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傑
梁文傑(1971年11月26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現任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兼發言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妻子為立法委員林楚茵。曾任第11至13屆臺北市議會議員[1],亦為學者及翻譯家,長年擔任民進黨重要政策幕僚、主要鑽研兩岸關係政策。原籍浙江大陳,是大陳義胞第二代,是野百合學運代表人物之一。
梁文傑 | |
---|---|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兼發言人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23年1月31日 與詹志宏 → 沈有忠同時在任 | |
行政院院長 | 陳建仁 卓榮泰 |
主任委員 | 邱太三 邱垂正 |
中華民國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24年9月6日 與羅文嘉、 許勝雄同時在任 | |
董事長 | 許勝雄(代理) 吳豊山 |
臺北市議會第11-13屆議員 | |
任期 2010年12月25日—2022年12月25日 | |
選區 | 第四選舉區 (中山區、大同區)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臺灣臺北縣永和鎮(今新北市永和區) | 1971年11月26日
籍貫 | 浙江大陳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政黨 | 民主進步黨 |
配偶 | 林楚茵(2007年結婚) |
學歷
| |
早年生涯
編輯梁文傑雙親為浙江大陳人(大陳義胞),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於1955年大陳島撤退中,隨中華民國陸軍部隊遷至臺灣[2]。梁文傑就讀建國中學時,即研究左派思想[3]。大學聯考考入國立臺灣大學就讀政治學系,逐漸投入政治。就讀臺大期間,曾到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政策會兼職。公務之餘從事英文翻譯工作,已出版多本譯作。[4]
政治生涯
編輯步入政壇
編輯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曾一度在英國留學,在倫敦政經學院就讀博士班。而後被立法委員林濁水遴選為其辦公室主任,並參與民進黨新潮流系的政策制定。1999年,參與《臺灣前途決議文》草案擬稿。2002年,梁文傑擔任民進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2004年,他為陳水扁助選,擔任民進黨政策協調部主任一職,負責擬定政策[5]。2005年秋天,他擔任民進黨兩岸政經學會首屆秘書長。之後梁又出任新社會智庫執行長、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總編輯。他在擔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時曾提出兩岸問題可參考「兩德統一」來解決[6]。
臺北市議員
編輯2010年,梁文傑投入臺北市大同區、中山區議員選舉並當選[7]。2014年,以選區第一高票當選連任。
2015年5月20日,民進黨召開中執會,通過2016年立委「艱困選區」黨員徵召名單,確定徵召梁文傑參選臺北市第三選舉區(中山、北松山),立委選舉[8]。然而,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批判稱梁文傑2014年底選完議員,2015年又投入立委選舉。梁文傑終究決定於2015年6月5日召開記者會宣佈退選。[9]後民進黨禮讓無黨籍的精神科醫師潘建志,但亦有泛綠背景的李晏榕亦參戰瓜分票源,最終使得國民黨的蔣萬安以未過半得票便當選立委。
2022年11月26日,以898票的些微差距落後於退出時代力量競選連任的林亮君,因而敗選。之前民調領先的梁文傑意外成為落選頭,無緣四連霸。[10]檢討敗選情形,梁文傑稱,自己希望支持綠營議員能五席全上,自己也是連任多屆,選戰末期不好意思喊搶救自己,導致票源被瓜分,因此落選。但梁文傑認為親綠的林亮君能連任而無悔,希望綠營還是能好好監督新任臺北市市長蔣萬安。[11]
陸委會副主委
編輯梁文傑曾說,「研究中國大陸是本業,從政是副業」,從小熟悉中國近代史、臺灣史,很早就開始從事中國及兩岸政策研究。2023年陳建仁內閣,總統蔡英文、閣揆陳建仁希望維持穩健的兩岸政策、增加論述能力,並且培養中壯世代兩岸事務人才,於是邀請梁文傑1月31日接任大陸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
2023年2月,梁文傑個人臉書關閉,被解讀是因出任大陸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12]2024年8月,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與金門縣議會訪問團赴北京拜會國台辦主任宋濤,爭取陸客赴金門旅遊,梁文傑在表示「歡迎更多的陸客到金門、馬祖旅遊」,並指如果此行能夠讓陸客來到金門,非常樂見。[13]
選舉紀錄
編輯年度 | 選舉屆數 | 選舉區 | 所屬政黨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當選標記 | 備註 |
---|---|---|---|---|---|---|---|
2010 | 第十一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 臺北市第四選舉區 | 民主進步黨 | 21,111 | 11.23% | ||
2014 | 第十二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 26,155 | 13.23% | ||||
