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醉魚草

玄参科醉鱼草属植物

大葉醉魚草學名Buddleja davidii),又名絳花醉魚草(中國樹木分類學)、穆坪醉魚草(中國樹木分類學)、興山醉魚草(中國樹木分類學)、白背葉醉魚草(雲南植物研究)、白壺子(甘肅武都),是玄參科醉魚草屬的植物。

大葉醉魚草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屬: 醉魚草屬 Buddleja
種:
大葉醉魚草 B. davidii
二名法
Buddleja davidii
Franch.
異名
  • Buddleja davidii Franch. X B. fallowiana Balf. f. et W. W. Smith
  • 流蘇醉魚草 Buddleja davidii Franch. var. superba (Veitch) Rehd. et Wils.
  • Buddleja shaanxiensis Z. Y. Zhang
  • Buddleja striata Z. Y. Zhang
  • Buddleja striata Z. Y. Zhang var. zhouquensis Z. Y. Zhang

命名

編輯

學名Buddleja davidii來自英國植物學家亞當·巴德爾以及法國植物學家譚衛道。譚衛道十九世紀末發現了此品種,William Houstoun將其引進英國時,建議命名紀念巴德爾,因此學名依照兩人的名字Buddle以及David命名。[1][2]

形態

編輯

落葉灌木,高3~5米,小枝微有棱,被柔毛。橢圓狀披針形的葉片對生,葉片大,長5-25厘米,緣有細齒,葉背密被星狀絨毛。多數小聚傘花序集成穗狀圓錐花序,有淡紫、紅、暗紅、白、藍等色,口部橘黃,花色豐富,花味芬芳。條狀矩圓形蒴果,無毛或稍有鱗毛;種子多數,兩端有長尖翅。

分布

編輯

原產於中國西北部和日本,現分布在馬來西亞美國日本非洲印度尼西亞英國紐西蘭以及中國大陸雲南西藏廣西四川浙江江西陝西甘肅廣東貴州湖南江蘇湖北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及溝邊灌木叢中,常作為觀賞植物栽培,並有很多變種已培育並命名。

此物種已在歐洲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城市中野生化,遍及荒地及花園,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因為很多蝴蝶物種均會以其花蜜為食。

嚴冬時,大葉醉魚草在溫度−15℃-−20℃的北方大陸性氣候地區難以存活。

圖片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ather Armand David — Plant Stories. Essex Gardens Trust. [202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2. ^ Plant Names Tell Their Stories: Who is the “David” behind davidii?. cms.business-services.upenn.edu. [202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叶醉鱼草. 《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