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单列副省级单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新疆兵團[3]兵團),對外又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現存的最後一個生產建設兵團,為中國最大的兼具戍邊屯墾、實行「黨、政、軍、企」合一體制的特殊社會組織。[4]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國新建集團公司
1999年規定印章直徑5厘米,中央刊國徽,由國務院製發。
主要領導
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馬興瑞(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兼;副國級)
政治委員
(黨委書記、董事長)
何忠友
司令員
(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薛斌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兵團工作委員會
機構類型黨、政、軍、企合一機構
中央計劃單列單位
行政級別副省級
組織法規《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
《國務院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
管轄範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部分地區[1]
人口(2013):260.72萬人[2]

GDP(2013):1499.87億元(約合244.29億美元)[2]

人均GDP(2011):56071元(約合9132美元)[2]

民族構成(2012)
  • 漢族:222.98萬人(85.5%)
  • 少數民族:37.74萬人(14.5%)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119900000106319731在維基數據編輯
出資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
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上級中共組織
中國共產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
本級中共組織
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律檢查委員會
本級監察機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監察委員會
聯絡方式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
實際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光明路196號
郵政編碼100701
對外官網www.xjbt.gov.cn
影像資料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漢語名稱
繁體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簡化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維吾爾語名稱
維吾爾語شىنجاڭ ئىشلەپچىقىرىش قۇرۇلۇش بىڭتۇەن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50團12連連部

兵團是在國務院計劃單列的副省(部)級單位,自行管理內部行政事務,行政業務受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司法事務受最高院新疆高院最高檢新疆檢院領導管理,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任免兵團各級法檢的組成人員[5]。兵團部駐烏魯木齊市;分支機構遍及除克孜勒蘇以外的新疆全境,主要靠近「兩周一線」(塔克拉瑪干庫姆塔格兩大沙漠和中國西北邊境線),垂直管理多個縣級市,擁有完整的行政、審判、檢察、軍事機關。

兵團轄區分佈有37個民族(2002),主要民族為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兵團的一級單位為「」(正地廳級)[6],師下設「」或「農場」(正縣處級)[6];現有14個師、174個農牧團場。兵團總人口260.72萬人,佔新疆人口的12%[1]。2012年,兵團GDP總量1,197.21億元(189.66億美元),同比年增幅18.4%,人均GDP45,501元(7,208美元)[7]

歷史

編輯

建立至文革時期

編輯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0月,解放軍向新疆進軍。12月,三區民族軍改編為解放軍第五軍國軍起義部被改編為第二十二兵團。1950年代初期,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逐漸穩固、全面轉入和平時期經濟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批軍人復員轉業。與蘇聯接壤的新疆經濟落後,存在大片宜農荒地。

1954年10月7日,新疆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總參謀部8月6日發佈的命令,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新疆軍區20萬軍人中有17.5萬被編入生產部隊,包括解放軍第二軍、第五軍、第六軍的大部分,第二十二兵團的全部官兵[8]。截至1956年12月底,兵團官兵全部辦理復員轉業手續,並自1957年7月起實行工資制,取消供給制,實現了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轉變[9]

1955年12月15日,中共新疆軍區第一屆黨代表大會召開,討論並批准了張仲翰作的《關於新疆軍區生產建設部隊五年計劃草案》的報告(1953-1957年)。計劃規定:第一個五年計劃以發展農業為中心,以水利建設為先行,以北疆地區為重點,加速國營農場建設。五年計劃要求:結合水利建設速度逐步擴大耕地面積,到1957年達到230萬畝,力爭300萬畝;棉花播種面積達到50萬畝,總產籽棉8500萬公斤;糧食9250萬公斤。到1957年五年計劃完成時,全兵團要實現自給有餘[8]

王震建議下,新疆軍區司令員陶峙岳與來中國工作的蘇聯植棉專家迪托夫教授簽訂了《石河子棉花豐產協議書》,採用科學技術,舉辦多期植棉人員培訓班。到1953年,生產部隊在準噶爾盆地南沿的瑪納斯河流域種植了3萬多畝棉花,當年平均單產皮棉50多公斤。這是新疆歷史上第一次大面積植棉,打破了北疆不能種植棉花的老傳統[10]。1955年10月,瑪納斯河流域的農七師、農八師種植的8.2萬多畝棉花豐收,平均畝產籽棉158.4公斤。蘇聯長絨棉良種「二依三」在阿克蘇墾區勝利農場成功大面積試種[8]

1957年年底,國務院要求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所有軍籍人員集體轉業復員。兵團班以下人員58248名辦理了復員手續,排以上幹部20185名辦理了轉業手續。國家行政8級以上高級幹部未辦轉業手續。

1958年4月,橫貫天山烏庫公路(烏魯木齊至庫爾勒)全線通車。為建設該公路,兵團施工部隊施工17個月,完成主幹線244公里、支線90公里、涵洞128座、橋樑29座,開挖土石方597萬立方米。施工中有58人死亡。烏庫公路使天山南北的兵團墾區聯繫起來,對新疆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8]

