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之戰安史之亂期間安慶緒的燕軍和忠於唐朝的軍隊在長安西北郊香積寺的一場戰役,此戰中唐朝的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在九月癸卯收復了首都長安

香積寺之戰
唐收復兩京之戰的一部分
日期至德二年(757年)九月
地點
長安城西香積寺北澧水之東
結果 唐軍決定性勝利
唐軍收復首都長安
參戰方
唐朝 燕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李俶
李嗣業
郭子儀
王思禮
僕固懷恩
回紇葉護王子
安慶緒
安守忠
李歸仁
張通儒
田乾真
兵力
150,000 100,000
傷亡與損失
70,000 陣亡 60,000 陣亡
20,000 被俘

前期準備

編輯

至德二年(757年)八月在鳳翔誓師,九月丁亥,名義上由元帥廣平郡王李俶統令,實際由副元帥郭子儀總指揮朔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十五萬大軍 [1][2],並借回紇兵騎四千,回紇派其子葉護率領,進攻燕軍 [3][4]

作戰經過

編輯

九月壬寅,唐軍出動十五萬人馬與燕軍十萬人馬對陣於長安香積寺西北平原,此戰,唐軍由李嗣業督率安西北庭兩鎮步兵結為前陣,郭子儀坐鎮中軍,以朔方軍為主力,于闐等軍為輔,王思禮指揮關內行營兵馬作為三軍後援,此外由鐵勒名將僕固懷恩率四千回紇騎兵,隱蔽於大軍東面,作為伏兵,伺機投入戰場;燕軍則由燕將安守忠李歸仁所領曳落河騎兵岢嵐軍經略軍等十萬人馬應戰;正午,唐軍搶佔香積寺西北丘陵高地,結陣綿延三十里;安史叛軍則背倚長安城面南列陣,十萬燕軍聯營十里,並設騎兵伏於陣東邊,準備接戰;正午時分,叛將李歸仁指揮麾下萬餘騎兵,率先對李嗣業前陣步兵衝擊,交戰之初,唐軍陷入不利狀態,幸虧前軍主將李嗣業赤裸上身,手持長刀(陌刀),連殺叛軍數十人,才穩住己方的戰陣 [5],並率兩千「陌刀軍」反覆斬殺敵軍騎兵,當兩軍陷於膠着,時燕軍伏於右翼的數千精銳騎兵(僅騎兵披甲),領安守忠將令衝出,準備重施清渠之戰故技包抄唐軍,但早被郭子儀識破,令埋伏在側後之四千回紇騎兵(人馬俱披重甲)由丘陵高處,由上向下衝擊。燕軍大敗,被斬首六萬級 [6],燕將張通儒放棄長安城東逃。[7]

結果

編輯

是役,唐軍傷亡七萬人,安西、北庭兩軍幾乎盡歿陣中,燕軍被斬首六萬,兩萬人被俘 [8],短短四個時辰,兩軍廿五萬人,竟有十三萬人陣亡,戰況極其慘烈,安守忠率殘部逃回長安,後連夜向東撤逃,九月癸卯,李俶率軍收復長安[9]

註釋

編輯
  1. ^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郭子儀以回紇兵精,勸上益征其兵以擊賊。懷仁可汗遣其子葉護及將軍帝德等將精兵四千餘人來至鳳翔。上引見葉護,宴勞賜賚,惟其所欲。丁亥,元帥廣平王亻叔將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之眾十五萬,號二十萬,發鳳翔。
  2. ^ 舊唐書·本紀第十》九月丁丑......丁亥,元帥廣平王統朔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之眾二十萬,東向討賊。
  3. ^ 舊唐書·本紀第十》九月丁丑......納回紇公主為妃,回紇封為葉護,持四節,與回紇葉護太子率兵四千助國討賊。
  4. ^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郭子儀以回紇兵精,勸上益征其兵以擊賊。懷仁可汗遣其子葉護及將軍帝德等將精兵四千餘人來至鳳翔。上引見葉護,宴勞賜賚,惟其所欲。丁亥,元帥廣平王亻叔將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之眾十五萬,號二十萬,發鳳翔。
  5. ^ 舊唐書》載:「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
  6. ^ 資治通鑑》載:「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
  7. ^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庚子,諸軍俱發;壬寅,至長安城西,陳於香積寺北澧水之東。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賊眾十萬陳於其北,李歸仁出挑戰,官軍逐之,逼於其陳。賊軍齊進,官軍卻,為賊所乘,軍中驚亂,賊爭趣輜重。李嗣業曰:「今日不以身餌賊,軍無孑遺矣。」乃肉袒,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陣乃稍定。於是嗣業帥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都知兵馬使王難得救其裨將,賊射之中眉,皮垂鄣目。難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戰不已。賊伏精騎於陣東,欲襲官軍之後,偵者知之,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引回紇就擊之,翦滅殆盡,賊由是氣索。李嗣業又與回紇出賊陣後,與大軍交擊,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賊遂大潰。餘眾走入城,迨夜,囂聲不止。
  8. ^ 資治通鑑》載:「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
  9. ^ 舊唐書·本紀第十》九月丁丑......丁亥,元帥廣平王統朔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之眾二十萬,東向討賊。壬寅,與賊將安守忠、李歸仁等戰於香積寺西北,賊軍大敗,斬首六萬級,賊帥張通儒棄京城東走。癸卯,廣平王收西京。甲辰,捷書至行在,百僚稱賀,即日告捷於蜀。上皇遣裴冕入京,啟告郊廟社稷。冬十月乙巳朔,以崔光遠為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