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太平洋颱風季
此維基專題目前半活躍。 專題活動比以前有所減少。如果專題活動繼續或此標記更改錯誤,請從此模板中移除 |Semi-active 的參數。如果此專題中幾乎沒有任何活動,請考慮用{{维基专题状态|Inactive}}替換此標記。 |
太平洋颱風季專題是一個較動態的維基專題。太平洋颱風季是指在一年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海在內,產生熱帶氣旋的時間。因此,這些颱風對亞洲方面有一定影響。
說到中文維基百科,大部分中文維基人都居住在兩岸四地,而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對這些地區可能構成威脅,甚至嚴重傷亡及破壞,人們亦因而對此方面很關注。因此,我們需要專注這方面的編輯。
目標
太平洋颱風季在維基百科上主要可分為兩個範疇:季度及熱帶氣旋條目。季度指每年的太平洋颱風季,例子如2025年太平洋颱風季;風暴條目指在太平洋颱風季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的條目,例子如颱風美莎克。
這兩個範疇都十分動態,雖然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集中在5月至12月形成,但是確實有早於1月便形成的熱帶氣旋(例如2015年颱風米克拉),而12月達到颱風級別的風暴亦為數不少(例如2012年颱風寶霞、2014年颱風黑格比、2016年颱風納坦)。因此我們需要專注這個範疇。
而編輯太平洋颱風季有幾大難處:
- 資料搜集:當有熱帶氣旋形成時,各氣象機構皆將對該熱帶氣旋發出報告或警告,但僅為暫時性,在熱帶氣旋消散後便不再發佈。
- 資料差別:各氣象機構皆可能提供不同之風暴資料,每個研判可能會有誤差。
- 可能風暴名稱有異,儘量標明各機構相關資料。
- 時差:太平洋颱風季大部分都會使用東八區(UTC+8)時間,但各地可能會有時差,例如日本使用東九區(UTC+9)時間。
- 圖片:編輯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條目時,需要總結路徑圖等。
- 模板使用:熱帶氣旋模板的結構有些複雜,不易使用。
- 熱帶氣旋條目主要使用「{{颱風基礎資訊}}」,但部分條目因翻譯直接採用或排版問題,可能改用「{{Infobox Hurricane}}」。詳閱編輯手冊。
- 動態:資料可能需要長期更新。
- 可根據報導資料更新,但請使用自己的文字,並且避免編輯衝突。
- 需特別留意各部門於事後公佈的「最佳路徑」(Best Track)或「熱帶氣旋年鑑」,或會對熱帶氣旋路徑及強度資料作出修正。
透過這個專題,我們希望能改善熱帶氣旋條目的品質,並讓維基新手們能學懂編寫這方面的條目。
條目清理
编辑近年出現許多品質低劣的熱帶氣旋條目,不但資料來源嚴重不足,而且「發展過程」更只有各機構的升降格時間,「影響」章節亦只有過短、殘缺不全的敍述,甚至只抄襲各氣象機構之報告,「圖片庫」氾濫嚴重,條目質素遠遠被大西洋區域颶風條目(如颶風迪安、颶風伊莎貝爾等)拋離。「需要清理的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條目」至今已逾200篇,幾乎遍及1996年至今的西北太平洋風季。但與此同時,亦有部份維基人以半翻譯英文條目,甚或以原創的方式,改善部份熱帶氣旋條目,使該等條目的質素大幅提升。當中颱風伊莎、2001年颱風納莉、2009年熱帶風暴艾濤、2009年9月南海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烏娜拉、2013年颱風天兔、2015年颱風紅霞、2016年颱風尼伯特入選優良條目,而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热带风暴思雅、台风泰培、1989年颱風蓋伊、1992年台风盖伊、台风奥马尔、颱風柏加、熱帶風暴畫眉、颱風查特安、颱風鹿莎、颱風鳳仙、颱風梅米、颱風彩蝶、颶風伊歐凱及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法茜更獲選為典範條目,成為本專題之代表作。