1954年起,兵團先後從山東河南河北甘肅江蘇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識青年、支邊青壯年及接收大批轉業復員軍人參加邊疆建設,至1960年末總人口已達72.41萬人,是1954年兵團成立時的4.1倍[9]三年困難時期,1959年5月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分配給兵團一部分江蘇湖北安徽等省支邊青壯年及家屬。至1960年初按計劃安置近10萬人。此後根據周恩來總理及自治區指示,又接收來疆自動支邊人員21萬多人。1963年7月,兵團開始接收安置上海北京天津武漢支邊青年,至1964年10月共接收安置12.67萬人[8]

1955年至1957年,兵團開始正規化國營農場建設,大規模開展土地勘測規劃,並調整墾區內零星農牧民土地,使農場土地連片。3年共規劃新農場44個,此後又用2年對已建成的36個農場現場審定。1958年到1960年「大躍進」期間,兵團掀起墾荒造田建設水利的高潮,重點開發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及北疆瑪納斯河流域,共墾新開荒地56.67萬公頃,新建農牧團場107個[9]

同時,兵團工業生產也獲得發展。1958年新增企業100個。1959年新建企業132個,其中現代化企業37個。1960年工業總投資7548萬元,除續建工程外,還新建企業39個,至同年底兵團已擁有工業企業343個,工業總產值60149萬元,比1957年增長2.5倍。該時期兵團工農業發展規模是新疆農墾史上發展最快的3年[9]。1959年12月3日,新疆歷史上第一座現代化機製糖廠——石河子八一糖廠建成投產。1960年8月1日,兵團第一家棉紡織廠——石河子棉紡織厂部分建成投產。1963年8月1日,石河子八一毛紡織廠建成投產。其間,兵團大批現代工業企業建成投產[8]

1961年到1962年,中央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兵團壓縮基本建設投資,糾正高指標,將農業放在首位,精簡機關並下放幹部,撤銷9所學校,關、停、並、轉36家產品價高質次的企業,執行中央「農業第一,糧食第一」方針,加強農田水利建設。1963年起,兵團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農牧團場基本實現機械化、水利化、園林化。1966年底,兵團職工總數80.86萬人,總人口148.54萬人,農牧團場158個,獨立核算工礦企業112個,耕地面積80.86萬公頃,播種面積55.68萬公頃,糧食總產72.03萬噸,棉花總產2.49萬噸,工農業總產值97669萬元占自治區的1/3,糧食、棉花、甜菜分別占自治區的21.8%、31%、99%[9]

1962年4月,繼蘇聯駐伊寧、烏魯木齊領事館在新疆發放蘇僑證,在中國公民中大批發展蘇僑後,蘇聯邊防部隊又在中國新疆同蘇接壤的邊界上打開口子,吸引新疆塔城裕民霍城額敏等縣邊境居民逃蘇者6萬多人,帶走牲畜30多萬頭,使40多萬畝土地未能播種,大量已播種土地荒蕪。為在「伊塔事件」發生地區儘快恢復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生產,周恩來總理指示兵團維持治安、勸阻邊民外逃,對邊民外逃留下的農牧業生產及基層工作實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並要求兵團沿中蘇邊界建立國營農場帶。1962年5月,兵團從農四師、五師、六師、七師、八師、十師及兵團直屬單位抽調幹部810名、工人16750人組成工作隊,赴指定地點執行任務。到1966年底,兵團共在伊犁、博樂塔城阿勒泰地、州邊境建成農場38個[8]

1963年9月,自治區「三干會」組織與會代表數百人參觀農七師二十團、農八師二十三團。會議提出「兵團方向,公社特點,全面規劃,逐步實現」建設有「好條田、好林帶、好渠道、好道路、好居民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兵團創建「五好」連隊方法在新疆農村迅速推廣。自1961年開展「五好」運動至1965年底,全兵團共評出1885個「五好」連隊(含相當於連隊的單位)[8]

1965年7月5日,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在出訪回國途經新疆時,視察兵團石河子墾區,在石河子招待所接見部分團以上領導幹部及兵團軍墾戰士、勞動(工作)模範、上海支邊青年代表,並為兵團題詞:「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勝利紅旗,備戰防邊、生產建設、民族團結、艱苦奮鬥、努力革命、奮勇前進!」在石河子總場一塊條田邊的林陰下,周恩來看望12位上海青年代表,並發表了著名的「出身不能選擇,道路可選擇」談話[8]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連續發生重大武鬥事件。與此同時,兵團事業遭嚴重破壞,生產不斷下降。文革第二年,兵團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經營虧損,數額達3849萬元。此後幾年虧損額日益增加,至1975年10年累計經營虧損7.94億元人民幣,兵團經濟瀕臨崩潰[11]

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文,撤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領導機構,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主管全疆國營農牧場的業務工作。當時認為改變兵團體制更有利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有利於增進各族人民的團結,有利於加強反戰備,有利於經濟建設的統一規劃[8][10][11]。其背景是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軍隊要整頓」。當時全國各生產建設兵團,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等,都是隸屬於各大軍區的正軍級單位;兵團、農建師、團場、營、連各級幹部主官均為現役軍隊幹部,連隊人員則為國家正式農墾職工。截至1975年底,全國一刀切所有這種體制的軍隊領導的農墾單位全部脫離軍隊,劃歸地方。其中的現役軍人幹部或者轉業留在農墾單位、或者轉業回老家,極少量被調回軍隊另行安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撤銷後,各農建師改為地區農墾局,劃歸各地區行政公署領導;新疆農墾總局僅有業務指導權。例如農一師改為阿克蘇地區農墾局。

