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峰寺
蘿峰寺又名蘿坑寺、舊稱種德庵[1],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蘿崗香雪公園內,是一座佛教寺廟。
玉喦書院與蘿峰寺 | |
---|---|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廣州市黃埔區 |
分類 | 古、近代建築 |
時代 | 清朝 |
編號 | 5-13 |
認定時間 | 2008年 |
其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因座落於蘿峰下而得名。有觀音殿、天尊堂、韋馱香座、僧寮、香積廚等建築。西側有玉喦書院,二者連為一體,共佔地1348平方米。1983年8月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18日晉升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編輯蘿峰寺融皇宮建築格局和嶺南建築於一體,依山造勢,掩映在參天古樹之中。其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結構合理,佈局嚴謹,做工精巧,雄偉壯觀,迴廊曲徑,引人入勝。玉岩殿、觀音堂、天尊殿、東廳、西齋、魚池、水榭分佈其中。出山門拾級而上,可見「山高水長」古亭、文昌廟、金花廟等古蹟。周圍流水涔涔、鳥語花香、岩石嶙峋、古荔滿山,山下「十里梅林」、一片平川,人工天然渾然一體。
歷史
編輯元代,鍾玉岩曾孫、蘇州府教授鍾子還告老還鄉後,重新修飾鍾玉岩遺像,辟山石,建候仙、招隱兩亭,並組織詩社,時邀詩友、名士在此雅集吟詠。 明代嘉靖壬辰年(公元1532年),鍾氏族人大興土木重建了玉岩書院,擴建了玉岩殿及觀音堂、天尊殿、文昌廟、金花廟等寺廟,並招有數名僧人入住寺廟。從此,這些書院、殿堂、寺廟以及附屬建築,被世人通稱為蘿峰寺。
在清代,鍾氏族裔兩次重修蘿峰寺,一次是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一次是光緒已亥年(公元1889年)。
建國後1957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在參觀蘿峰寺後,專門指示有關部門下撥專款,用於蘿峰寺文物保護,對蘿峰寺進行了全面精心的修繕。但在1966年文革破「四舊」時期,紅衛兵砸毀了蘿峰寺所有塑像,破壞了部分屋脊、瓦檐,還趕走了寺內的僧人,而大部分珍貴文物幸得管理人員鍾錫沾、廖玉波事先收藏,才得以保存。十年文革結束後,廣州市郊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分別於1980年和1984年,兩次撥款對蘿峰寺進行了修復。
2005年蘿崗區成立後,夢峰寺曾於2005-2008年間作大規模修復,2008年11月18日晉升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出土文物
編輯蘿峰寺文物除古建築外,還有大量的匾額、書刻和歷代名人題詠。主要有:(1)「玉岩書院」木匾署嘉靖年款。(2)玉岩殿石柱上有隸書聯「滿壁石欄浮瑞靄,一池溪水漾澄鮮」。(3)明宗衡陽王所賜「餘慶」匾額。(4)西樵大學士方獻夫題「萬代崇瞻」匾額。(5)唐代韓愈題寫的「鳶飛魚躍」匾額。(6)宋代朱熹題「忠、孝、廉、節」四字書刻。(7)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手書七絕四首。(8)明代海瑞所書「石磴泉飛山欲靜,洞門雲掩晝多陰」的楹聯一副。(9)明代湛若水題寫的「山高水長」四字。(10)清代鄭板橋的春、夏、秋、冬四時畫竹木刻。(11)清代張維屏的對聯「行雲流水見真性,明月清風來故人」。(12)清代張之洞五言詩碑一塊。(13)清代無名氏「天衢雲路」石坊。(14)朱德元帥《游蘿峰寺》詩一首。
外部連結
編輯- ^ 初由蘿崗鍾姓始組、宋朝宣議朗鍾遂和築廬於蘿峰山麓,名曰種德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