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俚曲,是中國山東淄博市的地方傳統音樂,為蒲松齡將自己作品配當時的俗曲時調形成的音樂體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按蒲松齡墓碑原載為14種,其中《富貴神仙》後變《磨難曲》作為一種計算,實際上應作兩種,共15種。當年路大荒在整理《聊齋俚曲集》時未收入《琴瑟樂》一種。聊齋俚曲所用的曲牌有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呀呀油、劈破玉、跌落金錢、倒板漿、房四娘、皂羅袍、黃鶯兒等45個。[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聊斋俚曲.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中文(中國大陸)). 
  2. ^ "相约春天 走进梦幻聊斋城"蒲松龄故里文学笔会举行. 網易. 2014-04-14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