1975年5月24日,自治區黨委決定,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該總局一直延續到1981年[8]

1976年1月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石河子地區石河子市。起初石河子市是石河子地區下轄縣級市,區劃面積460平方公里,1984年改成自治區直轄市[8]

恢復重建

編輯
 
位於石河子市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

1978年,根據王震的指示,國家農墾總局派工作組到新疆調查新疆國營農場體制下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兵團經營虧損嚴重是受文革影響,跟兵團體制無關[11]

1980年3月14日、15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胡耀邦北京主持召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形成《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1980年4月7日,中共中央以「中發〔80〕31號文件」發出《關於轉發〈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批轉《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給全黨全國,決定西藏的工作「以藏族幹部和藏族人民為主」[12]。1980年5月29日,胡耀邦在西藏自治區幹部大會上提出,西藏在一個時期內要辦好六件大事,其中第六件事是「要正確執行黨的民族幹部政策」,在一個短時間內把西藏脫產幹部隊伍包括教員,藏族幹部比例提高到三分之二至八成;在西藏的漢族幹部「要有計劃地、相當大批地回到內地去妥善安排工作」[13][14]。新疆在傳達胡耀邦在西藏自治區幹部大會上的講話與中央31號文件時,時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汪鋒提出「新疆也應按這個精神辦,要絕大多數漢族幹部、職工退回內地」。這時,一些混亂言論也流傳起來,引起在疆漢族情緒浮動,其間還有新疆農墾系統的上海知青不願繼續在新疆承受背井離鄉的苦難要求回上海;維族則大受鼓舞,民族情緒高漲,南疆喀什、阿克蘇、和田地區相繼發生大規模事件。

1980年8月2日發生了震動全疆的高旭事件。時任南疆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阿不都瓦依提·烏拉太也夫參與處理高旭事件,事後他頂着「與胡耀邦制定的民族新政策唱反調」的壓力,1981年通過新華社記者張萬來和秦衛東在新華社《內參》發表了烏拉太也夫對邊疆民族問題長期思考總結的《關於在少數民族地區解決民族糾紛問題的八點建議》,提出「在新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無論在生產、生活上,還是在經濟、文化上,都要相互依靠,誰都離不開誰。」該觀點得到鄧小平的肯定,鄧小平在新華社《內參》上親筆批示:「南疆軍區政治部有位副主任,提出了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同樣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我贊成這一句話。這個觀點很正確、很好。大家這樣想問題、處理問題就好了。」這就是從此作為中國民族工作「兩個離不開」基本方針的來源。1981年7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專門討論了新疆民族關係問題,會議紀要根據鄧小平批示精神,提出「新疆的漢族幹部要確立這樣一個正確觀點,即『離開了少數民族幹部,新疆各項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數民族幹部也要確立這樣一個正確觀點,即『離開了漢族幹部,新疆各項工作也搞不好』」,糾正了胡耀邦、萬里、汪鋒在民族工作上的原則錯誤。1981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接見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負責人時說:「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是,漢族離開少數民族不行,少數民族離開漢族也不行。這個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幫助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15]

分管新疆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創立者王震在1981年上半年巡視新疆後即向鄧小平提出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構想。1981年8月13日至14日,在中央已正式決議糾正胡耀邦、萬里、汪鋒在邊疆民族問題上的錯誤的背景下,鄧小平在王震、王任重陪同下到石河子墾區視察,參觀了棉田、農科所、原兵團戰士的家之後,鄧小平說:「原生產建設兵團的業績,新疆各族人民不會忘記,黨中央不會忘記。」又指出:「兵團事業要大發展,兵團肩負着屯墾戍邊的重任,要為新疆的穩定作出貢獻。」鄧小平此次視察對日後恢復兵團起了決定性作用。鄧小平回北京後,在一次重要會議上指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起來確有必要。組織形式與軍墾農場不同,任務還是黨、政、軍結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是現在的農墾部隊,是穩定新疆的核心。」[8][10][11]

遵照鄧小平的指示,國家農委黨組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很快給中央起草了《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報告》。經王震多次親筆修改及國家農委黨組、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多次討論,9月22日正式成文。該報告提出,從防禦霸權主義入侵,維護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建設社會主義富強、文明的新疆的戰略考慮,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體制[10]

1981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決定調時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書記的王恩茂回新疆工作。14日王恩茂抵達北京。1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新疆問題,並形成「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同新疆領導同志談話的要點」。王恩茂自北京啟程赴新疆前,鄧小平對他作了五方面指示,強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是現在的農墾部隊,是穩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恢復[10]

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出《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指出,「生產建設兵團在過去的長期的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鬥爭中,作出了很大的成績」,並指出「生產兵團屯墾戍邊,發展農墾事業,對於發展自治區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建設,防禦霸權主義侵略,保衛祖國邊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央希望兵團各級黨委和幹部職工「總結歷史經驗,繼承革命傳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發揚成績,克服缺點,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同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為建設邊疆、保衛邊疆作出新的貢獻。」1982年6月1日,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慶祝大會在烏魯木齊召開,受中央委託,王震專程到新疆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此後兵團成為穩定新疆局勢的支柱[10][11][16]

