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十同年图
《甲申十同年图》是一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的十位朝廷重臣的群像,作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图为绢本,设色,纵高48.5厘米,横长25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十位大臣分别为: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南京户部尚书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户部右侍郎陈清、礼部右侍郎谢铎和工部右侍郎张达。十人均为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进士,有同年之谊。在中式近四十年之后,十人亦均身居高位,其中李东阳等九人在北京朝中,王轼则在南京任职。弘治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适逢王轼来朝,十人在闵珪宅第聚会,其后特请画工绘制群像,并各自题诗纪念。[1]
当时,画作总共绘制了十份,藏于各家。现仅存孤本,为闵家所留,清嘉庆年间由法式善获得,流传至今。画作人物栩栩如生,景物简练有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2]
背景
编辑明朝士大夫阶层,盛行雅集宴饮,诗文唱和。“雅集”源于唐朝“香山九老”的聚会。唐武宗时,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故里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以东)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庐贞八位耆老燕集,有仰慕者绘成《九老图》,成为千古美谈,后人多有效仿。[3]宋仁宗时,重臣杜衍致仕后在睢阳闲居,与王涣、毕世长、冯平、朱贯四位故官优游宴饮,当地人作有《睢阳五老图》,亦闻名海内。[4] 此类雅集活动深受文人士大夫追慕,并成为常见的绘画题材。而明朝官员的雅集,又与前代雅集参与者多为致仕官员或山野名士略有不同,除追慕前贤之外,更常有彰显自身地位和赞美“盛世明君”的目的。[2]
另外,科举制度确立之后,在乡试、会试等同榜题名者均可称“同年”,“同年之谊”是官场重要的关系纽带之一。明孝宗弘治年间,朝廷任用贤能,李东阳等十位甲申科同年进士,历经四十年宦海沉浮,分别在朝廷最高权力机关——六部和都察院担任要职。其中,最年长之闵珪年已七十有四(虚岁),最年轻之李东阳也已五十有七。[5] 甲申十同年聚会与《十同年图》,即是对雅集和雅集图的继承和发扬。正如李东阳在《图序》中所言:“唐九老之在香山,宋五老之在睢阳,歌诗燕会皆出于休退之后。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事之意。”
形制和内容
编辑《甲申十同年图》,共一卷,绢本,设色,纵高48.5厘米,横长257厘米。无款印。
画面中各大臣的相貌皆为画工当面写生,唯有焦芳因奉命离京办事,特预留画像以供临摹。[6] 因此,十人的相貌均为真实写照,而画面布局、人物位次则是画工的安排。
画面共分三曹,自右端卷首起依次为王轼、焦芳、谢铎、曾鉴、闵珪、张达、戴珊、陈清、刘大夏、李东阳。十人皆身著官服而坐,表情、姿势又各有不同,栩栩如生。
- 第一曹(三人):
- 第二曹(四人):
- 第三曹(三人):
画面背景以梧桐、苍松、修竹、芭蕉及洞石衬托,象征人物的高洁情操和高雅情致,其间还穿插小童七名以及几案、书册、酒具等。画面简练有序,未作过多渲染,使朝廷高官之显赫地位得到突出,体现了画作的宗旨。[2]
卷后,有李东阳所书《甲申十同年图诗序》,钤白文“宾之”、朱文“大学士章”印各一方,并有十位官员的唱和诗。诗皆为七律,各人或一首、或两首,惟李东阳作三首,共计十八首,皆为本人亲书。卷尾还有聚会次年谢铎所作之《书十同年图后》,嘉靖十八年(1539年)刘栋书于之《书庄懿公同年燕会卷后》、隆庆三年(1569年)王世贞题跋、明亡后闵珪玄孙闵声所书之《甲申十同年图卷后跋》、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闵氏裔甥沈三曾所作之图考、沈涵之七言长诗以及民国二十年(1931年)谭泽闿之题跋。[2]
人物
编辑王世贞在《甲申十同年图》题跋中指出,明朝人才之盛,莫过于孝宗朝,而孝宗朝大臣中又以甲申科进士最为人称道。图中的十位官员,除焦芳因在武宗正德初年依附宦官刘瑾而被列入阉党之外,其馀九人均有清正美名。[17]十人生平如下:
- 王轼(1439年-1506年),字用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天顺八年(1464年)三甲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历官四川按察副使、按察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贵州巡抚等。入为大理寺卿,迁任南京户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赠太保,谥襄敏。[18]
- 焦芳(1435年-1517年),字孟阳,河南泌阳人。天顺八年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霍州知府、四川提学副使、南京右通政、礼部右侍郎等。正德元年(1506年)陞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因依附刘瑾,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后失势去职。[19]
- 曾鉴(1434年-1507年),字克明,湖广桂阳(今湖南汝城)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三甲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工部督造、通政司右通政、工部右侍郎等。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任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21]
- 闵珪(1430年-1511年),字朝瑛,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天顺八年二甲进士,授御史。历官江西副使、广东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右都御史,两广总督等。弘治七年(1494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升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刑部尚书,后加太子太保。卒赠太保,谥庄懿。[22]
