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戰線
《特種戰線》(英語:Spec Ops: The Line,中國大陸譯作「特殊行動:一線生機」,香港和臺灣譯作「特種戰線」)是一款由德國Yager Development開發,2K Games發行,Take-Two Interactive銷售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本作是《特殊行動》系列的第11部作品,也是繼2002年的《Spec Ops: Airborne Commando》之後時隔10年後發售的系列新作。《特殊行動:一線生機》的故事架構受到了著名英國小說《黑暗之心》和受其影響的美國著名反戰電影《現代啟示錄》所啟發,本作的敘事受到了業界的普遍肯定和積極的反響。
特種戰線 | |
---|---|
| |
類型 | 第三人稱射擊遊戲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OS X Linux PlayStation 3 Xbox 360 |
開發商 | Yager Development |
發行商 | 2K Games |
總監 | Cory Davis François Coulon |
製作人 | Tarl Raney |
設計師 | Cory Davis |
編劇 | Walt Williams Richard Pearsey |
程式 | Hendrik Hoenicke André Dittrich |
美術 | Mathias Wiese Jason Flanagan |
音樂 | Elia Cmíral |
系列 | 特種部隊系列 |
引擎 | 虛幻引擎3 |
模式 | 單人電子遊戲 多人電子遊戲 |
發行日 | Microsoft Windows PlayStation 3 Xbox 360
|
劇情
編輯在杜拜遭到嚴重的沙塵暴摧毀後,約翰‧康納德上校領導的美國33號聯隊違背上級指令自行決定到杜拜城內進行搜救。但是沙塵暴的威力依舊沒有削減,反而將33號聯隊給困在了杜拜城內。康納德決定實施戒嚴並且控制了杜拜城內僅存的平民,隨後遭到美國官方辦定為叛國。兩個禮拜前美國官方收到了康納德的求救信號,提到康納德試圖撤退出杜拜卻因為沙塵暴的關係而失敗。美國軍隊決定派遣由馬丁‧沃克、阿爾馮斯‧亞當斯和約翰‧盧戈三人組成的三角洲小隊到杜拜進行偵查。
沃克的小隊剛來到杜拜時就聽到了廣播,並且被33號聯隊的廣播DJ給嘲弄。隨後小隊找到了被33號聯隊給控制的難民們,沃克決定違背上級指令並找到康納德。沃克發現了幾個月前被指派來監視康納德的CIA特工丹尼爾遭到33聯隊審問的錄音,小隊決定找出信號的發源地,但是到了才發現丹尼爾早已死亡,錄音也是為了引誘出另一名CIA特工戈爾德而設下的陷阱。戈爾德隨後拯救了小隊並和他們一同作戰,但在隨後進攻33號聯隊時慘遭殺害。為了擊敗33號連隊的攻勢,沃克使用了白磷彈並燒死了大量的33號聯隊成員。但是小隊在調查後才發現他們不小心殺死了被困在這裡的許多平民,沃克決定為這些平民復仇。
小隊一行人找到了被康納德處死的一名成員,並且用他身上的無線電和聽到了康納德的聲音。康納德設下了一道難題,將兩名犯下重罪的平民和士兵綁在繩上,讓沃克選擇要殺死誰。小隊隨後遇到了另一位CIA特工里格斯,一行人一路進攻到了33號聯隊的水資源區。里格斯卻摧毀了水資源,試圖將33號聯隊連同平民們全部渴死以掩蓋美國的戰爭罪刑。
小隊隨後到了廣播塔並殺死了DJ,沃克使用廣播告知難民他們要試圖撤離杜拜。小隊隨後搭上一台直升機逃出廣播塔,卻被其他直升機追蹤並擊落。沃克醒來後找到了亞當斯,兩人繼續追蹤後發現盧戈被憤怒的暴民們給吊死。兩人隨後來到了哈里發塔並面對康納德僅存的士兵,然而士兵們強大的火力迫使沃克投降,亞當斯隨後犧牲自己將敵人全數消滅。沃克來到了哈里發塔,33號聯隊成員也全數投降。
沃克來到了康納德的房間後才發現康納德竟然早已自殺。原來,康納德在兩周前撤出失敗後就已經自殺。沃克腦海中康納德的聲音則是在看到自己用白磷彈殺死平民後,為了掩飾自己的罪過而產生的幻覺。沃克隨後想起自己在遊戲中犯下的許多罪刑都是為了向康納德復仇,但自己才是該為了同伴的死而負責的人。遊戲最後有四種結局。
如果康納德的幻覺射殺主角或主角選擇自殺,遊戲結局會顯示沃克的屍體倒在康納德旁邊。如果沃克選擇射擊幻想的康納德,沃克隨後會發現當初向他投降的33號聯隊也是幻覺,自己早已在遊戲過程中殺光了33號聯隊,沃克隨後使用康納德的廣播並要求撤離。
當救援小隊前來時,沃克可以選擇和小隊離開或向他們開火。若沃克選擇開火,則有可能被殺害並慢慢地死在血池中。如果玩家將救援小隊全數殺光,沃克會拿起無線電並說「歡迎你們來到杜拜」,遊戲隨後便結束。
評價
編輯評價 | ||||||||||||||||||||||||||||||||
---|---|---|---|---|---|---|---|---|---|---|---|---|---|---|---|---|---|---|---|---|---|---|---|---|---|---|---|---|---|---|---|---|
|
參考文獻
編輯- ^ Spec Ops: The Line for PC. GameRankings.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Spec Ops: The Line for PS3. GameRankings.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Spec Ops: The Line for Xbox 360. GameRankings.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Spec Ops: The Line for PlayStation 3 Reviews at Metacritic. Metacritic.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7).
- ^ Spec Ops: The Line for Xbox 360 Reviews at Metacritic. Metacritic.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6).
- ^ Spec Ops: The Line for PC Reviews at Metacritic. Metacritic.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6).
- ^ Review: Spec Ops:The Line. Destructoid.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6).
- ^ Justice, Brandon. EGM Review: Spec Ops: The Line.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June 27,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8).
- ^ Donlan, Christian.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Eurogamer. June 26,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
- ^ Cooper, Hollander.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GamesRadar. August 14,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Watters, Chris.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GameSpot. June 27,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0).
- ^ Bertz, Matt. Spec Ops: The Line: A Powerful But Uneven Descent Into Madness. Game Informer. June 26,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Dyer, Mitch.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IGN. June 26,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9).
- ^ Kietzmann, Ludwig.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 Dissonance in Dubai. Joystiq. June 27,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 ^ Gies, Arthur.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Devil's Duty. Polygon. June 26,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1).
- ^ Denton, Jon. Spec Ops: The Line Review. VideoGamer.com. June 26, 2012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