1975年兵團撤銷時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而1981年中央批准恢復的名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鄧小平在視察新疆時就此解釋:「生產兵團恢復起來,這是穩定的力量,不要用解放軍的名義……解放軍不要搞得太複雜了,如用解放軍的名義,搞軍銜就要輪到它,幾萬人不好辦。」[10]

重建後

編輯

1983年3月23日,兵團發出《關於貫徹全國農墾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要求貫徹中央〔1983〕11號文件,解放思想,放寬政策,大膽改革,治窮致富,進一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兵團種植業中以空前規模全面推行。1983年9月,農七師一三一團四連職工耿千里創辦兵團首個家庭農場。至同年底,已有1066戶職工簽訂試辦家庭農場合同[8]

1983年11月5日,自治區黨委批覆:同意恢復和建立兵團各級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機構。據此,兵團設立公安局、人民檢察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兵團分院、兵團司法局。各師(局)及墾區設立了相應機構[8]

1984年7月,兵團黨委提出「抓住主體,發展兩翼」的農場改革方針,作為「一翼」的庭院經濟受重視。同年9月,兵團黨委決定給每戶農工劃分1到1.5畝自用地和宅基地(簡稱「兩用地」),鼓勵家庭種植、養殖和加工副業生產(後稱「庭院經濟」),扶持職工勞動致富[8]

1986年7月,兵團成立農牧業保險公司,各師局也成立相應機構。這是全國首家「種養」兩業保險的公司。2002年9月該公司更名「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8]

1990年3月13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函〔1990〕24號),明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行業納入國務院有關部門計劃,實行單列。兵團可以向國務院部門直接請示、報告工作、聯繫有關業務。各部門召開的有關會議通知兵團派人參加,有關文件發給兵團。」[8][17]

1990年3月30日,兵團頒佈《兵團國營企業職工退休費實行社會統籌暫行辦法》,要求兵團、師設管理機構,1990年在兵團全面實行。這是兵團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兵團社會保障體系開始架構並逐步完善,建起「三條保障線」制度[8]

199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石河子總場、八一棉紡織廠,接見部分支邊青年代表,走訪農工家庭,聽取兵團工作匯報,並在視察結束時為兵團題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艱苦奮鬥,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維護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8]

1992年12月7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其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中國最西部的國家級開發區,是中國唯一定位於面向歐亞大陸橋沿線各國的出口外向型國家級開發區[8]

1994年3月,兵團對100個規模小、人員少、長期虧損的國有商貿企業試行國有民營改革。截至同年6月,全兵團已有68家國有商業企業以及541個自然門店、櫃組、車間、車隊實行國有民營。產權制度改革隨後擴大到全部工交建商企業[8]

1994年4月19日,兵團黨委出台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決定》的決定,提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團場經濟新體制的框架,提出農牧團場由「兩費」(生產資料費和生活資料費)自理逐漸向「四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過渡,成為市場主體[8]

1994年10月,兵團成立40周年之際,兵團黨委發出「奮起二次創業,再造兵團輝煌」的號召。1996年6月26日,百花村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兵團首家上市公司。百花村總部位於烏魯木齊市中山路,主營業務在2000年代實現了從商業、餐飲娛樂業向信息產業、房地產轉型。截至2004年,兵團的上市公司已達11家。1996年9月11日,石河子大學成立。1997年2月,農四師武裝民兵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地區伊寧市黨委和兵團、農四師黨委的領導下,配合武裝部隊和公安幹警,平息伊寧二·五事件[8]

1998年4月29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聯合發文《關於組建中國新建集團公司和中國新建集團的批覆》(計規劃〔1998〕735)批准組建中國新建集團公司,以中國新建集團公司為母公司組建中國新建集團,開展國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兵團對外使用「中國新建集團公司」名稱,享受國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的各項政策[8][18]。中國新建集團公司在國家工商管理局登記註冊,取得法人資格[8]

1998年12月30日,兵團黨委在兵團黨委四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兵團決心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解決農牧團場、連隊的農牧工危舊住房改造問題,計劃改造15萬戶。兵團農牧團場面貌開始發生大變化。2000年9月,兵團啟動邊境團場「金邊工程」建設,首批進入示範建設的團場有六十二團、九〇團、一〇八團、一六四團、一八五團。該工程包括團場危舊住房改造、社會事業建設、公路建設、飲水工程。不久兵團在邊境團場實施「金邊工程」建設項目,計劃用5年建設基礎設施[8]

1999年4月29日,新疆塔里木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是兵團首家農業上市公司[8]

1999年12月30日,農八師石河子市舉行慶祝大會,宣佈該市北泉鎮人民政府成立,這是兵團174個農牧團場中首次成立的鎮級人民政府[8]

2000年2月22日,兵團在石河子召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現場會,兵團提出「服從一個大局,參與三大建設,選准四個突破口,集中做大一個墾區」的思路,提出了把加快實施以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石河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突破口,以加快「400萬畝節水灌溉工程」、「邊境團場建設工程」、「白、綠、紅工程」、「墾區城鎮建設工程」為切入點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8]

