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徵求意見/計畫層級主題

以下計畫層級主題相關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清除緩存

Talk:变性 (消歧义) § 建議更名:“变性 (消歧义)”→“变性”

变性 (消歧义)” → “变性”:和上一次提案时条目编排已大幅调整,故应不属于重复提案。目前,“变性”一词是主题目消歧义,但其并不是像前次提案时重定向到某一介绍“改变性别”的条目,而是变为了重定向到某一条目(《跨性别》)中的某一章节,且该章节中只有“在中文语境中,当在性别这一语境下使用“变性”一词时,一般指性别肯定手术,有时也可指性别肯定激素治疗或其它改变性别特征的手段。”这一句无来源内容介绍(几乎接近简短的词典解释)。我认为这是在有悖于“主题目消歧义”的惯例,甚至按前几天讨论的消歧义方式,一些编者认为这种“章节重定向”都不应列入消歧义页的。故目前条目编排下,平等消歧义的理由比之前显著更强了。(当然平等消歧义后,至《跨性别》的章节重定向仍应列在歧义项中。)--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24日 (二) 01:05 (UTC)

Template talk:作品名稱 § 不觉得这模版很多余吗?

为啥要刁难读者、把各种译名看完才能读简介?--Akishima Yuka留言) 2024年12月28日 (六) 12:29 (UTC)

WikiProject talk:維基百科發展/新手2023 § 关于工作展开与本组未来

  • 工作展开:考虑到欢迎页面的复杂性以及美工问题的特性,我的建议是先在社群内开展大讨论(类似WP:RFC/RFA2024),就一定可行方案取得共识后行动。Q1:考虑到之前在客栈发起的话题#整理引导新手的相关页面都无后话,是否应选择集中讨论后向活跃用户发广告?如此谁来主持?如果各位都没有经验,另请他人会比较好?至于界面美工,应该考虑比赛与评比(例如09年12年的首页改版),否则也很难拿出合理的设计(参照界面改动必有人回报不如原来、社群独裁剥夺用户选择[開玩笑的]云云)。Q2:各位认为是否可行?同样的,谁来主持?
  • 未来(?):Q3:各位对工作组未来有何想法?是否在工作完成后解散较妥?
期待各位就以上问题发表见解。--PexEric💬|📝 2025年2月11日 (二) 05:43 (UTC)

Wikipedia talk:用戶框 § 应根据WP:用戶頁对WP:用戶框进行修订

从范围上来看,用户框是用户页的子集。用户框的内容也应受到WP:UPNOT的限制。想起这一点是因为近日又有新用户(Carl66066)连续建立多个在我看来并不合适的用户框。以该用户此前的用户页为例:

  • 视觉效果十分糟糕:颜色搭配不当,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接近,文本框宽度参差不一;
  • 反复宣告自己的观点:使用大量文本详细描述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基本上与维基媒体运动及社群协作毫无关联;
  • 名称不明确:模板名称与文本内容不相符,或存在歧义。

由于类似的编辑者以往也存在,我认为有必要按照WP:UP修订WP:UBX,把Template:Subcat guideline-enWP:UBX移掉,对目前的用户框进行整理,将文本内容过于注重表达个人意见的改为中性的陈述或简单的宣告,无可救药的模板批量送存废。——暁月凛奈 (留言) 2024年12月4日 (三) 15:19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不要模稜兩可 § 将MOS:AWW成为中文维基百科的正式指引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AWW已经在中文维基百科被广泛采用,且相关模板也已经成为被社群认可的“维护模板”-Gaolezhe留言) 2025年1月4日 (六) 12:20 (UTC)

Wikipedia talk:文明 § 关于WP:文明

根据Wikipedia:管理员布告板/其他不当行为#c-UjuiUjuMandan-20250106154000-MykolaHK-20250106143200 是否应该在WP:文明内加入有关使用“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诡辩曲解,大言炎炎”手法对他人产生失礼行为的内容?--DaqibaoQi留言) 2025年1月7日 (二) 04:51 (UTC)

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 § 提议修改WP:命名常规#地名

之前在《讨论:南华大学 (湖南)》的讨论中,各编者对于WP:命名常规#地名的理解出现了一些争议。因此,我建议放下争议,改为将该方针加一句话:“包括消歧义词的使用亦应采用行政区划全称。”当否,请讨论。--—— 红渡厨留言贡献) 2025年1月17日 (五) 05:19 (UTC)

