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藻門

藻类的一门

紅藻門學名Rhodophyta),是含有藻紅素的一門藻類,屬於多細胞真核細胞的生物;約有7000種[1]

紅藻門
化石時期:中元古代至現代
江蘺屬
科學分類 編輯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演化支 多貌生物 Diaphoretickes
演化支 CAM
演化支 原始色素體生物 Archaeplastida
門: 紅藻門 Rhodophyta
Wettstein英語Richard Wettstein, 1922

幾乎所有的紅藻都生活在海洋中,他們生長在漲潮線以下的岩石上或較深的水中,有些物種可以在250公尺深的海裏生長。紅藻多營附着生活,不產游動細胞。

紅藻不具有根莖葉構造,但它在海洋中的生存深度超過任何植物。紅藻的顏色來自稱為藻紅素色素,其紅色遮掩了葉綠素的顏色。

紅藻生殖產生孢子和異形配子,都不具有鞭毛;雌性生殖器稱果胞,上有一延長部分——受精絲,精子不能游動,隨水流至果胞,與受精絲接觸受精;除部分物種外,大部分存在世代交替現象。

系統地位

編輯

紅藻是原始色素體生物的一支,其在原始色素體生物中的系統地位仍不明確,主要的觀點如下表:

湯瑪斯·卡弗利爾-史密斯研究組[2] 帕特里克 J. 基林研究組[3] 阿拉斯泰爾 G. B. 辛普森研究組[4] Fabien Burki研究組[5]
原始色素體生物

皮膽蟲

紅藻

綠色植物

灰藻

隱藻

原始色素體生物

皮膽蟲

紅藻

隱藻

灰藻

綠色植物

原始色素體生物

皮膽蟲

紅藻

灰藻

綠色植物

隱藻

原始色素體生物

灰藻

綠色植物

隱藻

皮膽蟲

紅藻

繁殖

編輯

紅藻的生殖方式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6]:342

在無性生殖生活史中,紅藻將孢子釋放到水中。如果孢子遇到合適的基質(substrate),就將附着在其上開始生長[6]:342

紅藻的有性生殖生活史較為複雜。較簡單的一種生活史涉及到單倍的配子體和二倍的孢子體兩個階段,配子體上,雄性生殖結構產生的雄配子是不動精子(spermatangium),不具備鞭毛,藉助水流移動;紅藻的雌性生殖結構稱為果孢英語carpogonium(carpogonium),其上具有稱為受精絲(trichogyne)的突起,用於接受精子。精子接觸到受精絲並結合後,雄核經由受精絲向下移動到雌核並與之融合,形成的二倍體受精卵,受精卵有絲分裂產生果孢子英語carpospore(carpospore)。果孢子從親本配子體釋放到水中,附着在某處生長為孢子體,孢子體通過孢子減數分裂產生單倍體孢子。單倍體孢子又會發育為配子體,從而完成孢子體-配子體兩個世代的世代交替[6]:342-343

大部分紅藻的生活史具有三個世代的交替,這種生活史與上一種生活史的主要區別在於,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後,受精卵並不直接分裂產生果孢子,而是通過反覆進行有絲分裂,產生第三個世代,二倍體的果孢子體(carposporophyte)。果孢子體並不獨立生活,只附着在親本配子體上,並從配子體上吸收養分進行生長,果孢子體成熟後,進行有絲分裂產生果孢子,並從果孢子體釋放到水中,附着在某處生長為二倍體的四分孢子體(tetrasporophyte),再進行減數分裂,產生四分孢子英語tetraspore(tetraspore),發育成配子體。這些紅藻從而完成了配子體-果孢子體-四分孢子體三個世代的世代交替[6]:343-34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uiry, M.D. & Guiry, G.M., AlgaeBase : Chlorophyta, World-wid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 2011 [2019-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1) 
  2. ^ Cavalier-Smith, Thomas; Chao, Ema E.; Lewis, Rhodri. Multiple origins of Heliozoa from flagellate ancestors: New cryptist subphylum Corbihelia, superclass Corbistoma, and monophyly of Haptista, Cryptista, Hacrobia and Chromist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5-12-01, 93: 331–362 [2019-04-07]. ISSN 1055-7903. doi:10.1016/j.ympev.2015.07.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 ^ Burki, Fabien. Kaplan, Maia; Trikhonenkov, Denis V.; Zlatogursky, Vasily; Minh, Bui Quang; Radaykina, Liudmila V.; Smirnov, Alexey; Mylnikov, Alexander P. et al.. Untangling the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eukaryotes: A phylogenomic study of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Centrohelida, Haptophyta and Cryptist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6, 283 (1823): 20152802. doi:10.1098/rspb.2015.2802. 
  4. ^ Simpson, Alastair G. B.; Roger, Andrew J.; Erin M. Bertrand; Eme, Laura; Eglit, Yana; Lax, Gordon. Hemimastigophora is a novel supra-kingdom-level lineage of eukaryotes. Nature. 2018-12, 564 (7736): 410–414 [2019-04-07]. ISSN 1476-4687. doi:10.1038/s41586-018-070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5) (英語). 
  5. ^ Burki, Fabien; Tikhonenkov, Denis V.; Mylnikov, Alexander P.; Jamy, Mahwash; Strassert, Jürgen F. H. New phylogenomic analysis of the enigmatic phylum Telonemia further resolves the eukaryote tree of life.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z012 (英語). 
  6. ^ 6.0 6.1 6.2 6.3 Franklin, Evert, Ray; H., Revision of: Raven, Peter. Raven Biology of plants Eighth edition. New York. ISBN 9781429219617. OCLC 78144667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