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 (明朝官员)
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俭,别号抑菴,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江西泰和县人。永乐初进士,在翰林院二十余年,官至吏部尚书。
王直 | |
---|---|
大明少傅吏部尚书 | |
籍贯 |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行俭,号抑菴 |
谥号 | 文端 |
出生 | 洪武十二年(1379年) 江西泰和县 |
逝世 | 天顺六年(1462年) 江西泰和县 |
亲属 | 王伯贞(父) 王稹(子) 王俅(孙) 王思(曾孙)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编辑王直之父王伯贞,洪武年间举明经科,官至琼州府知府。王直幼年家贫力学,永乐二年(1404年)中式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明成祖认为其文笔卓出,召入内阁,授翰林院修撰。其历事明仁宗、明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英宗正统三年,完成《明宣宗实录》,晋升为礼部侍郎,仍然兼任学士。正统五年,负责礼部事务,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正统八年,代替郭琎为吏部尚书。
正统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谄附王振,诬陷王直,王直与吏部侍郎曹义、赵新均下狱,三法司会审后,奈亨论斩,王直等赎徒。明英宗宽恕王直、曹义,罚奈亨、赵新俸[1]。
土木
编辑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军犯境,明英宗决定亲征。王直率群臣力谏,英宗不听,命王直留守。八月,明军在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大臣请立皇子为皇太子,郕王摄政。之后,郕王即位为明景帝。王直自认为不如于谦,凡事均推下。后加太子太保[2]。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出使请求议和,并请归还英宗,礼部商议未决。王直则率群臣称请出使迎接英宗,明景帝则以对方或许借此来犯。胡濙则赞成王直之议,王直则直言称:“必遣使,毋贻后悔。”此话使得明景帝不悦,于谦随后急忙出面调解。群臣退朝后 ,太监兴安急忙跑出后对王直说:“你这样坚持请求派遣使者,是要当文天祥、富弼么?”王直则大声称:“廷臣惟天子使,既食其禄,敢辞难乎!”之后廷议派遣李实、罗绮前往。准备前行时,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及也先使先后到,请求大臣同行。胡濙上报后,朝廷商议,王直坚持请求出使,于是派遣杨善等人[3]。李实归来后,加之也先使者抵达,均称也先欲求和。王直与宁阳侯陈懋上疏,请求更换使者并带重礼去迎接太上皇,不予批准。之后再次上疏请求,又被拒绝。当时,李实已经当面告诉明景帝,明景帝于是写信给也先,说就令已经出使的杨善迎归即可。王直则称此举轻率,亦重新择使,后得以批准。王直与陈懋均举荐李实再次出使,不予批准。御史毕銮再次上疏请求称蒙古即使有诈,即使有不测,明军实力仍在。明景帝不听。然而,杨善却凭己之力奉迎太上皇归还[4]。
景泰二年,也先再次遣使入贡,且请通使。王直以边备未修,刍粮未积等原因请求批准,但不许。之后屡次上书,最终得以通过。次年晋升为少傅。
立储
编辑当时,明景帝欲更换太子,恰逢思明土司知府黄矰请求,明景帝大喜,下礼部商议。胡濙只能唯唯,文武诸臣议者九十一人当署名,王直有难色,陈循持笔强求,不得不连署,于是皇太子更换。王直遂兼任太子太师。王直顿足长叹惭愧。不久明景帝之子去世,王直、胡濙等大臣请求恢复沂王为皇太子,并推举商辂草疏。提议未呈上时,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明英宗复帝位,并杀王文等人。疏草留在姚夔居所,尝出示给郎中陆昶,叹道:“是疏不及进,天也。”王直遂乞休,明英宗赐玺书、金绮、楮币,给驿归[5]。
晚年
编辑王直为人仪观甚伟,性情庄重,不茍言笑。在翰林二十余年,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均多出自他手。其与金溪王英齐名,人称“二王”,以居地目直曰“东王”,英曰“西王”。王直当入内阁时,不为杨士奇所许。之后在吏部发展,为人廉慎。当时百官罢免举荐的权力均专属吏部。内臣御史巡抚等选用,均由王直定,为人称道。年老之时,朝廷命何文渊担任尚书辅佐,何文渊离去后,又命王翺担任,所以吏部实有两位尚书。王直担任尚书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明景帝对其礼重,免除入朝[6]。
王直致仕归家后,经常与诸佃仆耕种,并击鼓歌唱。其子孙更叠举觞祝寿,王直则叹道:“当时西杨杨士奇不令我进入内阁共事。然而假使我现在内阁,皇上复辟后,我肯定免不了戍边辽阳,又怎会与你们一同享乐啊!”天顺六年(1462年)去世,年八十四。赠太保,谥文端。[7]
著作
编辑著有《抑庵集》等。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史》(卷169):“王直,字行俭,泰和人。父伯贞,洪武十五年以明经聘至京。时应诏者五百余人,伯贞对第一。授试佥事,分巡广东雷州。复吕塘废渠,清盐法。会罢分巡官,召还为户部主事。以父丧服阕,不时起,谪居安庆。建文初,复以荐知琼州,崖州黎相仇杀,以反闻,且用兵。伯贞捕其首恶,兵遂罢。琼田岁常三获,以赋军,军不时受,俟民乏,乃急敛以要利。伯贞为立期,三输之,弊始绝。居数年,大治,流民占籍者万余。忧归,卒于家。直幼而端重,家贫力学。举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帝善其文,召入内阁,俾属草。寻授修撰。历事仁宗、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宣宗实录》成。进礼部侍郎,学士如故。五年出莅部事。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直处之若素习者。八年正月代郭琎为吏部尚书。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附王振,构郎中赵敏,词连直及侍郎曹义、赵新,并下狱。三法司廷鞫,论亨斩,直等赎徒。帝宥直、义,夺亨、新俸。”
