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编辑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编辑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尼米茲條目由我與User:Oneam共同編輯,起初將該人以戰略主導者的身份而概述性的撰寫其職務變化與細節,但一來大戰略過為含糊,二來局部影響過為瑣碎,故改以通盤性的撰寫,形成現在有如迷你版的太平洋戰爭條目,當然,有特別值得一提者,如雷伊泰灣的電報這種事必定有詳細的敘述。本來跳島到菲律賓的段落是不放圖的,但後來改用島群圖的註解式說明,敘述其進程,也無怪乎圖片所佔篇幅之大,無可厚非。最後,本條目目標為特色,不吝指教,謝謝。—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28日 (日) 15:24 (UTC)[回复]
晚來的補充(這幾天忙昏了...):這是我第一次與人合編條目,讓我說一下參考吧。就生平而言,條目主要是用波特的尼米茲傳。這本書應該是目前最完整的尼米茲傳記了,其內容焦點主要在於尼米茲的人生經歷,戰略指揮反而是其次。這或許是因為尼米茲並不欲多談往日的指揮所致。由於憶述指揮往往就會牽涉到品評將官,最後就很容易造成將領之間的不和。戰後海爾賽就是在這節骨眼上,最終與金凱德徹底決裂(雖然金凱德沒有作任何反擊,但兩人的友誼自此不再)。
所以,在二戰戰史的指揮,只能靠Morison那堆參考書,就是我寫二戰航母用到的那堆。Morison書本的最大用處在於,他集中描述雙方的戰略構思及戰鬥經過。後者我已經在多艘航母條目用過,而前者就適合用在尼米茲這類將官傳記條目。這種編寫手法,最明顯的例子是雷伊泰灣那封信息,在Morison只有一句描述。
不過Morison他不是沒有偏見的。尼米茲和斯普魯恩斯兩人顯然捧得比較多,而對海爾賽也沒有狠下批評。斯普魯恩斯看了這堆書的初稿後,曾特意寫信給Morison,請他不要稱自己為「中途島的勝者」"the Victor of Midway",顯然是考慮到弗萊徹才是中途島的主要領袖。結果Morison不但沒有改動,還在Victor of Midway這個詞後面下腳注,說什麼「斯普魯恩斯不想我這樣寫,但我幾經考慮後還是決定不改掉。」這很可能是向弗萊徹的報復,因為弗萊徹在戰後不肯接受Morison的訪問。幸好尼米茲的條目無須為此而另找資料,因為他的一生的確沒有什麼爭議(不似海爾賽),人品好(不似金恩),有血有肉(東鄉及三笠一事),戰略判斷基本上都很準確,只有貝里琉及安加爾戰役上有可圈可點之處。故此本條目依靠Morison那幾本書,是仍然可以的。若果是編寫其他的將官,則必須用上較新的出版書了。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5:0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8月28日 15:24 (UTC) 至2011年9月28日 15:24 (UTC)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術語完成度连贯性等與條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見
  1. 尼米茲開始服役於駐紮於舊金山的俄亥俄號戰艦,並乘其去遠東巡航,為亞洲分遣艦隊(Asiatic Station)之旗艦。。主受詞的順序要修飾一下。
  2. 復員軍人大量進入美國勞工市場而與美國關係惡化。日本軍人?
  3. 印象中他好像有提到因為不知道海是甚麼樣子所以去海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4. 他引入海軍較為安全的柴油發動機作為潛艦的動力,將原先易洩出毒氣和爆炸的汽油發動機去除,。需要潤飾。
  5. 但在同年12月的《美國海軍學會會刊》中登出該文。然而,尼米茲在當時從未料想到不久後德國海軍將潛艦用於攻擊海上貿易商船的作法[25],而是如同當時的主流觀點,尼米茲認為潛艦應用於近岸防禦[24]。。需要潤飾。無熱烈回響和刊登之間的描述比較奇怪。後面的說法是說尼米茲當時對於潛艇的戰術還是以近岸防禦為主,對吧?與德國的戰術之間的描述前後需要調整,這樣的斷句蠻奇怪的。
  6. 由於潛艦採用的新式引擎頗受好評,美國軍方開始想在大船安裝柴油引擎。這和前面提到海軍較為安全的說法有不通順之處。哪國的海軍?大船是包括水面艦艇?