Wikipedia talk:過濾器助理 § 有關修改濫用過濾器權限的提案

此討論正在公示9天,原7天延长2天,直至2025年2月19日 (四) 18:05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2月21日 (四) 18:05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現擬增設修改濫用過濾器的權限,具體增設的方式未定。Sanmosa 熱烈慶賀「關注度」正名「收錄標準 2025年1月19日 (日) 08:46 (UTC)

WikiProject talk:ACG § 大量聲優條目不符合收錄標準新規


@Nostalgiacn2021年11月新訂的WP:收錄標準/人物,對配音員條目是大殺器。目前維基百科內存在的眾多聲優條目都不再符合人物收錄標準(更不用說通用收錄標準了,真的有二手來源嗎?)。但此新規是否反應ACG專題共識?大家真的不要這些條目了嗎?還是說,我們應該開始著手建設WP:收錄標準/配音員?--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月22日 (三) 18:30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序言章節 § 提議針對條目內文裡的外語名稱大小寫之相關規範進行修改

詳見: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外語名稱

現行條文

外語名稱

外语名称的大小写格式根据该词在该语言中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英语单词,仅当其总是首字母大写(一般为专有名词)时,才保留大写格式,否则一律小写。粗体格式方面,不要加粗中文语境下不常用的外语名称,详见MOS:外文粗体;斜体格式方面,不要给罗马化转写使用斜体,详见MOS:罗马化斜体

提議條文

外語名稱

外语名称的大小写格式根据该词在该语言中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英语单词,仅当其总是首字母大写(一般为专有名词)时,才保留首字母大写,第二個字母以後小寫的格式,否则一律全部小写。粗体格式方面,不要加粗中文语境下不常用的外语名称,详见MOS:外文粗体;斜体格式方面,不要给罗马化转写使用斜体,详见MOS:罗马化斜体

提議理由:
中文維基百科對於外文的相關內容,目前僅有針對條目名稱之規範,在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小写載道:
「條目名稱中的外文大小寫應符合該語言通常行文的規範,不應全部大寫。如對於英文詞而言,除專有名詞、部分縮寫等總是大寫的詞以外,首字母以外不應使用大寫。」
上面僅對於條目外文名稱之規範。針對條目內文裡的外文名稱之規範,卻付之闕如。
我上述提議修改之原始條文,就我駑鈍的中文能力來解釋,在舉例中,僅說明英文名詞,「除了總是首字母大寫的名詞外,其餘一律小寫。」
這內容並未規範到,這個首字母大寫的專有名詞,第二個字母以後,到底是該採用小寫,還是全部大寫到底?!
所以我提議把這些相關規定,改寫得更仔細一點,更明文化。
在日本ACGN條目,這些日本動漫條目,現在一堆全部英文大寫,舉例,KADOKAWAKAKUYOMUOVERLAPWHITE FOXGEEK TOYS
不僅條目外文名稱,不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小写之規範。連條目內容裡的外文名稱,【也是全部大寫】。
我想清理這些條目外文名稱、以及清理條目內容裡的外文名稱,需要中文維基百科之相關規範支撐,讓我能夠順利清理。故提出此修改建議。--Znppo留言) 2025年1月26日 (日) 08:05 (UTC)

Wikipedia talk:典範話題 § 再議WP:FT、WP:GT

這個議案已經擱置十餘年了,先前是因FA、GA條目太少而未通過,之前那次則是無疾而終,個人認為特色話題可以使優特條目增多,還請社群判斷成為方針可能為荷。--August討論簽名 2025年1月27日 (一) 12:47 (UTC)

Wikipedia talk:删除程序 § RELIST指引试行期的相关问题

先前转正讨论中,关于RELIST指引有如下问题暂未解决:

  1. 关注度类提删因无讨论等原因被反复、多次重新提交;
  2. 重新提交会在原页面留下链接和标题讨论期延长和长讨论,造成WP:AFD/R页面过长;
  3. 因重新提交B页面中由A页面重新提交而来的条目时,不会修改A页面的重新提交位置到C页面,而是停留在B页面,造成由A页面进入讨论的人需要多次点击跳转链接才能去到正确的讨论位置;
  4. 小小作品、关注度类提删因RELIST指引试行,实际宽限期[註 1]由37天延长至58天。

注释

  1. ^ 指从挂上对应维护模板到删除条目

开出该讨论串以集中讨论转正后RELIST方针的修改。对应问题的讨论在子节中进行。𝐻.𝑁𝑎𝑡𝑠𝑢𝑚𝑖 ™ 2025年1月28日 (二) 17:26 (UTC)