2000年8月9日,自治區在哈密舉行加強兵地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現場會,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各地州及兵團黨委、各師領導到會。哈密地區與兵團農十三師開展融合共建活動,其融合發展經驗受到自治區和兵團重視[8]

2000年12月28日,兵團黨委召開四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發展壯大兵團,致富職工群眾」的號召[8]

2001年2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兵團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哈密農場管理局、和田農場管理局分別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二師、第十三師、第十四師。11月2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三師舉行揭牌儀式[8]

2001年4月5日,兵團黨委和兵團出台《關於深化兵團農牧團場改革的意見》(「1+3」配套文件)等政策文件,擴大職工群眾在經濟上的自主權和政治上的基層民主,促進農業和農牧團場的改革和發展[8]

2001年6月1日,兵團統計局公佈首次人口普查結果,兵團總人口248.05萬人,比1954年兵團成立時人口總數增加230餘萬人[8]

2001年6月8日到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視察自治區和兵團[8]

2001年9月5日,兵團下發《關於加快兵團國有工交建商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意見》(「1+8」系列文件),使國有企業由經營管理方式改革逐步轉向制度創新改革,並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結構調整等方面取得突破[8]

2001年10月,兵團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成立。12月12日,兵團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掛牌。兵團黨委提出,要建立兵團、師兩級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兵團、師分別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由兵團國資委代表兵團對各師綜合授權。在「兩級管理」基礎上,按照行政管理與資本運營相分離的原則,形成國有資產行政管理和經營的兩個運作體系[8]

2002年1月7日,石河子市與深圳市大連市杭州市南寧市建設部授予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獲獎城市[8]

2003年5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疆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發表的首個有關新疆的白皮書,其中專門介紹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發展和作用[8]

2004年1月19日,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在同一天掛牌[8]

2014年1月,兵團黨委六屆十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成立中國新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籌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中國新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籌組運作。2014年6月底,中國新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組建框架方案出台,以推進政企分開為突破口,構建兵團特殊管理體制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國資管理和國企運營方式,在更高層面搭建投融資和資本運營平台。截至6月底,已對兵團、師國資委監管的1219家企業進行摸底分析,提出不同類別國有企業差異化管理的初步意見,提出做實中國新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框架方案、電力集團及煤業集團組建方案,兵團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兵團礦業公司成立,兵團物資儲運工貿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成立兵儲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擬同招商局物流集團合作發展現代物流業[19]

2020年7月31日,美國宣佈以「涉及對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侵犯人權行為」為由,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制裁[20]

2021年3月22日,繼美國之後,歐盟,英國及加拿大也宣佈以「涉及對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權侵犯」為由,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關人員實施制裁[21]

建制

編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雙重管轄,享有省級的行政、經濟權限,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兵團的黨務、稅收、司法事務受自治區相關部門管轄,行政、經濟、財政等則由中央政府管理並依照國家法律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在統計方面,兵團的人口和面積一般都計入地方縣區級人民政府的統計中(兵團城市除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管理體制。根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行政機關機構編制管理辦法》等規定,兵團本級為副省部級單位;兵團機關工作部門、兵團所屬各師為正地廳級(正師級)單位;師機關工作部門、師所屬各團場為正縣處級(正團級)單位;團場機關工作部門為正鄉科級單位[6]

兵團設第一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司令員三個主官職位。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由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兼任。兵團政治委員和司令員兼任自治區的黨、政副職,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任免,由中共中央組織部按照幹部管理權限負責考核,其行政職級為副省級。自車俊開始,兵團政治委員高配為正部長級。兵團部設在烏魯木齊市

兵團的師與自治區直轄的兵團縣級市實行「師市合一」體制,師設專職的政治委員和師長兩個主官職位,行政級別為地廳級。這些兵團縣級市產生的自治區人大代表以各市為單位組團參加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兵團的團場單位包括團、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團場一般數字番號,也有以地名命名的。

在兵團部、各師師部和團場集中的墾區,設有三級公安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機構。

2017年11月2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兵團工作委員會、授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行政執法權的決定》,決定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兵團工作委員會,作為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派出機構,授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行政執法權[22]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決定》,確立了兵團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法律地位,並就其機構設置、監督關係、案件管轄、人事任免等問題作了原則性規定。根據該決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立若干中級人民法院;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團場比較集中的墾區設立基層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下列人民檢察院,作為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的派出機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分院;在農牧團場比較集中的墾區設置基層人民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領導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分院以及基層人民檢察院的工作[23]。2005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權問題的若干規定》(法釋〔2005〕4號)施行[24]

副軍級建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事部執行省軍區的職責權限,如兵役動員、預備役編組、民兵工作等。兵團的各支民兵應急反應分隊,是新疆維護穩定、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

1983年,兵團的武裝連隊改編為武警建制,整編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指揮部(簡稱「武警兵團指揮部」,正師級)及其所屬的各支隊、大隊、中隊。2017年10月,在武警部隊改革調整中,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指揮部整編成立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隊。整編後的兵團總隊主要擔負兵團轄區看押、看守、警衛、守衛、城市武裝巡邏和自治區疆內反恐維穩任務[25]

