩莱利乌岛作准备,而于9月6日以第3舰队航空母舰轰炸雅浦岛、乌利西环礁和帕劳群岛。9月9日至10日,第3舰队又轰炸了棉兰老岛。哈尔西发现日军的空中防御力量很微弱,几乎没有日机迎战。9月12日与13日,哈尔西再度攻击维萨亚斯群岛,再度证实日军航空兵实力之贫弱。因此9月12日,哈尔西向尼米兹报告日军当前在菲律宾中部实力有限,指出莱特岛有可供进攻的广阔空间,强烈要求取消进攻塔劳群岛、棉兰老岛、帕劳群岛和雅浦岛的计划,尽快攻占莱特岛。此外还有一名先前被击落、被迫跳伞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在莱特岛上躲藏了一整天后获救,提供了他从当地人听说这个岛“一攻就破”、“岛上没有日本人”的证词[注 1]。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告知麦克阿瑟当前情况,尼米兹也自愿提供原预定用于进攻雅浦的海上与地面部队。新的进攻计划随后送至魁北克,获总司令参谋长威廉·D·李海、马歇尔、金恩、亨利·阿诺德临时开会核准,攻打莱特岛被提前至10月20日,比原预定的12月20日早了足足两个月。

双方计划与兵力

编辑

战斗序列

编辑
美军进攻莱特岛部队[3]
  • 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
    • 第6集团军:集团军长瓦尔特·克鲁格英语Walter Krueger中将
      • 第10军:军长富兰克林·卡明斯·西伯特英语Franklin Sibert少将
        • 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
      • 第24军:军长约翰·R·霍奇少将
        • 第7步兵师、第96步兵师、第11空降师
      • 第20装甲群、第503伞兵团
      • 集团军预备队
        • 第32步兵师、第77步兵师、第381团级战斗群
      • 集团军独立单位
        • 第2工兵支援旅、第6游骑营、第21团级战斗群
    • 第8集团军:罗伯特·艾克尔伯格中将
    • 盟国空军:司令乔治·肯尼英语George Kenney中将
      • 第5航空队、第13航空队
    • 盟国海军:
      • 第7舰队:司令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
        • 第78特遣舰队(第7两栖部队)
          • 帕洛攻击支队、圣里卡多攻击支队、帕诺亚攻击支队、迪纳加特攻击支队、港湾进出控制支队、第1增援支队、第2增援支队、第3增援支队
        • 第79特遣舰队(第3两栖部队)
          • A攻击支队、B攻击支队、A运输支队、B运输支队、护卫队
      • 第3舰队:司令小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
日军莱特岛卫戍部队[3]
  • 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
    • 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
      • 第35军:军长铃木宗作中将
        • 第1师团、第16师团、第26师团、第102师团、第30师团一部
        • 第54独立混成旅团、第55独立混成旅团、第68独立混成旅团
      • 第4航空军:军长富永恭次日语富永恭次中将
  • 10月20日当天部队:牧野四郎中将
    • 第16师团: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
      • 第9步兵联队、第20步兵联队、第33步兵联队、第22炮兵联队、第16工兵联队
      • 第16辎重兵联队第2中队、第7独立坦克中队
      • 第16特种部队
      • 第63迫击炮大队
        • 第316独立迫击炮中队、第317独立迫击炮中队
    • 第34航空地区司令部
      • 第98机场大队、第114机场大队
      • 第54机场中队
      • 第2机场建设队、第11机场建设队
    • 海军
      • 第36海军卫戍部队
      • 第311海军建设队

战斗

编辑

登陆

编辑

雷伊泰山谷之战

编辑

日军反攻

编辑

僵持

编辑

奥尔莫克山谷之战

编辑

推进到海岸

编辑

结果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麦克阿瑟的参谋长理查·萨瑟兰虽然不相信“莱特岛没有日本人”这项情报,但他也认为加上尼米兹提供的部队,麦克阿瑟足以攻下该岛。

注脚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