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諾克風英語Chinook wind,通常簡稱Chinook),又譯為奇努克風,一般指位於北美洲西部的焚風[1]北美大平原及一系列的山脈都在這一地區。不過,該詞最初指的是位於太平洋西北地區熱而乾燥的海岸風。[2]

空氣下降時的絕熱升溫產生了欽諾克風

艾伯塔蒙大拿以其他一些內陸地區流傳着一種錯誤的說法,說欽諾克風的意思是「吃雪者」(Snow Eater)。而事實上,欽諾克風這一名字來源於此處所居住的欽諾克人。最初,欽諾克風是指從海洋吹向太平洋西北地區內部地區的熱風(欽諾克人曾住在哥倫比亞河下游地區的海邊)。強烈的欽諾克風能夠導致10厘米左右的積雪在一天之內就幾乎消滅。這些雪一部分融化了,還有一部分則在乾燥的風中蒸發。欽諾克風會導致冬天溫度的升高,一般可以在幾小時或幾天時間內從零下20°C升高到10°C到20°C,之後溫度又會回落至初始的水平。歷史上有記載的24小時內最大溫差是於1972年1月15日由欽諾克風引起的,當時蒙大拿州洛馬(Loma)的氣溫從-48°C升高到9°C(−54°F升高到+49°F)

欽諾克(Chinook)一詞中的二合字母ch在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區的發音與單詞「教堂」(church)中的發音一致,不過在太平洋沿岸及大平原的另一些地區(如西雅圖)發音如同法語中的發音(即shinook)。這是由於一些皮貨公司僱傭的說法語的船夫將法語發音帶到了這些地方。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Chinook.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6. . 
  2. ^ The Indian and the South Wind, p.156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5-30., p.157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5-30., p.158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5-30. in J.A. Costello's Indian History of the Northwest - Siwash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0-28.,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