兵團機關

編輯

根據有關規定,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新建集團公司)設置下列機構:(除註明外為正師廳級[6]

工作部門

編輯

(兵團黨委辦公廳與兵團辦公廳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兵團辦公廳掛兵團檔案局牌子。兵團黨委宣傳部加掛新聞出版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兵團黨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加掛台灣事務辦公室、民族和宗教事務局牌子。兵團黨委政策研究室掛兵團黨委民兵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兵團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掛兵團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牌子。兵團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掛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兵團教育局加掛體育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牌子。兵團建設局加掛生態環境局牌子。兵團水利局加掛水產局牌子。兵團農業局加掛林業局、畜牧獸醫局牌子。兵團外事僑務辦公室加掛旅遊局、僑聯牌子。兵團應急管理局與煤礦安全監察處合署辦公。兵團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加掛兵團金融監督管理局、兵團企業改制上市管理辦公室牌子。)

部門管理機構

編輯

直屬紀檢監察機關

編輯

直屬司法機關

編輯

直屬軍事機關

編輯

直屬事業單位

編輯

(兵團黨委黨校掛兵團行政學院牌子。兵團黨委黨史研究室掛兵團志辦公室牌子。)

直屬高等學校

派出機構

編輯
 
北京兵團大廈為新疆兵團駐京辦所在地,位於西城區廣外馬連道南街6號院2號樓

各師及所轄農牧團場

編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員大都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轉業而來的。目前兵團下設14個師(其中包含1個建築工程師)及185個農牧團場(其中包含11個建築工程團),插花地分佈於自治區全境,位於1950年以前的荒地。

人口

編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市)經濟指標(2012年)[7]
各師市 GDP總量(百萬元) 產業結構比重(%) 人均GDP
位次 本幣 美元 比重
(%)
一產 二產 三產 位次 本幣 美元 比重
(%)
兵團 119,721 18,966 100 32.44 39.69 27.87 45,501 7,208 100
八師(石河子市) 1 27,612 4,374 23.06 25.71 42.22 32.06 4 48,257 7,645 106
一師(阿拉爾市) 2 16,139 2,557 13.48 54.87 25.65 19.48 3 54,242 8,593 119
六師(五家渠市) 3 15,651 2,479 13.07 27.43 46.24 26.32 5 48,098 7,619 106
七師(奎屯市) 4 9,462 1,499 7.90 37.59 38.21 24.20 7 42,450 6,725 93
四師(可克達拉市) 5 8,712 1,380 7.28 32.03 47.71 20.26 9 38,105 6,036 84
二師(鐵門關市) 6 7,604 1,205 6.35 41.04 35.49 23.47 8 39,907 6,322 88
三師(圖木舒克市) 7 5,903 935 4.93 51.36 20.20 28.43 13 27,587 4,370 61
十二師(原烏魯木齊農場管理局) 8 5,031 797 4.20 11.80 56.86 31.34 2 64,664 10,244 142
十一師(建工師) 9 4,328 686 3.62 0.08 90.17 9.76 1 77,681 12,306 171
五師(雙河市) 10 4,172 661 3.48 43.95 28.59 27.46 11 36,045 5,710 79
十三師(原哈密農場管理局,新星市) 11 4,000 634 3.34 28.53 50.95 20.51 6 45,840 7,262 101
十師(北屯市) 12 2,919 462 2.44 30.05 46.99 22.96 10 36,757 5,823 81
九師(白楊市) 13 2,028 321 1.69 41.41 28.72 29.87 12 27,912 4,422 61
十四師(原和田農場管理局,崑玉市) 14 1,041 165 0.87 54.60 27.21 18.19 14 25,358 4,017 56
其他部門 5,119 811 4.28 4.51 11.44 84.05 101,654 16,104 223

兵團2009年總人口為257.31萬。兵團的民族構成為:

兵團民族構成(2002年數據)
民族 人口 百分比
漢族 2 204 500 88.1
維吾爾族 165 000 6.6
回族 64 700 2.6
哈薩克族 42 700 1.7
蒙古族 6 200 0.3
其他 18 100 0.7

