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大公报
![]() |
大公报属于维基百科社會科學主题新聞學及大眾媒體类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政治審查
编辑IP:117.66.162.134 :安徽省安庆市 电信 2010年1月29日 (五) 05:52 117.66.162.134 無理移除政治字句
2010年9月21日 (二) 05:39 Noooob (對話 | 貢獻) (16,932位元組) (註釋已移除) 無理移除註釋
是中国第一份和世界上第一份华文报纸
编辑自吹自擂,这句话是错误的!华侨华人新闻出版事业大事记--刻意|Talk 02:33 2006年1月13日 (UTC)
胡亂討論!--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Newspawnshop(討論|貢獻)於2007年4月18日 (三) 15:08加入。
其实挺好得份报纸~~可怜被和谐化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66.238.233.150(討論)於2007年10月4日 (四) 15:10加入。
政治與報導立場超級濃厚
编辑大公報=人民日報HK版 和中央電視=鳳凰衛視
有區別嗎?--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Newspawnshop(討論|貢獻)於2007年4月18日 (三) 15:08加入。
有无区别与提高本条目质量无关,维基不是吐槽之地--119.132.101.209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12:17 (UTC)
政治偏见
编辑凭什么偏左的报纸就特别指出“政治立場 1949年後靠攏中國共產黨”,但其他媒体就不写这种条目?举例:BBC和CNN的条目,就没有这一条。如果要指出政治立场,那么应该所有媒体都要有这一个条目,而不是只针对偏共产党的媒体,这是一种政治歧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yfex(對話|貢獻)於2019年11月14日 (四) 08:39 (UTC)加入。
- 并非指出政治立场,而是指出政治立场的改变。--Akishima Yuka(留言) 2023年6月27日 (二) 06:40 (UTC)
词条需大改
编辑应该增加大公报北京版、天津版、重庆版、桂林版、上海版、长沙版的相关内容与信息,不应该仅仅描述香港版,包括毛泽东对大公报的评价等等。--大慈树王(留言) 2023年7月7日 (五) 03:32 (UTC)
紫荊文化集團與大公文匯的關係
编辑資料卡裡註明,大公報的所有者香港大公文匯是在紫荊文化集團旗下,而此種說法並無資料支撐。--182.239.121.205(留言) 2024年6月17日 (一) 03:11 (UTC)
- 已从香港01的报道中查明大公文汇的隶属机构是香港中联办,现已修改并附上来源。--■■■■(留言) 2024年9月27日 (五) 10:38 (UTC)
- @大慈树王:这链接里似乎没有对应的相关说明?能否指明具体内容?--银色雪莉(留言) 2024年9月27日 (五) 10:44 (UTC)
- 之前我是从大公报涉嫌制造假新闻及违法跟踪事件看到词条里说大公文汇隶属于香港中联办,对应内容使用的是香港01的来源,我误以为香港01已经提及,没有看就直接当来源用了;不过我刚刚又搜寻了一番,找到FRI的来源,看到这个来源有大公报隶属于香港中联办的说法,就把来源换掉了。对于我的疏忽,我深表抱歉。--■■■■(留言) 2024年9月27日 (五) 15:10 (UTC)
- FRI文中使用「控制」二字,在转述台湾自由时报时写道
《自由時報》又在報道中形容,《大公報》目前是中聯辨(全稱是「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的全資附屬機構
,「控制」和「附属机构」有区别。应该需要其他来源确认。--Kethyga(留言) 2024年9月28日 (六) 04:41 (UTC) - 是多家媒体机构的说法、观点。目前写法不够POV。在报道中形容。[1]“知情人士对记者说,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从属于中国多个意识形态部门” “香港《苹果日报》曾在去年10月披露,……,新的报业集团将直接向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负责。”。[2][3][4]--YFdyh000(留言) 2024年9月28日 (六) 09:57 (UTC)
- FRI文中使用「控制」二字,在转述台湾自由时报时写道
- 之前我是从大公报涉嫌制造假新闻及违法跟踪事件看到词条里说大公文汇隶属于香港中联办,对应内容使用的是香港01的来源,我误以为香港01已经提及,没有看就直接当来源用了;不过我刚刚又搜寻了一番,找到FRI的来源,看到这个来源有大公报隶属于香港中联办的说法,就把来源换掉了。对于我的疏忽,我深表抱歉。--■■■■(留言) 2024年9月27日 (五) 15:10 (UTC)
- @大慈树王:这链接里似乎没有对应的相关说明?能否指明具体内容?--银色雪莉(留言) 2024年9月27日 (五) 10:44 (UTC)
拆分《大公报》条目以及命名事宜
编辑目前,本站包含以下以“大公报”为名的条目:
在审视“大公报”及“大公报(北京)”关于中华民国时期的叙述时,发现两者有大量内容重复。并且考虑到大公报在1949年前后的迥异,因此提议划分出一个专门介绍中华民国时期《大公报》的条目,草案如下:
但存在几个疑问:
- 这种拆分是否必要?