Wikipedia talk:签名 § 可以因為改名而任意編輯存檔嗎

根據本站的慣例,討論頁存檔是禁止編輯的。但近期出現了Wikipedia:机器人/作业请求#替换本人的旧签名要求批量更改全站的討論頁存檔。我沒印象有這樣的先例,認為此舉有違討論頁指引:如果每天都有人改名,那「存檔」不就一天到晚被改,那這樣「存檔」還叫做「存檔」嗎?因此,如果社群認為可以打著「改名」或「改簽名」的名義任意變更存檔,應該要修改有關指引,交由社群定奪此行為是否可以進行(我不建議,如果允許,到時候每天都有人要來「改存檔」)。

  • 簽名是討論記錄的一部分,不應為了個人改名而修改,這會影響歷史紀錄的準確性。

請社群討論。c.c.@ZLin2222--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 2025年1月29日 (三) 10:57 (UTC)

Wikipedia talk:方針與指引 § 修訂方針與指引的命名格式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2月14日 (五) 14:39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現擬修訂WP:方針與指引#方針及指引頁面的命名規則如下:

現行條文

为保证方针頁面名称指代清晰明确,在命名维基百科命名空间的方针頁面时,可根据情况选择性的使用“方针”词缀

  • 选择使用“方针”词缀,则名称格式為「维基百科:」+「(内容描述)」+「方针」,不得使用其他词汇替代“方针”词缀,也不得修饰“方针”词缀,如不要命名为“○○正式方针”。
  • 若不选择使用“方针”词缀,则名称格式为「维基百科:」+「(内容描述)」,不得以其他词汇再现“方针”含义,如不要命名为“○○指南”、“○○守则”。
  • 非方针维基百科命名空间的頁面不得使用“方针”词缀。
  • 命名维基百科命名空间的指引頁面名時以此类推。

不過,基于社群共识,《命名常規》、《格式手冊》和《收录标准》页面维持原名,不依以上規則修正

提議條文

在命名维基百科命名空间的方针、指引頁面时,除非不使用“方针”、“指引”词缀會引起歧義,否則不得使用“方针”、“指引”词缀

  • 若使用“方针”、“指引”词缀,则名称格式為「维基百科:」+「(内容描述)」+「方针」/“指引”,不得使用其他词汇替代“方针”、“指引”词缀,也不得修饰“方针”、“指引”词缀,如不要命名为“○○正式方针”。
  • 若不使用“方针”、“指引”词缀,则名称格式为「维基百科:」+「(内容描述)」,不得以其他词汇再现“方针”、“指引”含义,如不要命名为“○○指南”、“○○守则”。
  • 非方针、指引维基百科命名空间的頁面不得使用“方针”、“指引”词缀。

不過,基于社群共识,本方針、命名常規》、《格式手冊》和《收录标准》页面维持原名,不依以上規則命名

方針與指引的子規則以該方針或指引的子頁面的格式命名,而不使用半形或全形括號,如人名命名常规是命名常规的子規則,因此命名為“WP:命名常规/人名”,而非“WP:命名常规 (人名)”。各子規則原始標題不得繁簡混用。

以上。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1月30日 (四) 02:56 (UTC)

Wikipedia talk:删除方针 § 有關模板的刪除理由

有鑒於此前提到的部分用戶濫建模板的情形至今仍然持續(1234),再加上當時將刪除模板的要求改為“多餘無用,且影響其他模板命名或者百科運作”的討論並未有效凝聚社羣共識,因此現時中文維基百科存在客觀、迫切的必要修訂“刪除理由”第9款,以遏止濫建模板的情形。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2月1日 (六) 08:42 (UTC)

Wikipedia talk:新条目推荐/候选 § 「你知道嗎?」的格式

現今中文維基百科的DYK皆採5W形式(How、What、Why、Which),但看英文維基百科、法文維基百科等等,皆是有像Did you know that archaeologists found evidence at Taur Ikhbeineh in the Gaza Strip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Egyptians and Canaanites in the 4th millennium BC?這種單純問是否知道的題目,在中文就是您是否知道考古學家在加薩地帶的Taur Ikhbeineh發現了公元前 4 千年埃及人與迦南人交往的證據?,此種方式亦無不可,不知社群有何想法?(若要更新便是更新問題指南部分)--August討論簽名 2025年2月2日 (日) 14:05 (UTC)