  7. 本國三年
  8. 尼米茲也很快地讓海爾賽與媒體見面,讓他成為美國海軍打擊日本的代表性人物。需要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海爾賽在此被提及。
  9. 尼米茲趕緊判斷日軍目標,並判斷日軍為控制新幾內亞東部,。修飾一下。
  10. 美國潛艇大戰初期戰果不佳,很大的原因在於魚雷的問題,可以稍微提一下,以免誤會是潛艇部隊本身作戰不利。
  11. 日軍在1942年3月曾有馬紹爾群島起飛往珍珠港試著投彈攻擊的飛機,潤飾一下,可以用曾有計畫,或者是曾經派遣(兩者不同,不確定哪一項是你要用的)。
  12. 尼米茲趕緊下令中途島進入「艦隊對抗登陸」狀態。不明白一個島和一個艦隊對抗的關係?
  13. 參考一下英文版,有點覺得這一篇有太多個別戰役的描述,這些戰意固然和他的指揮有關係,但是反而和第一線的指揮官有更大的牽連。既然是介紹尼米茲,個人的意見事或許強調高層方面的活動,省去細部的個別戰役的描述。大篇幅的介紹這些戰役,反而弱化這個條目的核心目標(尼米茲本人),讓整個條目觸及太多層面,可是又含有很多不是那麼密切的內容。建議將這些部分修改以強調尼米茲有直接參予的事情為主,其他間接性質的,可以略過或者是簡單帶過。-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9日 (五) 22:16 (UTC)[回复]
統整回覆,原來排版太亂了...
  1. 已改成「1933年10月,尼米茲改指揮奧古斯塔號重巡洋艦,該艦佈署於遠東地區,並在12月成為亞洲艦隊之旗艦」看可不可以。
  2. 已改成「由於日本在日俄戰爭未獲賠償、其復員軍人大量進入美國勞工市場而使日美關係惡化」。
  3. 沒看到這種說法過....
  4. 改成了「他也美國海軍引入較為安全的柴油發動機作為潛艇的動力,將原先易洩出毒氣和爆炸的汽油發動機去除」
  5. 改成了「雖無熱烈迴響,但同年12月的《美國海軍學會會刊》還是有登出相關其演講文章。尼米茲當時認為潛艇應用於近岸防禦,而從未料想到德國海軍不久後將其用於攻擊海上貿易商船的作法。」
  6. 已改成「大型水面艦艇」
  7. 改成了「尼米茲以副海軍航海局長的身份回到美國本土,任職三年」
  8. 我個人是想藉此表示尼米茲本身的低調,並推出海爾賽來當作美國海軍的英雄,自己則身居幕後。
  9. 改成「尼米茲迅速地判斷日軍的目標,確認其為控制新幾內亞東部,將在5月3日攻擊」
  10. 這部份後面「俾斯麥群島及阿留申群島」章節已有說明
  11. 改成了「日軍在1942年3月曾經派遣過自馬紹爾群島起飛,前往珍珠港嘗試進行攻擊的飛機」
  12. 改成了中途島進入「反艦隊登陸」看可不可以。
  13. 這個部份..因為英文版跳太多了,有些重要的戰略決定都是尼米茲在手控制,但如果不敘述其戰事發展,事實上很難讓讀者理解為何尼米茲要作這個決定,而且尼米茲的前進軸線敘述我認為也是必要的,在大部分敘述戰場發展中也都有提到尼米茲的看法、與金恩的討論。
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04:27 (UTC)[回复]
正是,不知此敘述有無不妥或可更改進之處?—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9月12日 (一) 06:0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證)、中立观点未發表的原創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最好開首不要用「有人因而評論」,最好直接指出是什麼人。另問:是不是直接申報特色條目?Hoising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1:49 (UTC)[回复]
    • 出處已修正。至於直接申報嘛,想說多少可以增添一些意見,反正一個月並不是很長,我個人也不急,能讓條目更好(雖然回覆的人經常是投票之際才大量出現),也可以讓有興趣的人看到下排表格的本條目、點進來閱讀也許還可以順便偵錯,到時候選特色直接用同行評審的連結也行,所以就先保持現狀。—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2:3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