- 拆分后的命名应当如何确定?
关于第一个问题,考虑到大公报作为重要的历史条目,站内目前有700+的条目链接入香港大公报的页面,只有12项链接至北京大公报。可见拆分、重命名、改写等操作,对条目收到的读者关注都会有很大影响。而且并不是所有链接向大公报的都是在谈论香港版,有不少天津条目链接到香港版。说明大公报这个页面收到了很多关注,可能是因为1949年前的内容,混为一谈可能对人有所误导。因此,牵涉到第二个问题。
可能的解决办法有:
- 将已经存在的其中一个“大公报”的页面,扩充改写成包含中华民国时期历史的页面,而另一个则专门叙述本地历史。那么是改写香港版还是北京版又会是个问题。
- 单独列出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作为主要条目,比如建立大公报的历史的页面,并将剩余两个条目改写成只包含本地版本相关的历史。
- 候选名称还有:大公报 (1902-1949年)、大公报 (1902年)等
- 建立如民国时期的消歧义页面,将大公报本身作为消歧义页,将读者引流至他们想要阅读的部分。
因为方针繁杂,难以一下子搞清楚哪一种是最合适的方式,恳请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4日 (日) 08:26 (UTC)
- “大公报”应该是一切的起源(甚至原始起源是天津),应该将大公报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时期”章节合并入大公报的“国共内战及1949年后的大陆时期”章节中(“国共内战及1949年后的大陆时期”章节应该再拆分为“国共内战”、“1949年后的大陆时期”)。——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2月4日 (日) 09:33 (UTC)
- 大公报 (北京)改重定向,指向“1949年后的大陆时期”的章节。——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2月4日 (日) 09:42 (UTC)
- 我覺得重點是“大公報”的具體發展脈絡如何,然後我們才能從發展脈絡判斷如何分割條目。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4日 (日) 10:16 (UTC)
- 简单来说:
- 1902-1916是英敛之时期,主张君主立宪,所以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就无心经营
- 1916-1925是王郅隆时期,安福系买下但没有过多干预,因为安福系倒台所以1925年停刊了
- 1926-1949是新记公司时期,确立了“四不”方针,很快成为有影响力的中立报纸
- 1949以后,宣布和平无望后左转,成为中国共产党附庸
- 重庆版改组并入《重庆日报》
- 天津版和上海版合并,迁往北京,形成北京版,文革时被红卫兵逼停
- 香港版被共产党接管至今
- 复杂来说,可以参见我的草稿:草稿: 大公报 (1902-1949年) --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4日 (日) 10:33 (UTC)
- 简单来说:
- 此前的大公报 (北京)里面1949年以前的历史是我从大公报复制过来的,因为北京版大公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达到了第两万多期,应该是从1902年天津版延续过来的。
- 关于大公报词条的拆分问题,我的主张如下:
- 一,对既有大公报词条进行改写,增加香港以外其他地区版本的具体情况,作为自1902年该报创刊起至今各地版本历史渊源的总述词条。
- 二,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将大公报词条中的香港部分另行拆分(削减部分香港版的内容),在保留大公报原有词条作为整个报刊历史总述的前提下迁移并新建词条大公报 (香港)。
- 三,或者,将大公报 (北京)直接重定向到大公报。至于大公报 (湖南)则保持原状,因为湖南版应该与新纪公司的那些人无关。
而且有不少其他词条的大公报链接直接重定向到大公报,我还是建议保留大公报词条本身的原状。
- 以上是我的观点,当然不排除补充个人观点的可能,欢迎继续指出意见--大慈树王(留言) 2024年2月4日 (日) 12:16 (UTC)
- 依照编辑记录,邀请更多编者参与讨论。@Cwek: @Ydcok: @3singooo: @Mouservisor:@Rastinition:--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4日 (日) 21:39 (UTC)
- 考慮到現時惟一活躍的《大公報》系報章是香港的《大公報》,可以肯定在現代語境下提述《大公報》時一般默認指香港的《大公報》,因此建議香港的《大公報》仍使用「大公報」主名稱。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00:36 (UTC)
- 個人建議的分拆方式:
- 以上。另一個可行方式是把上海的《大公報》再另拆一個條目,稱「大公报 (上海)」,但《大公報》系在中共建政前的發展史仍應在天津的《大公報》的條目中敍述。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00:48 (UTC)
- @PaintWoodSt。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00:51 (UTC)
- 你觉得香港版里的内容应该是从天津开始写,只写香港版创立之后的事情,还是相当于写个整体版的摘要?中华民国时期,除了上海、天津以外,其实还有桂林《大公报》、桂林《大公晚报》、重庆《大公报》、重庆《大公晚报》,都需要逐个拆分出来吗?--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5日 (一) 00:58 (UTC)
- 香港版的條目應主要寫香港版創立後的事,至於香港版創立前的事略提一小段即可,並加個{{main}}引導讀者看天津版的條目。桂林、重慶兩版是否分立條目視乎兩點:一是桂林、重慶兩版是像上海版一樣的分刊,或是天津版(或上海版)遷至他處刊印的情形;二是上海版是否分立條目。如果桂林、重慶兩版是分刊,而且同為分刊的上海版有分立條目的話,那桂林、重慶兩版應分立條目,否則不應分立。晚報不另拆條目敍述。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01:22 (UTC)
- 这几份报纸基本上是分开的,广告都是收本地的广告,但是有时候重要报道和社论,可能会同步刊载。
- 上海馆是因为1936年的时候担心华北沦陷而设立的。1937年淞沪会战第二天就开始建汉口馆,上海和天津的员工材料都送到汉口。1938年武汉沦陷,汉口馆撤退后建立重庆馆,在战时是大公报的总部。汉口版和重庆版都主要是是张季鸾管理。
- 香港版是胡政之在1937年上海沦陷后临时设立的。桂林版是1941年3月创立,是因为预感到香港可能沦陷,提前做的准备,12月香港沦陷后,香港馆人员全部疏散到桂林馆。1944年,桂林馆又疏散到重庆。桂林和香港馆都是胡政之在管理。
- 1941年张季鸾死后,成立了四馆由胡政之统一领导的制度。到站后复刊的时候,没有恢复桂林馆,而且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恢复香港馆,一直到1948年意识到国民党战败了才恢复,作为最终的退路。
- --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5日 (一) 01:53 (UTC)
- 即使在二戰前也是同源異枝,編採是各自進行,香港圖書館可以找到1938年8月13日出版的香港版大公報,1949年是一條歷史分界線,雖原用其名,但編採及人事都沒有延續,各大公報可以分拆條目。--Mouservisor(留言) 2024年2月5日 (一) 16:33 (UTC)
- 香港版的條目應主要寫香港版創立後的事,至於香港版創立前的事略提一小段即可,並加個{{main}}引導讀者看天津版的條目。桂林、重慶兩版是否分立條目視乎兩點:一是桂林、重慶兩版是像上海版一樣的分刊,或是天津版(或上海版)遷至他處刊印的情形;二是上海版是否分立條目。如果桂林、重慶兩版是分刊,而且同為分刊的上海版有分立條目的話,那桂林、重慶兩版應分立條目,否則不應分立。晚報不另拆條目敍述。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01:22 (UTC)
- 你觉得香港版里的内容应该是从天津开始写,只写香港版创立之后的事情,还是相当于写个整体版的摘要?中华民国时期,除了上海、天津以外,其实还有桂林《大公报》、桂林《大公晚报》、重庆《大公报》、重庆《大公晚报》,都需要逐个拆分出来吗?--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5日 (一) 00:58 (UTC)
- @PaintWoodSt。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5日 (一) 00:51 (UTC)
- 我認為「大公報」主條目肯定得是消歧義或綜述頁面。至於歷史時期怎麼劃分,除了我們自己原創研究當兜底方案以外,是不是也可以看看可靠來源怎麼寫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8日 (四) 16:14 (UTC)
- 反對將「大公報」主條目設為消歧義或綜述頁面,內連太難處理了,而且香港相關的條目用到「大公報」連結的也不少。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8日 (四) 16:29 (UTC)
- 原大公報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及其演變之複雜,絕對值得一個主條目。本質上香港版本完全可以寫成一個獨立的子條目,而主條目可以保留濃縮內容。連結問題我想多半是習用導致,可以複查清理,不成大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8日 (四) 17:17 (UTC)
- 這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常不常用的問題,單論現代的用法「大公報」毫無疑問只能夠指香港版。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0:50 (UTC)
