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戰役
鄭州戰役是發生在1948年(民國3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政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河南鄭州發生的一次重要戰役,鄭州之戰是淮海戰役的前哨戰。
背景
編輯1948年濟南戰役期間,國軍因濟南、徐州兵力吃緊,於9月下旬將鄭州之孫元良兵團東調徐州。鄭州遺防由駐安陽、新鄉的國軍第四十軍第106師及第九十九軍第268師接替,新鄉國軍第十二綏靖區司令部亦南移鄭州。鄭州當時叫鄭縣,整個縣城下轄維新鎮、大同鎮和德化鎮,面積僅有2.4平方公里。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即將結束之際,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致電中共中央軍委並上報華東局、中原局,提出發起淮海戰役。為吸引孫元良兵團回援,協同華東野戰軍東線作戰,確保淮海戰役的順利進行,10月11日,中央軍委電示中原局:「孫元良三個師先將東進,望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即速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兵團。」鄭州位於隴海鐵路和京漢鐵路的交會處,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解放軍若要將重型武器和大量重輜重軍用物資調往淮海戰場,鐵路是重要的運輸方式。[1]在接到電報後,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一、三、四、九、縱隊司令員陳賡、陳錫聯、楊勇、秦基偉等,在禹縣遵照中央軍委指示,擬定了攻擊鄭州的作戰計劃。10月13日,中央軍委即予批准,同意「按照你們所規定的時間,攻擊鄭州並部署阻援打援」。10月14日,中央軍委給中原野戰軍復電中,對鄭州戰役的兵力部署提出了具體指示:「中野主力一縱、三縱、四縱、九縱,不日開始攻擊鄭州,得手後以一部向東,威逼開封,吸引劉汝明全部、孫元良兵團一部西顧。」10月15日,中央軍委又電示中原劉、陳、鄧:「攻擊鄭州時機應待邱、孫向北深入再行決定,不可過早;對鄭州攻擊時,應以有力兵團繞至鄭州、中牟之間,從東邊向鄭州攻擊。因國民黨軍準備放棄鄭州,苦口無實,你們一到即可能逃跑。」
兵力部署
編輯解放軍
編輯10月11日至10月15日,毛澤東兩次電令中原軍區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令其攻擊鄭州至徐州一線,阻止孫元良兵團東進,消滅孫兵團。中原軍區接到毛澤東指示後於10月12日制定了鄭州戰役作戰方案,預計於10月下旬發起鄭州戰役,計劃集中第一、三、四、九共四個縱隊及鄰近軍區部隊,由陳賡、謝富治、陳錫聯統一指揮,在華北野戰軍第十四縱隊配合下,圍殲鄭州國軍。
18日,中原軍區頒發了鄭州作戰的基本命令。具體部署是:
- 陳錫聯指揮第一、三兩縱隊為東兵團,由鄭州城南至東北方向實施突擊;
- 陳賡指揮第四、九縱隊為西兵團,由鄭州城西南至正北方向實施突擊;
- 豫西軍區第四軍分區基幹團與九縱隊之77團、臨汝獨立團組成北支隊,由張顯揚(豫西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唐萬成(二十七旅副旅長)指揮,直插平漢路黃河以南,阻擊新鄉南援之敵,並防鄭州的守軍向北撤退。
- 豫蘇皖軍區第1、第5兩個分區3個基幹團位於開封以東、以西地區,破壞隴海鐵路,阻擊開封的國軍西援,並截擊由鄭州向東撤退的國軍。
- 華北野戰軍第14縱隊在新鄉至黃河鐵橋間發起攻擊,協同作戰。
- 2、6兩縱隊及陝南、江漢、桐柏軍區主力,在桐柏地區繼續鉗制國軍黃維、張淦兩兵團,防國軍北援。[2]
國軍
編輯鄭州守軍為第十二綏靖區司令部、第四十軍軍部一部、第九十九軍留守處一部、第268師師部及所屬三個團、第106師師部及所屬二個團、第39師一個團、第40軍搜索營、炮9團1個連、重炮14團1連、工兵第9團一個營、通信兵第4團一個連、團管區司令部、鄭州警備司令部以及汜水、滎陽、新鄭、鄭縣四縣的保安團等約1萬餘人。
其兵力部署是:
