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群帶路圖
阿群帶路圖是香港割讓予大英帝國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的標誌之一,由設計師Messrs. Thomson & Son of Wapping於1868年設計,在香港英治時期使用。
構圖
編輯阿群帶路圖的下方是一片海岸(代表香港島北岸),岸上有貨物數箱,描繪兩名華商與一名英商在洽談生意的畫面;上方是一座海港(代表維多利亞港),海中分別有一艘懸掛黃龍旗的中國帆船和一艘懸掛紅船旗的英國商船,而遠方則隱約有一群山巒(代表九龍半島)。
由來
編輯阿群帶路命名原因有指是因為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水上人漁民,帶領英國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故稱「阿群帶路」。[1]亦有說法認為英軍初抵港島時由陳群帶領在赤柱一帶登陸,經香港村、石排灣等地到港島北部一帶。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蜑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為記,就成為了全島總稱。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來之其中一説。
有關群帶路的起源,香港掌故專家梁濤指出過有數個可能,除了阿群帶路外,另外一可能因為此條路繞在香港島的山腰上,有如婦女之裙帶而被稱為裙帶路,後來訛轉為群帶路[2]。
1874年,桂文燦編纂的《廣東圖說》同治刊本,當中記載了群帶路為維多利亞城。而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當時的群帶路所標示的位置亦相近。
應用
編輯1843年,香港政府以香港殖民地印徽作為香港的印鑑及代表香港,當中印徽下方就是阿群帶路圖。
1876年,在更新版本的香港殖民地旗幟設計上,加入了阿群帶路圖,直至1959年被香港盾徽取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