Wikipedia talk:頁面存廢討論 § 提议在存废讨论决定移动到姊妹项目时增加一项程序

关于题目:无论是在决定移动还是在提议过程中加都行,但是不太清楚应该加在关闭存废讨论指引里还是加在哪条方针里。

本站一些条目提出存废讨论后可能会被提出移动到维基学院,维基导游等项目中,但是这些条目可能只是主题与这些项目有关,就被想当然地决定移动了,可能并不符合目标项目的收录标准,例如最近移动到维基导游的一些景点列表,实际上并不符合维基导游的条目标准,一导入就被列入了删除请求。而在讨论中,没有人邀请维基导游的活跃用户参加讨论,同样一些被导入或被请求导入维基学院的条目也是这样,有用户在站外表示“所以學院都變你維垃圾桶了”[開玩笑的]。因此,本人提请加入一条方针/指引要求在决定移动至姊妹项目时邀请该项目活跃用户或者管理人员参加讨论,可以通过ping对应用户或者采用在对应项目发公开通知等方式进行邀请,征求意见后再最终决定是移动还是删除。于此对措辞等进行征求意见,请各位对此发表看法,谢谢。--在下荷花请多指教欢迎签到) 2025年2月3日 (一) 07:30 (UTC)

Wikipedia talk:收錄標準/電影 § 建議確立電影收錄標準

如題,現建議確立電影收錄標準。然而,由於現有的WP:收錄標準/電影草案並不完善,建議比照現有的WP:收錄標準/電視劇修訂,或通過直接修訂電視劇收錄標準以使之得以類推適用處理。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2月5日 (三) 08:51 (UTC)

Wikipedia talk:可供查證 § 有關WP:SOCIALMEDIA

近年台灣新聞媒體常以匿名粉專做為新聞來源,那這是否適用於WP:SOCIALMEDIA亦或該將該條文更新以符合現況?--Kanshui0943留言) 2025年2月5日 (三) 13:25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冊/無障礙 § 在项目符号后是否可以再人为使文字缩进?

Special:PermaLink/86004397#2024年韓國無人機散發反朝傳單事件,@Didaictor在项目符号后再度使用<span style="padding-left: 2em"> ... </span>进行缩进,导致留言和项目符号之间凭空多出两格,且缩进后留言甚至比下方卡达的留言缩进显示更多。我认为这实在有悖于无障碍的规定,难以区分留言回复层次逻辑。现征求意见。 ——自由雨日🌧️❄️ 2025年2月7日 (五) 14:25 (UTC)

Talk: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南苏丹代表团 § 关于奥运会代表团首句冗余的问题

见上方优良条目评选中的争议(自此开始)。我认为根据MOS:首句冗余,编者自定的描述性名称(见Google"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南苏丹代表团")不必出现于首句,且不应使用粗体格式开头,且非常认同@仁克里特修改后的这一版本;@魔琴深鸣亦倾向认同我的意见。而@Liu116认为以粗体开头更好。现征求社群意见。 题外话:使用粗体重复标题开头的百科全书编纂格式应该是英维承袭自《不列颠百科全书》Britannica,而中维借鉴英维的。其实中文工具书往往有相反的做法,甚至不少会特意写明条目中原则上不重复条头——不论是否是描述性名称。当然,我对一般条目的重复标题+粗体格式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认为就承袭自英语传统百科全书的粗体格式,似乎目前在中维比英维更为滥用——本条目不一定,因为本条目中英文的词性区别较大;但在不少性质相似的条目中往往英维不用粗体而中维使用——这点我是比较困惑的。 ——自由雨日🌧️❄️ 2025年2月8日 (六) 01:52 (UTC)

Wikipedia talk:快速删除方针 § WP:R7

发现R7中原来的「与导向目标所涵盖的主题明显无关」被删除了,个人认为应该恢复。有些新手或者破坏者建立的重定向,明显符合原来的R7,而且简单清晰,比如口角。(此外仅仅一两个人对方针的修订是否应该取得更广泛的共识。)--Kethyga留言) 2025年2月9日 (日) 07:31 (UTC)

Wikipedia talk:共识/讨论页及共识方针试行案 § 因應WP:CON/RULES通過,本試行案是否應提升為正式方針

如題所示,由於互助客棧方針區已啟用相同規則,條目探討區是否也應同步提升該試行案為正式方針,提請討論。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2月9日 (日) 08:50 (UTC)

Wikipedia talk:重定向 § 移動時不留重定向是否適用避嫌規定?