兵團各師當中,以第八師人口最多,共有57.93萬人(2002年數據)。

經濟

編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發展史(1979-2008)[26]
年份 GDP結構(萬元) GDP
人均值
(元)
GDP總額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總額 (%) 總額 (%) 總額 比重(%)
1950 2,351 579 24.63 1,018 43.3 754 32.07
1952 11,995 2,364 19.71 7,496 62.49 2,135 17.80 878
1954 11,780 1,721 14.61 7,459 63.32 2,600 22.07 723
1957 23,306 4,730 20.3 11,415 48.98 7,161 30.73 764
1962 41,328 12,458 30.14 16,862 40.8 12,008 29.06 478
1965 56,461 19,359 34.29 23,732 42.03 13,370 23.68 465
1970 61,439 24,935 40.58 20,481 33.34 16,023 26.08 330
1975 35,648 20,670 57.98 8,021 22.5 6,957 19.52 177
1978 73,999 35,054 47.37 22,824 30.84 16,121 21.79 374
1979 82,255 38,033 46.24 27,123 32.97 17,099 20.79 381
1980 101,937 43,846 43.01 40,988 40.21 17,103 16.78 464
1981 116,144 52,984 45.62 44,317 38.16 18,843 16.22 527
1982 130,730 58,267 44.57 49,986 38.24 22,477 17.19 593
1983 147,245 60,503 41.09 59,169 40.18 27,573 18.73 661
1984 169,668 71,390 42.08 66,787 39.36 31,491 18.56 753
1985 201,281 80,919 40.2 79,270 39.38 41,092 20.42 900
1986 231,330 93,908 40.59 87,103 37.65 50,319 21.75 1,047
1987 265,486 109,662 41.31 93,571 35.25 62,253 23.45 1,213
1988 327,237 133,177 40.7 116,232 35.52 77,828 23.78 1,508
1989 366,150 141,848 38.74 138,199 37.74 86,103 23.52 1,703
1990 456,919 209,110 45.77 146,872 32.14 100,937 22.09 2,134
1991 515,577 211,874 41.09 175,754 34.09 127,949 24.82 2,391
1992 563,449 205,214 36.42 197,548 35.06 160,687 28.52 2,590
1993 646,732 221,819 34.3 225,581 34.88 199,332 30.82 2,953
1994 926,005 378,224 40.84 280,508 30.29 267,273 28.86 4,189
1995 1,216,042 560,034 46.05 318,684 26.21 337,324 27.74 5,390
1996 1,313,384 582,270 44.33 313,684 23.88 417,430 31.78 5,672
1997 1,455,020 673,439 46.28 347,881 23.91 433,700 29.81 6,156
1998 1,618,257 725,692 44.84 382,885 23.66 509,680 31.50 6,755
1999 1,574,749 600,566 38.14 431,807 27.42 542,376 34.44 6,523
2000 1,764,103 716,298 40.6 485,276 27.51 562,529 31.89 7,276
2001 1,897,094 628,242 33.12 558,056 29.42 710,796 37.47 7,773
2002 2,141,330 763,586 35.66 605,907 28.3 771,837 36.04 8,644
2003 2,577,755 1,091,024 42.32 638,721 24.78 848,010 32.90 10,222
2004 2,888,118 1,151,287 39.86 709,091 24.55 1,027,740 35.59 11,313
2005 3,311,246 1,306,458 39.46 833,482 25.17 1,171,306 35.37 12,900
2006 3,760,294 1,421,888 37.81 994,196 26.44 1,344,210 35.75 14,605
2007 4,412,150 1,625,837 36.85 1,274,481 28.89 1,511,832 34.27 17,088
 
2005的新疆烏魯木齊建設成果
 
和田手工紡織
 
新疆風力發電廠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把發展經濟作為當前的第一要務,利用其國家計劃單列的特殊地位,積極參與全國市場的競爭。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交流,它還經常使用一個企業名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

兵團經濟目前依然以農業為支柱,核心是棉花水果蔬菜糧食油料甜菜種植等產業,所生產的商品棉、哈密瓜、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葡萄酒、番茄、番茄醬、啤酒花、美利奴羊等產品在全疆乃至全中國都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其中商品棉和番茄醬更是在世界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兵團的農業生產已逐步過渡到現代化階段,既有集約化大生產,也有家庭作坊模式,在種植上普遍實現了節水灌溉和機械化耕種。棉花機械採摘率在2017年達到80%,遠遠領先中國其他棉花產區[27]

在兵團成立以前,新疆幾乎沒有工業。兵團成立後興辦了大量工礦企業,其中有很多後來都轉交給了新疆各級政府。目前工業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主要有食品、紡織、電力、採礦、造紙、醫藥、建材等門類。

除了工農業外,兵團在物流、貿易、旅遊、房地產、建築、公用事業等第三產業也都具有較強的實力,甚至還曾經擁有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

兵團旗下目前有12家上市公司,大都是兵團內經濟效益最佳或者最具競爭優勢的企業:

城市

編輯

在兵團的發展歷程中,先後建成了十座具有一定規模的中等城市,並且現在管理着除奎屯市外的其餘九座城市。師部和市府兩塊牌子、同一套機構,由師政治委員兼任市委書記,師長兼任市長。這些城市雖然在名義上是自治區直轄的縣級市,但自治區的各級政府對城市的發展一般不作干預。

  • 石河子市:位於北疆,原屬沙灣縣,1976年設立,由農八師管理,是師部駐地。地處北疆鐵路線上,始建於1950年,是兵團最早發展的軍墾城市,也是後來一系列此類城市的樣板。設有石河子大學和國家級的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 阿拉爾市:位於南疆,原屬阿克蘇市,2002年設立,由農一師管理,是師部駐地。擁有全套的棉花種植、加工產業鏈,並設有塔里木大學。是南疆地區漢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
  • 五家渠市:位於北疆,原屬昌吉市,2002年設立,由農六師管理,是師部駐地。它實際上是烏魯木齊市的衛星城,也是兵團較早建設的軍墾城市。
  • 圖木舒克市:位於南疆,原屬巴楚縣,2002年設立,由農三師管理,是師部駐地。地處古絲綢之路上,境內有托庫孜薩來遺址等多處重要的文物古蹟。
  • 北屯市:位於北疆,原屬阿勒泰市,2011年設立,由農十師管理,是師部駐地。該市的城市規模並不遜色於阿勒泰市。
  • 鐵門關市:位於北疆,原屬庫爾勒市,2012年設立,由第二師管理。
  • 雙河市:位於北疆,原屬博樂市,2014年設立,由第五師管理。
  • 可克達拉市:位於北疆,原屬霍城縣,2015年設立,由第四師管理。
  • 崑玉市:位於南疆,原屬墨玉縣,2016年設立,由農十四師管理。[28]
  • 胡楊河市:位於北疆,原屬多個縣市,2019年設立,由第七師管理。
  • 新星市:位於東疆,原屬哈密市伊州區,2021年設立,由第十三師管理。
  • 白楊市:位於北疆,原屬塔城市,2023年設立,由第九師管理。