若您觀察到有些太平洋颱風季相關的條目不太符合品質標準,請在條目導言或相應章節加上{{Phs wikify}}的模板,該條目將被自動列入Category:需要清理的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條目。我們需要儘量把被列入該分類的條目清理並重寫。
防止破壞
编辑由於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屬於新聞動態,因此可能會有用戶到來進行破壞,我們要密切留意及採取果斷行動,撤銷該等編輯。如有必要可尋求頁面保護,甚或舉報破壞。實例如下:
- User:Sunny106故意更改內容,指香港天文台曾為2008年颱風鸚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並把所有熱帶氣旋資料篡改。而事實上香港天文台只有為鸚鵡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因此該用戶的編輯是失實,屬於破壞。
- User:59.61.28.230故意更改內容,在香港天文台為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發出三號強風信號期間,指香港天文台為該熱帶氣旋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並篡改部份資料。雖然十號信號最終確實發出,但是在未有發出信號時,便指該信號已經生效,亦屬破壞行為。
- 此外亦有多個匿名用戶間中會對不同的熱帶氣旋條目進行破壞,篡改熱帶氣旋的中心風力數據。其中一個較過份的例子要數User:42.98.240.244對2013年颱風尤特的破壞,大幅上調中心風力及下調中心氣壓,更將強度改為「終極颱風」。
- 許多匿名用戶以不合理的兩岸用語進行條目破壞,篡改臺灣之相關評級資料、災情,甚至過分使用不合理的政治觀惡意編輯臺灣、香港及澳門地區之相關氣象部門之熱帶氣旋警告與機構名稱。其中一個較過份的例子要數User:163.20.151.202與User:163.20.151.96對2016年颱風尼伯特的破壞,大幅更改臺港澳之相關災情以及評級,更嚴重違反維基百科之避免地域中心方針。
推廣
由於太平洋颱風季是較為動態的條目,因此可能會有很多外人參觀,並會有新手編輯。但新手可能不太懂如何編輯這類條目。因此,我們可以儘量推廣此專題,使他們認識更多。
主題頁推廣
编辑討論頁
编辑我們亦可在與太平洋颱風季相關的條目討論頁的頁首擺放{{phs}},效果如下:
太平洋颱風季专题 | (获评专题級、不适用重要度) | |||||||
---|---|---|---|---|---|---|---|---|
|
用戶對話頁
编辑透過用戶對話頁推廣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相信會較實際及有效,因為新手較少留意到討論區及主題頁連結。而為了方便推廣,我們可以途過以下模板來推廣:
- {{subst:uphs}} - 針對新手維基人推廣。
- {{subst:uphs-3}} - 針對老手、已參與維基百科一段時間、曾經協助編輯太平洋颱風季相關條目的維基人推廣。別忘記要加上"subst:"!
志願者
成立者
编辑以前,在太平洋颱風季的模板裡,總有一個寫著太平洋颱風季的死鏈。在2008年12月13日,Sap00acm為太平洋颱風季建立條目,同時亦製作列表,並成功參選新條目推薦,登上維基百科首頁。在2008年12月23日Sap00acm創作了太平洋颱風季主題首頁,並同時成立太平洋颱風季興趣小組。於2008年12月24日,太平洋颱風季專題亦創作完成,並開始作出推廣。遺憾地,Sap00acm目前因學業繁重未能抽空參與維基百科。
志願者名單
编辑假如您願意為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相關條目作出貢獻,並樂意參與此專題的話,請到WikiProject:太平洋颱風季/參與/維基人列表簽名。報名後,您可在您的用戶頁內加上{{User WikiProject Pacific ts}}的模板。
討論區
若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本專題的討論頁——WikiProject talk:太平洋颱風季發表。另外,本專題設有IRC頻道以及Facebook編輯社群,歡迎各維基人參與討論,並監視本專題相關條目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