根據移動時不留重定向方針,「當重新導向符合快速刪除方針……,即可移動而不留重新導向。」就此而言,我的理解是「授權擁有相關權限的用戶對移動時預期會留下的重定向進行和快速刪除等效的操作,即移動而不留重新導向。」快速刪除方針規定「管理員須避嫌,不得處理自己的快速刪除請求,」但移動時不留重定向方針並沒有相關提述,只於O1的例子中加入了「應用戶要求」的描述,是否即是指移動時不留重定向也需要避嫌?若是,茲建議修改移動時不留重定向方針和快速刪除方針,明示此規定。--1F616EMO喵留言) 2025年2月9日 (日) 10:01 (UTC)

Wikipedia talk:禁制方针 § 仲裁委員會實施及複檢禁制補丁

仲裁委員會正式成立一月有餘。依過往共識,仲裁委員會可作出具約束力的裁決。雖實施其他類型的禁制尚待探討,仲裁委員會應是幾乎毋庸置疑具有實施禁制的權力,但禁制方針未隨之更新呈現。現提出增訂禁制方針,加入仲裁委員會實施及複檢禁制的權利的條文。--西 2025年2月13日 (四) 09:28 (UTC)

Wikipedia talk:爭議解決指引 § 重修爭議解決相關規則並升格方針

近兩年社群逐步推出多項新措施嘗試改善本地爭議解決的環境,惟爭議解決指引未隨之更新,新手和老手編者都比較難從如此常用的指引中找到適當的處理場所,當今指引之混亂也使社群並未善用各種爭議解決資源。我謹此提出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爭議解決方針重修爭議解決相關規則草案全文在此)。此外,爭議解決乃是維基百科協作最重要的機制之一,故此我亦提請社群討論是否將爭議解決相關規則升格方針。--西 2025年2月14日 (五) 04:05 (UTC)

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 § 廢除两岸四地用语格式手册 § 國籍「指定樣式表」表列部分國籍標識樣式

由於維基百科:格式手册/图标#避免在資訊框使用旗幟圖標已成為本站指引,現提議廢除維基百科: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國籍「指定樣式表」中使用旗幟之樣式,如「指定樣式1」的1—6。--紺野夢人 2025年2月17日 (一) 01:44 (UTC)

WikiProject talk:維基百科發展/新手2023 § 关于工作展开与本组未来

  • 工作展开:考虑到欢迎页面的复杂性以及美工问题的特性,我的建议是先在社群内开展大讨论(类似WP:RFC/RFA2024),就一定可行方案取得共识后行动。Q1:考虑到之前在客栈发起的话题#整理引导新手的相关页面都无后话,是否应选择集中讨论后向活跃用户发广告?如此谁来主持?如果各位都没有经验,另请他人会比较好?至于界面美工,应该考虑比赛与评比(例如09年12年的首页改版),否则也很难拿出合理的设计(参照界面改动必有人回报不如原来、社群独裁剥夺用户选择[開玩笑的]云云)。Q2:各位认为是否可行?同样的,谁来主持?
  • 未来(?):Q3:各位对工作组未来有何想法?是否在工作完成后解散较妥?
期待各位就以上问题发表见解。--PexEric💬|📝 2025年2月11日 (二) 05:43 (UTC)

Wikipedia talk:字詞轉換處理/公共轉換組 § 思路:條目預儲公共轉換組中匹配的規則,減少載入時間

资源充足的条目可以考虑把压力转移给Lua模组,也就是让Module:NoteTA更智慧,只加载条目中用到的转换规则,代码见Module:沙盒/GnolizX/NoteTA。看效果,User:GnolizX/肖申克的救赎/新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47267/2097152 bytes
Lua time usage: 1.7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0646218/52428800 bytes
可以对比User:GnolizX/肖申克的救赎/旧,两个页面转换后的内容是一致的: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764141/2097152 bytes
Lua time usage: 0.85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785293/52428800 bytes
于是用充足的Lua记忆体与紧张的模板展开大小进行了交换。
这个功能还可以迁移到Module:沙盒/GnolizX/CGroupViewer,汉漢图标打开的速度也能变快很多,不用再一股脑地把所有的规则全部加载出来。看效果:User:GnolizX/CGroupViewer
至于条目下方的导航模板可以考虑用机器人更新,把CGroupViewer稍微改造一下(-{D|改成-{H|等等)就可以自动获取匹配到的规则了。--GnolizX留言) 2024年8月26日 (一) 16:12 (UTC)

Template talk:作品名稱 § 不觉得这模版很多余吗?