文教

編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身擁有完整的教育體系,覆蓋了高等教育中學小學幼兒園成人教育等各個領域。現有兩所綜合性高等學府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分別位於北疆石河子市南疆阿拉爾市,石河子大學以醫學見長,塔里木大學以農業科學見長。此外,兵團還有近兩百個覆蓋不同學科的科研院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機關報是《兵團日報》。兵團和各師都有自己的廣播電視台,其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台衛星頻道(兵團衛視)通過衛星覆蓋亞太地區。各團則普遍建立了廣播電視轉播台,目前覆蓋率已達90%以上。

科技

編輯

1981年1月27日到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在石河子召開棉花地膜栽培技術推廣座談會,傳達王震指示,交流並推廣地膜植棉,地膜植棉自此在全兵團大面積推廣。該植棉新技術後在新疆及國內其他棉區大面積應用[8]

1983年9月,兵團定點投資的農墾科技項目——農九師一六六團喬拉布拉幹渠自壓噴灌水利工程建成。這是自治區首個自壓噴灌工程。經測定,4小時地面降水30毫米,24小時可澆地100畝,比毛渠灌溉節約70%用水。1990年代後期,兵團首創的膜下滴灌技術成功[8]

1983年6月6日,兵團召開第一次科技工作及科研成果獎勵大會,向劉守仁、陳順理等50人授予「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並頒發證書和獎品。授予「良種細毛羊軍墾B型系列」、「新陸早1號棉花新品種推廣」等9項科技成果一等獎,授予「2BMX一6型鋪膜播種機」等30項科技成果二等獎,授予「復播大豆試驗與推廣」等69項科技成果三等獎[8]

1989年5月14日,中國美利奴羊(新疆軍墾型)繁育體系在兵團建成,並通過了農業部鑑定。這種國產細毛羊足與澳羊媲美,它同時催生了兵團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守仁[8]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2010年兵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暨兵团人口统计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兵團日報電子版.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2. ^ 2.0 2.1 2.2 2013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15年4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3.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國政府網. [2021-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新疆兵團)1954年10月成立,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要組成部分 
  4. ^ 康小蘭 (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4-10-05 [2014-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0). 
  5.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體制參考:《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1981年12月3日)、《國務院關於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1990年3月13日)
  6. ^ 6.0 6.1 6.2 6.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編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机关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中國機構編制網. [2022-12-05]. [失效連結]
  7. ^ 7.0 7.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年鑑2013》(ISBN 978-7-5037-6834-7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50年,影響兵團歷史的50件事,兵團建設2004年09期
  9. ^ 9.0 9.1 9.2 9.3 9.4 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转为正规化国营农场. 中國經濟網. 2004-09-16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趙天益,鄧小平視察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的恢復,百年潮2010(3):20-22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恢复兵团建制助新疆长治久安. 和訊. 2014-08-22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12. ^ 李養第,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與決策回顧,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4)
  13. ^ 廉湘民,從新時期的民族工作看西藏民族區域自治的發展和完善,中國藏學2005(3):19-30
  14. ^ 胡耀邦,在西藏自治區幹部大會上的講話,1980年5月29日
  15. ^ 民族工作改革三十年回顾:三个离不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08-12-15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16.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中发〔1981〕45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5-01-20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3). 
  17. ^ 郭建平. 兵团法院名称:一个尴尬而难言的问题——关于兵团各师名称变更引出的思考. 民主與法制2013(19):30-31.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 
  18. ^ 1998年農墾大事記,中國農墾1999(3)
  19. ^ 新疆兵团国企改革破冰 中国新建集团将成立. 人民網. 2014-07-17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20. ^ Treasury Sanctions Chinese Entity and Officials Pursuant to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Executive Order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home.treasury.gov. [2020-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21. ^ 新疆维吾尔人权:欧盟三十年来首次因人权问题制裁中国. BBC中文. 2021-03-23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5). 
  22.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兵团工作委员会、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执法权的决定. 亞心網. 2017-11-30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23.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设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决定. 中國人大網. 1998-12-29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24.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案件管辖权问题的若干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5(7):3-4. [2017-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25. ^ 高清大图围观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新训生活. 中國網. 2017-10-10 [201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08. [202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2). 
  27. ^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我国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0%新疆机采棉取得显著进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2017-12-19 [2021-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28. ^ 新疆兵团十四师获准设县级昆玉市,处于“反分裂斗争最前沿”. 澎湃新聞. [2020-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