- 戴珊(1437年-1505年),字廷珍,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人。天顺八年三甲进士,授御史。历官陕西副使、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等。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左都御史。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24]
价值
编辑《甲申十同年图》,画面布局合理,人物刻画生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图卷保存了十位明朝重臣的相貌和墨迹,对研究相关人物以及明中叶文士生活、官员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孝宗在位期间,朝廷多正直之士,官场亦较为清明。而武宗以后,明朝由盛转衰,此种情景再不复见。十位大臣于画面上所展示的威严持重、儒雅从容的仪态,于诗文中所体现的胸无芥蒂、忠君报国的情怀,俨然是孝宗朝修明政治的生动写真,也成为明朝繁盛时期的最终见证。[2]
注释
编辑-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甲申十同年图》一卷,盖吾同年进士之在朝者九人,与南京来朝者一人而十,会于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吴兴闵公朝瑛之第,图焉者也。”
- ^ 2.0 2.1 2.2 2.3 2.4 杨丽丽 十同年图卷(明) [永久失效链接] 中国文明网
- ^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尝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庐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
- ^ 钱明逸《睢阳五老图序》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以年论之,闵公七十有四,张公少二岁,曾公又少二岁,谢、焦二公又少一岁,刘、戴、陈、王四公又递少一岁。予于同年为最少,今年五十有七,亦已就衰。”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十人者皆画工面对手貌,概得其形骸意态,惟焦公奉使南国弗及会,预留其旧所图者而取之,故仅得其半而已。”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图分为三曹:自卷首而观,其高颧多髯,髯强半白,袖手右向而侧坐者,为南京户部尚书公安王公用敬。”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微须,髪颁白,鸢肩高耸,背若有负而中坐者,为吏部左侍郎泌阳焦公孟阳。”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微须,多鬓,白毵毵不受栉,面骨棱层起,左向坐,右手持一册,册半启闭者,为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祭酒事黄岩谢公鸣治。”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又一曹,微须頳面,笑齿欲露,左手握带,右向而坐者,工部尚书郴州曾公克明。”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虎头方面,大目丰准,须髯微白而长,右手携牙牌,左握带,中左坐者,闵公也。”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白须梨面,面老皱,两手握带,中右坐者,工部右侍郎泰和张公时达。”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无须頳面,耸肩袖手而危坐,且左顾者,都察院左都御史浮梁戴公廷珍。”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又一曹,为户部右侍郎益都陈公廉夫者,面微长且頳,眉浓,髪半白,稍右向而坐。”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为兵部尚书华容刘公时雍者,面微方而长,须鬓皓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而中坐。”
- ^ 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予则面微长而臞,髭数茎,白且尽,中若有隐忧,右手持一卷若授简状,坐而向左,居卷最后者是也。”
- ^ 王世贞《甲申十同年图》跋:“明兴人才之盛独称孝庙时,而孝庙诸大臣又独称甲申成进士者。中间如刘忠宣、戴恭简、李文正、谢文肃、王襄敏及荘懿公,皆敭历中外,位承弼著笃棐声,其他类亦廉洁好脩之士,仅一焦泌阳驽耳。以香山洛社之耆俊不在野而在朝,固可以仰窥孝庙如神之智,其一时景物光彩为人所艳羡而不可得者,仅此图在览之。”
- ^ 《明史·列传第六十》:《王轼传》
- ^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焦芳传》
- ^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谢铎传》
- ^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曾鉴传》
- ^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闵珪传》
- ^ 《国朝献征录·卷五十一》:《工部右侍郎张达传》
- ^ 《明史·列传第七十一》:《戴珊传》
- ^ 《国朝献征录·卷五十二》:《南京工部尚书陈清传》
- ^ 《明史·列传第七十》:《刘大夏传》
- ^ 《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李东阳传》
参考
编辑- (明)焦竑, 《国朝献征录》。
- (清)张廷玉等, 《明史》。
- 杨丽丽, 《明人〈十同年图〉卷初探》,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4年第2期。
- 叶艳莉, 谢铎与《甲申十同年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