- ^ 《明史》(卷169):“帝将亲征也先,直率廷臣力谏曰:“国家备边最为谨严。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况秋署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帝不从,命直留守。王师覆于土木。大臣群请太后立皇子为皇太子,命郕王摄政。已,劝王即位,以安反侧。时变起仓卒,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而直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雍容镇率而已。加太子太保。”
- ^ 《明史》(卷169):“景泰元年,也先使使议和,且请还上皇,下礼部议未决。直率群臣上言曰:“太上皇惑细人言,轻身一出,至于蒙尘。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乃者天诱其衷,也先有悔心之萌,而来求成于我,请还乘舆,此转祸为福之机也。望陛下俯从其请,遣使往报,因察其诚伪而抚纳之,奉太上皇以归,少慰祖宗之心。陛下天位已定,太上皇还,不复莅天下事。陛下第崇奉之,则天伦厚而天眷益隆,诚古今盛事也。”帝曰:“卿等言良然。但前后使者五辈往,终不得要领。今复遣使,设彼假送驾为名,来犯京师,岂不为苍生患。贼诈难信,其更议之。”已而瓦剌别部阿剌使复至,胡濙等复以为言。于是帝御文华殿门,召诸大臣及言官谕以宜绝状。直对曰:“必遣使,毋贻后悔。”帝不悦。于谦前为解,帝意释。群臣既退,太监兴安匍匐出呼曰:“若等固欲遣使,有文天祥、富弼其人乎?”直大言曰:“廷臣惟天子使,既食其禄,敢辞难乎!”言之再,声色愈厉。安语塞,乃议遣使,命李实、罗绮往。既行,而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及也先使先后至,将遣归。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前阿剌知院使来,尚遣人偕往。今亦必得大臣同行,庶有济。”胡濙以闻,下廷议。直等固请,乃遣杨善等报之。”
- ^ 《明史》(卷169):“比实还,又以也先使至,具言也先欲和状。直与宁阳侯陈懋等上疏,请更遣使赍礼币往迎上皇,不许。复上疏曰:“臣等与李实语,具得彼中情事。其所需衣物资斧者,上皇言也;而奉迎车驾,也先意也。昨者脱脱不花及阿剌知院使来,皆有报使。今也先使以迎请为辞,乃不遣使与偕,是疑敌而召兵也。”又不许。已而实自言于帝。帝第报也先书,就令杨善迎归而已。直等复上言:“今北使已发,愿本上皇之心,顺臣民之愿,因彼悔心,遣使往报,以图迎复,此不待计而决者也。不然,众志难犯,违天不祥,彼将执为兵端,边事益棘,京师亦不得高枕卧矣。”帝乃命群臣择使,直与陈懋等请仍遣实。报曰:“候善归议之。”御史毕銮等复上疏,力言:“就令彼以诈来,我以诚往,万一不测,则我之兵力固在。”帝终不听。已而善竟奉上皇还。”
- ^ 《明史》(卷169):“二年,也先遣使入贡,且请答使。直屡疏言:“边备未修,刍粮未积,疮痍未复,宜如其请。遣使往以观虚实,开导其善。”不许。无何,也先遣骑入塞,以报使为辞。直与群臣复请之,卒不许。直等乃上疏言:“陛下锐意治兵,为战守计,真大有为之主。然使命不通,难保其不为寇。宜敕沿边守臣,发兵游侥,有警则入保,无事则力耕。陛下于机务之暇,时召京营总督、总兵,询以方略,诚接而礼貌之,信赏罚以持其后,斯战守可言也。”帝曰“善”。明年正月进少傅。帝欲易太子。未发。会思明土知府黄矰以为请。帝喜,下礼部议。胡濙唯唯,文武诸臣议者九十一人当署名,直有难色。陈循濡笔强之,乃署,竟易皇太子。直进兼太子太师,赐金币加等。顿足叹曰:“此何等大事,乃为一蛮酋所坏,吾辈愧死矣。”景帝疾亟,直、濙等会诸大臣台谏,请复立沂王为皇太子,推大学士商辂草疏。未上,而石亨、徐有贞等夺门迎上皇复位,杀王文等。疏草留姚夔所,尝出以示郎中陆昶,叹曰:“是疏不及进,天也。”直遂乞休。赐玺书、金绮、楮币,给驿归。”
- ^ 《明史》(卷169):“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性严重,不茍言笑。及与人交,恂恂如也。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与金溪王英齐名,人称“二王”,以居地目直曰“东王”,英曰“西王”。直以次当入阁,杨士奇不欲也。及长吏部,兼廉慎。时初罢廷臣荐举方面大吏,专属吏部。直委任曹郎,严抑奔竞。凡御史巡方归者,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称得人。其子[禾资]为南国子博士。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乱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渊为尚书佐之。文渊去,又命王翺,部遂有二尚书。直为尚书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优礼之,免其常朝。”
- ^ 《明史·列传第五十七》:“比家居,尝从诸佃仆耕莳,击鼓歌唱。诸子孙更叠举觞上寿,直叹曰:“曩者西杨抑我,令不得共事。然使我在阁,今上复辟,当不免辽阳之行,安得与汝曹为乐哉!”天顺六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谥文端。”
官衔 | ||
---|---|---|
前任: 郭琎 |
明朝吏部尚书 1443年-1451年 |
继任: 何文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