- 我感觉这要看你是怎么搜索“大公报”这三个字了。如果你用谷歌学术,看见的就会全是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很少有讨论香港《大公报》的。当你不采取学术搜索时,为了避免包含太多香港《大公报》的自我提及,我添加了“-takungpao.com”和“-tkww.hk”的限定,除却《大公报》在其它自媒体上的账号,和维基百科我们正在讨论的内容以外,我这里第一可见的是“中國近代報刊資料庫-大公報”,第二“大公报(1902~1949)”,第三“大公報(香港, 中國: Online)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所以我想说明,现时对“大公报”的指代并非一定专指香港版,在学术界尤其如此。除却香港《大公报》的自我提及以外,大众提及“大公报”,似乎有时候指1949年以前的版本,有时候指香港版,并非一定。--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01:25 (UTC)
- 但如果就香港的普羅大眾而言,「大公報」確然僅指香港版。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1:32 (UTC)
- 我想你知道,我很难为香港普罗大众说话,因为我并不在香港,而且即便我在,我的身体也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民意感知装置,来可靠地代表所有香港人,我甚至会质疑香港真的有人还在阅读《大公报》。我所能依赖的可靠证据,多半是搜索引擎等客观提及,而WP:NAME里面也是提到“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所以我认为应当以客观证据(或者社群投票,如有)为依托进行讨论。
- 因为我不是很懂社群先前的规定,所以我想在讨论中提出:我们实际处理地区词争议,似乎并未完全依照采取本地“常用名称”以“先到先得”原则。伦敦人将“East End of London”称为“East End”,“West End of London”称为“West End”,台湾的报章媒体会将“台北市”称“北市”等等类似案例中,现实我们采取的行为似乎和本地媒介中的“常用名称”相抵触。"台北市"的例子里,我们或许可以用“名从主人”来解释,但在“伦敦东区”的例子里似乎没有官方机构能进行“名从主人”的宣告。即便是现时“德里”条目,也没有像皇家宪章里一样,写成是“伦敦德里”。这其中存在不少微妙的混乱与矛盾,尚待讨论。
- 退一步来讲,如果不进行改写拆分或者消歧义,我就可能把所有的历史加进“大公报”的主条目中。如此以来,依照我掌握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材料,会将整个条目写得很正面,以至于完全不能符合现时香港以及海外大众对香港《大公报》的负面观感,为香港《大公报》“加分”、“洗白”,但却并没有违反合理比重、可靠来源,因为现时对《大公报》本身研究中确实都是在研究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并且给予其高度正面的色彩。阁下是否认同这样版本的《大公报》,而希望创建一个更符合当前香港民意和普遍认知版本的《大公报》呢?
- --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02:30 (UTC)
- 你是不是搞錯了一些東西,「如果不進行改寫拆分或者消歧義,我就可能把所有的歷史加進『大公報』的主條目中」本來就是不適當的做法,而在日常生活對話的context來說「大公報」確然僅指香港版,現時香港版佔用「大公報」主名稱的情況並無不妥。
- 甚至我大膽一些說:現在和中國大陸有關的一大堆「繼承」了某些「前身」機構的歷史的機構大多與其「前身」機構關係不大(比如《大公報》和中國航空),這個「繼承」的有效性本身就嚴重存疑。如上方提到的一樣,香港現時的《大公報》的編採及人事並未延續舊《大公報》,這本身就能證明香港現時的《大公報》實際上只是借了舊《大公報》的名頭建立而已,刻意為香港現時的《大公報》攀附舊《大公報》的關係或許才是原創研究。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6:39 (UTC)
- 关于第一个问题,这是我的理解是,我日常生活对话说一句“West End”既可以指爱丁堡的West End,也可以指伦敦的West End,而且在本地人看来都是常用语,所以就有消歧义的必要。我对具体怎么样消歧义,用哪个主页面没有意见,我想问的是:
- 如果我们以香港版作为主要界面,现在这个条目是各版本混杂的状况,就还是需要拆分和重写,那应该如何重写?
- 以及如果我们按照历史时期拆分之后,链接应该怎么处理,站内有没有合适的工具和办法,比较清楚地传达规范进行变更?
- 如果一个人既在1949年以后的《大公报》工作,又在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工作,这个《大公报》的链接应该指向哪里?