2018 | 第十三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 17,827 | 9.64% | ||||
2022 | 第十四屆臺北市議員選舉 | 12,919 | 7.20% |
家庭
編輯演出作品
編輯電視劇
編輯年份 | 播放平台 | 片名 | 導演 | 飾演 | 備註 |
2021年 | YouTube、公視 | 《國際橋牌社2》 | 汪怡昕、林世章、孫大軍 | 立法委員[16] | 客串 |
譯著
編輯- 索樂文,《索樂文報告:中國談判行為大剖析》(台北:先覺出版社,2000)ISBN 9789576075506
- 羅伯·萊奇,《賣命工作的誘惑——新經濟的矛盾與選擇》(台北:先覺出版社,2002)ISBN 9789576077951
- 安德魯·辛巴里斯,《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台北:八旗文化,2016)ISBN 9789865842956
- 裴敏欣,《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台北:八旗文化,2017)ISBN 9789869486583
- 凱倫·伊利特·豪斯,《中東心臟:沙特阿拉伯的人民、宗教,歷史與未來》(台北:八旗文化,2018)ISBN 9789578654068
- 羅伯·塞維斯,《意外的和平:雷根、戈爾巴喬夫等「四巨頭」,如何攜手結束半世紀的冷戰對峙?》(台北:八旗文化,2021)ISBN 9789865524401
- 克萊夫·漢密爾頓、馬曉月,《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台北:左岸文化,2021)ISBN 9789860666601
- 喬許·羅金,《天下大亂: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其形成、矛盾與內幕》(台北:八旗文化,2021)ISBN 9789860763508
- 麥可.紐曼,《社會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2》(台北:左岸文化,2022)ISBN 9786269606313
- 萊斯利.荷姆斯,《共產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3》(台北:左岸文化,2022)ISBN 9786269606320
參考資料
編輯- ^ 第 4選舉區(中山、大同)議員候選人 (PDF).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7-13) (中文(繁體)).
- ^ 顧荃. 梁文傑回憶大陳新村的日子. 中央通訊社. 2014-06-19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2) (中文(繁體)).
- ^ 林肇豊. 高中同學梁文傑:不曾想過會為偉中寫一篇紀念文章. 三立新聞網. 2018-08-31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5) (中文(繁體)).
- ^ 顏振凱. 3任議員欲更上層樓被迫放棄 梁文傑公餘不忘翻譯英文原典「觀天下」. 風傳媒. 2020-04-04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 ^ 梁文傑議員. 臺北市議會全球資訊網.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30) (中文(繁體)).
- ^ 周煊惠. 雙城論壇》梁文傑:柯文哲的兩岸論述不會動搖蔡政府. 新頭殼newtalk. 2017-06-27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中文(繁體)).
- ^ 2010年五都直轄市議員當選名單. 民主進步黨. 2010-11-30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30) (中文(繁體)).
- ^ 陳慧萍. 民進黨第二波立委艱困選區名單今敲定. 自由時報. 2015-05-20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4) (中文(繁體)).
- ^ 盧姮倩.林義雄點名指責 梁文傑退選立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自由時報.2015-06-05
- ^ 梁文傑熟悉兩岸政策擅論述 獲栽培入政務系統歷練. 聯合報. [202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 ^ 民調穩定卻意外落馬!梁文傑:在整個黨挫敗的情況下,我的落選微不足道. 三立新聞. [202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 ^ 黃彥昇. 梁文傑因對陸立場急轉彎關閉臉書? 網友酸:時空背景不同之術. 中天新聞網. 2023-02-10 [202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 ^ 中央通訊社. 金門訪問團赴北京爭取陸客 陸委會:樂見任何進展 | 兩岸. 中央社 CNA. 2024-08-22 [202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8) (中文(臺灣)).
- ^ 呂晏慈. 名人宅在家|夫妻不吵架!林楚茵「下犬式」練肌力 梁文傑埋首翻譯推新作. 蘋果新聞網. 2021-05-26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30) (中文(繁體)).
- ^ 林楚茵委員.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中文(繁體)).
- ^ 謝君臨. 「國際橋牌社2」邀梁文傑夫妻客串 林為法案拽下老公眼鏡. 自由時報. 2020-12-27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3)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