戰役過程
編輯1948年10月18日,中原軍區發布了攻取鄭州的作戰命令。中原軍區第一、三、四、九縱隊由陳賡、謝富治、陳錫聯統一指揮,10月19日夜1、3、4、9縱隊及豫西軍區4分區部隊按照預定計劃分別向鄭州迅速開進,第4縱隊進至城南之郭店地區。
10月21日晚,北支隊進至鄭州以北之雙河橋、蘇家屯和薛崗一線,第1縱隊進至城東北側,第3縱隊進至城東南之十里堡地區。鄧小平和陳毅率領的前線指揮所駐在鄭州南十八里河鎮一個鐵匠鋪中。劉伯承、李達則留在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指揮二、六縱隊及桐柏、江漢及陝南軍區部隊,將黃維、張淦兩兵團引往桐柏山和大洪山地區。解放軍方面計劃於10月25日拂曉對鄭州發起攻擊。
22日,第9縱隊主力進至城西北和以西的須水鎮、蘭寨和大李寨地區,豫皖蘇第5軍分區部隊占領了中牟縣城。至此,解放軍各路攻城大軍完成了對鄭州國軍的包圍。第一縱隊於22日5時,攻占祭伯城(鄭州東北三公里)。10月22日7時前,九縱隊主力進至鄭州城西北及以西須水鎮、蘭寨、大李寨地區。「北支隊」已占領雙橋,月葛、東司馬、薛崗、蘇家屯一線陣地,並控制了南陽寨車站。第二十六旅22日2時進抵蘭寨、石佛、南流、布袋莊、許莊(均鄭州西北十五公里)地區。其先頭控制了五龍口及三官廟以北諸要點。第二十七旅(欠第七十九團)22日7時進抵大李寨、西南崗、曹莊、府君廟地區。
22日凌晨6時,第40軍發覺解放軍主力逼近鄭州,唯恐被殲,不敢固守,遂棄城沿公路向西北邙山方向進發,試圖在解放軍防禦工事沒有修築完畢之前,逃到新鄉軍部。解放軍立即調整部署,提前發起鄭州戰役。向北撤退的國軍先頭部隊在薛崗遭到解放軍北支隊阻擊,無法前進,便急令原駐古滎鎮之318團、邙山之115團全力向解放軍雙河橋、杜崗、陣地突擊。國軍第268師、第106師主力,沿鐵路、公路兩側,向薛崗、固城的解放軍陣地猛烈攻擊。國軍第99軍參謀長佘輝庭親自督陣,試圖全力突圍。在鄭州北設伏的九縱二十六、二十七旅,在縱隊司令員秦基偉的指揮下,向北撤退的國軍除以三個團向解放軍、薛崗、蘇家屯一線陣地進攻外,其主力、指揮機關和輜重等全部集中在老鴉陳寨內。當日,解放軍軍主力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集結在老鴉陳、固城的國軍發動攻擊,當日將老鴉陳地區的國軍全部消滅。 自古滎鎮、邙山向南增援的國軍,被解放軍北支隊阻擊於杜莊、曹河地區,始終未能前進。當發覺主力被消滅後,立即回撤,進入邙山頭憑險固守。解放軍第9縱隊乘勝追擊,將國軍合圍於邙山頭。22日24時,在鄧(鄧小平)、陳(陳毅)大軍進駐鄭州大同路東頭綏靖公署之時,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並發表了《我軍解放鄭州》的急電:
我中原人民解放軍於今日占領鄭州。守敵向北面逃竄,被我軍包圍於鄭州以北黃河鐵橋以南地區,正殲擊中。鄭州為平漢、隴海兩大鐵路的交點,歷來為軍事重鎮。蔣介石因徐州告急,被迫將駐鄭兵團孫元良部三個軍(國民黨軍從十月起整編師均改稱為軍,整編旅均改稱師)東調,鄭州守兵薄弱,我軍一到,拼命奔逃。現鄭州東面之中牟縣、北面之黃河橋均被我軍切斷,逃敵將迅速被殲。
23日5時,解放軍向邙山頭髮起總攻,戰至20時,全殲邙山頭及黃河鐵橋守軍。同日,華北軍區第十四縱隊亦消滅了黃河北岸橋頭守軍。
24日晨,9縱隊與14縱隊在黃河鐵橋上會師。至此,鄭州戰役以解放軍勝利結束。[3]
結果
編輯殲滅國軍11270人。國軍第268師,第106師師部及1個團又2個營,地方部隊4個總隊被殲滅。繳獲迫擊炮19門,60炮38門,小炮29門,重機槍56挺,輕機槍287挺,衝鋒鎗63支,手槍53支,步槍3715支,槍榴筒148支。
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對解放鄭州極為關注,連電嘉勉:「占領鄭州堪慰。」「濟南、錦州、長春解放以後,鄭州又告解放,隴海、平漢兩大鐵路的樞紐為我掌握,對於整個戰局極為有利。特此祝賀。」鄭州被解放軍攻占,使國民政府失去了中原戰場上的戰略重鎮。而共產黨控制的中原與華北解放區則連成一片,為解放軍進行淮海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整個戰局向有利於中共的方向順利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