为啥要刁难读者、把各种译名看完才能读简介?--Akishima Yuka留言) 2024年12月28日 (六) 12:29 (UTC)

Category talk:疑似為惡作劇的條目 § 建議更名:“Category:可疑的惡作劇條目”→“Category:疑似為惡作劇的條目”

Category:可疑的惡作劇條目” → “Category:疑似為惡作劇的條目”:目前的分類名字會讓人誤以為這些條目「本來就是惡作劇條目並且是可疑的」,然而事實是這些條目「疑似是惡作劇」。--SunAfterRain 2025年1月17日 (五) 02:40 (UTC)

Template talk:文物保护单位 § 编辑请求


希望可以加入“批次”栏--古海岸遗址留言) 2025年2月7日 (五) 05:43 (UTC)

Template talk:Quote § 提议在讨论页禁用本模板

本模板主要为条目所设。本模板不兼容讨论工具。首先,通常只要一个章节中有一处使用了本模板后,就无法再使用讨论工具进行回复,而之后所有人必须使用源代码编辑。其次,本模板还会导致缩进显示问题,见版本差异,@ZhaoFJx坚持使用本模板,导致“且在未违反”下方开始的留言错误格数显示错误。已有设计良好的完全解决上述问题的多个{{讨论引用块}}系列模板可供使用,有诸多问题的本模板应在讨论页禁用。 ——自由雨日🌧️❄️ 2025年2月8日 (六) 04:41 (UTC)

Wikipedia talk:字詞轉換處理/公共轉換組 § 公共轉換組是否能獨立維護,以支援多語言專案(如維基共享資源、元維基等)

目前NoteTA及CGroup等繁簡轉換、地區詞轉換等機制,正在其他多語言專案實裝應用(如維基共享資源、元維基等),但是由於是各自進行複製、遷移與維護,如果中文維基百科的轉換組更新,則無法應用到其他多語言專案,而必須另行修正。是否有一個辦法能夠同步進行更新,例如:

  1. 以維基數據當作資料庫,或;
  2. 另行建立轉換組模組,其他專案去抓取;
  3. 其他。

歡迎討論。--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2月9日 (日) 13:15 (UTC)

Template talk:Vandal § 建議加入全域貢獻連結

Template talk:Wiki-accessibility-CHN § 建议移除HTTP一栏,增加IPv6的连接情况

目前无法通过纯HTTP协议使用Wikimedia旗下网站,列出HTTP的连接情况无意义。另外部分站点在IPv6下可正常访问,可列出IPv6的连接情况。--Steven Sun留言) 2025年2月14日 (五) 13:49 (UTC)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 重启Automoderator部署讨论

十余月前,该讨论向社群引介了自动化反破坏Automoderator工具,然其因热度不足而无疾而终。因此,我谨引用原留言: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Sam Walton,是管理员工具(Moderator Tools)团队的产品经理。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名为Automoderator的项目,该项目让社群能够根据社群自定义的规则自动回退破坏性编辑。我们正在寻求对我们项目的意见,并有一些问题需要巡查员和管理员的参与,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了项目主页面上的概述和问题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子页面提供更具体的资讯:

如果您想研究Automoderator的准确率,并查看它在不同编辑上的表现,我们设置了一个测试流程。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模式,并在Automoderator部署之前将其纳入考虑范围(译注:例如怎样改善误判问题、使用什么程度的准确率(cution levels)比较好)。 评估计划是用来确定Automoderator是否实现目标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计划初稿。如果您对我们收集的数据或制定的指标有任何想法,那么您可以在这里分享!

如果您对Automoderator有任何疑问,或者您的社群是否想要使用这个工具,请告诉我!
— User:Samwalton9_(WMF)

还请社群评估该工具部署之可能性及价值为荷。——敬颂冬绥 ZhaoFJx() 2024年12月18日 (三) 19:45 (UTC)

Wikipedia talk:共识/讨论页及共识方针试行案 § 因應WP:CON/RULES通過,本試行案是否應提升為正式方針

如題所示,由於互助客棧方針區已啟用相同規則,條目探討區是否也應同步提升該試行案為正式方針,提請討論。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5年2月9日 (日) 08:50 (UTC)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 關於Automoderator錯誤報告的處理問題


特此徵求社群關於User:AutoModerator/错误报告之細節。该页尚无人处理,且我发起的讨论无人应答。--WiiUf🐉💫2025 2025年2月12日 (三) 12:0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