- 关于第二个问题,《大公报》在香港的延续性应该是毫无疑义的。1949年上海版《宣言》后,报社在香港并没有大规模解雇事件,比如查良镛一直在香港《大公报》工作到1957年。查良镛说他离开《大公报》是因为言论意见不合,自新记《大公报》创立以来,就要求员工不要发表个人意见,要认知到自己的报道和社评代表报社立场。1938年范长江离开《大公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08:31 (UTC)
- 以及我刚刚注意到“大公报”的讨论页面里面的天津专题,在想是不是需要移动到新的页面里,比如说移动到“旧大公报”。--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09:24 (UTC)
- 我認為West End與《大公報》不能類比,畢竟你説的兩個West End都是現代並存的,然而《大公報》現在僅存香港版。然後回應如下:
- Talk:大公报裏的天津專題模板確實該刪掉,已刪去。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16:09 (UTC)
- 关于第一个问题,这是我的理解是,我日常生活对话说一句“West End”既可以指爱丁堡的West End,也可以指伦敦的West End,而且在本地人看来都是常用语,所以就有消歧义的必要。我对具体怎么样消歧义,用哪个主页面没有意见,我想问的是:
- 但如果就香港的普羅大眾而言,「大公報」確然僅指香港版。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1:32 (UTC)
- 我感觉这要看你是怎么搜索“大公报”这三个字了。如果你用谷歌学术,看见的就会全是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很少有讨论香港《大公报》的。当你不采取学术搜索时,为了避免包含太多香港《大公报》的自我提及,我添加了“-takungpao.com”和“-tkww.hk”的限定,除却《大公报》在其它自媒体上的账号,和维基百科我们正在讨论的内容以外,我这里第一可见的是“中國近代報刊資料庫-大公報”,第二“大公报(1902~1949)”,第三“大公報(香港, 中國: Online)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所以我想说明,现时对“大公报”的指代并非一定专指香港版,在学术界尤其如此。除却香港《大公报》的自我提及以外,大众提及“大公报”,似乎有时候指1949年以前的版本,有时候指香港版,并非一定。--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01:25 (UTC)
- 這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常不常用的問題,單論現代的用法「大公報」毫無疑問只能夠指香港版。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0:50 (UTC)
- 原大公報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及其演變之複雜,絕對值得一個主條目。本質上香港版本完全可以寫成一個獨立的子條目,而主條目可以保留濃縮內容。連結問題我想多半是習用導致,可以複查清理,不成大問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8日 (四) 17:17 (UTC)
- 关于Eric的建议,有不少人以“旧大公报”提及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而将1949年以后的视为新大公报。
- 首先是在反右运动中的媒体报道:
- 〈大公报职工揭露一路右派大军,赵恩源等复辟旧大公报反动路线的罪行遭到打击〉,《文汇报》1957年9月9日
- 〈新闻界反右派斗争捷报频传,大公报挖出了右派心脏,党组书记袁毓明竟图复辟旧大公报向党进攻〉,《文汇报》1957年9月15日
- 其次是后来的期刊文献:
- 这其中,王芸生、曹谷冰、孔昭恺都是1949年前便在《大公报》工作的人。但我不确定这样的命名是否属于中立、可被各方接受的说法。之前条目就被从“旧大公报”移动到“大公报 (1949年以前)”。--PaintWoodSt(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02:33 (UTC)
- 「舊大公報」本身是中性的說法,而且看起來也是常用名稱,你提到的那個移動我個人感覺不必要。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6:41 (UTC)
- 但似乎不太符合消歧義的原則?大公報原本的名字裡面並沒有「舊」,這是中共方面的定性(所以其實不怎麼中性吧),所以這個「舊」如果能用後綴「1949年以前」更明確的定義會比較適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9日 (五) 15:48 (UTC)
- 應該是符合消歧義原則的,畢竟我們還有主從消歧義的規矩。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16:04 (UTC)
- 不過誰要占據主要標題,甚至是否給原《大公報》以外各版本採平等消歧義,還有很大疑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11日 (日) 06:58 (UTC)
- 應該是符合消歧義原則的,畢竟我們還有主從消歧義的規矩。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16:04 (UTC)
- 但似乎不太符合消歧義的原則?大公報原本的名字裡面並沒有「舊」,這是中共方面的定性(所以其實不怎麼中性吧),所以這個「舊」如果能用後綴「1949年以前」更明確的定義會比較適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2月9日 (五) 15:48 (UTC)
- 「舊大公報」本身是中性的說法,而且看起來也是常用名稱,你提到的那個移動我個人感覺不必要。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9日 (五) 06:41 (UTC)
- 反對將「大公報」主條目設為消歧義或綜述頁面,內連太難處理了,而且香港相關的條目用到「大公報」連結的也不少。Sanmosa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8日 (四) 16:29 (UTC)
- 感觉我还是有必要阐明一点:香港版现今的期号应该是从1902年天津创刊开始记起的(第4万多期,按照日报算也要一百二十多年了),1966年之前的北京版也是。感觉也不能把大公报49年前后划分的太过分。--大慈树王(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15:54 (UTC)
- 对于北京版的这一情况,如果各位不信,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搜大公报(特别是加上“北京”或者1949之后的年份)--大慈树王(留言) 2024年2月9日 (五) 15:5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