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如山
齊如山(1877年12月12日—1962年3月18日),直隶省保定府高陽县人,中国劇作家、戲劇理論家、历史学家[1],將京劇称为“国剧”。
生平
编辑齐如山生于清朝光緒三年農曆十一月初八日(1877年12月12日)。齐如山家为书香门第,世居北京。19岁时,齐如山入同文館学习德文、法文、俄文。庚子事变爆发后,齊如山輟學經商,几年时间便已积累了一定家业,設商號「義興局」於京師。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发,齊如山以義興局掩護革命黨人,充当革命党人祕密辦公及聯絡之所;齊如山还拿出私財资助革命活動。[2][3]
光緒末年,齊如山代李石曾經營的巴黎豆腐公司在中国招工,送往巴黎。宣統年间,齊如山復往巴黎。这两次均不久即歸国。中华民国初年,齊如山與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共同创設「留法勤工儉學會」,招入學生加以短期訓練,送往法国学习。至此,齊如山已三度赴欧洲。在欧洲期间,齊如山在闲暇之时曾觀賞欧洲戲劇,十分喜爱其写实风格。歸國之後,齊如山在正樂育化會(是京劇業者的公會,谭鑫培、田际云领导)講演,並撰写《說戲》一書,內容均为「介紹西方戲劇的長處,貶抑我國戲劇之不進步」。若干年後,齊如山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豈知研究了幾年之後,才知道國劇處處有它的道理。我當時所說的那些話,可以說是完全要不得的,是外行而又外行……如今看來,都是毀壞國劇的!」[2]
1913年,齐如山在北京天乐茶园观看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汾河湾》,结识了梅兰芳。齐如山认为梅兰芳在这出戏中的表演有改进余地,便随即致信梅兰芳,其意见很快便获得梅兰芳的采纳。此后,齐如山虽然除了观看梅兰芳的演出外,不再私下会见梅兰芳;但常给梅兰芳写信,为梅兰芳的表演以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4年,他开始与梅兰芳见面。当时,梅兰芳的“缀玉轩”书房中的常客,除了齐如山以外,还有冯耿光、吴震修、李释戡,画家王梦白,诗人罗瘿公等人。[4][5]
1916年、1917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间,齐如山与李释戡等人为梅兰芳编排了时装戏《一缕麻》(齐如山为梅兰芳编写的第一出戏)、古装戏《黛玉葬花》(梅兰芳演出的第一齣红楼戏)、《嫦娥奔月》、《千金一笑》、《廉锦枫》、《生死恨》、《俊袭人》、《凤还巢》(根据清朝传奇编写)等剧目。[6][3]京剧《霸王别姬》最初是由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为京剧《楚汉争》(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几年后,齐如山、吴震修参照《楚汉争》的故事,重新撰写了《霸王别姬》剧本,由杨小楼、梅兰芳于1922年2月在北京公演。此后,初始的两本精简为一本,遂成为梅派青衣的代表作。[7]齐如山为梅兰芳编创的时装戏、古装戏以及改编的传统戏共二十多出。[6][3]
梅兰芳1919年、1924年出访日本,1929年出访美国,1935年出访苏联。这几次出国演出,齐如山均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美国。1931年,齐如山与梅兰芳、余叔岩等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成立了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工作。他还曾任教于北平女子文理学院。[6][3]1933年,梅兰芳举家迁居上海,齐如山则留在北平。齐如山和梅兰芳长达20多年的合作就此结束。齐如山在给上海的梅兰芳所写的信中称:“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您写信,至今已20年了。……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住了。”[5]
1937年,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北平,为保住北平国剧学会的行头及文物资料等,齐如山找到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戏剧家马彦祥之父),请国立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5]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占北平。 不久,日军就将齐如山列入了抓捕的黑名单中。后来,日本人让齐如山给电台主持戏曲节目,被齐如山谢绝。从1937年至1945年,齐如山为了不同日本人接触,便躲在家中著书,足不出户,写出了不少民俗书籍。从1903年搬入直到1948年离开北平,他一直居住在东单西裱褙胡同31号,共居住了45年。为逃避日本人查户口,当时家住西裱褙胡同的齐如山还曾躲进法国医院(院址现为北京医院)。[8][9][1][10]
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1947年,齐如山从北平来到上海。飞机抵达上海的当晚,齐如山在梅兰芳家吃了涮羊肉。在上海,齐如山停留不到一周,住在其侄子家。梅兰芳每天都来拜访,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还亲自送来衣服。[8][9]这段时间的会晤是齐如山与梅兰芳最后一次会面。返回北平之后不久,齐如山又从北平赴香港,1949年自香港到台湾。齐如山到台湾后,曾在1949年3月23日致函仍处于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下的上海,邀请梅兰芳及言慧珠赴台湾演出。梅兰芳于3月26日复信回绝。[5]
1949年,齐如山從香港来到台灣,從此住在台北。他出任教育部中國歌劇改良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2]期間,他發掘了青年演员徐露,促成中华民国空军大鵬劇隊學生班(俗称“小大鵬”、“大鵬劇校”)的成立。[11]
齐如山赴台湾时,将妻子、女儿等家人留在了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曾邀请齐如山回北京主持京剧研究工作,但未果;此外,梅兰芳还曾多次到北京齐如山家探望,了解齐如山在台湾的近况。[8][9]
学术贡献
编辑齐如山毕生研究中国戏曲。除了搜集并研究中国古籍、辞赋、笔记、风土志及西方心理学、戏剧理论著作之外,他还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内,访问京剧界人士三、四千人,记录下大批原始资料。他提出了“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概括,晚年著作《国剧艺术汇考》对京剧艺术的许多问题都进行了考证。除了研究戏曲理论外,他还亲自推动京剧改革,创编了大量新戏。[3]
齐如山还是历史学家,在社会史领域建树颇丰,搜集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他自称:“我做了十来年买卖,与各界的人都接触得很多,真可以说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农工商贾,各种技艺人员都认识了不少”,而“欲研究经史,不能离开社会”,他认为“由社会中的许多情形,可以明了经史的意义;由经史中的记载,又可以知道社会中各事之来源”,故亲自调查研究北京的许多风俗习惯。[3]
齐如山晚年撰写的《齐如山回忆录》内容丰富,文字生动。[3]
著作
编辑齐如山的部分主要著作有:
- 《说戏》
- 《观剧建言》
- 《中国剧之组织》
- 《京剧之变迁》
- 《国剧身段谱》
- 《戏班》
- 《脸谱图解》
- 《梅兰芳艺术之一斑》
- 《梅兰芳游美记》
- 《国剧艺术汇考》
- 《北平三百六十行》
- 《故都琐述》
- 《北平零食》
- 《北京土话》
- 《齐如山回忆录》(1964年台湾重光文艺社出版《齐如山全集》共9册,1979年12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再版《齐如山全集》共10集。)[6][3]
此外,他还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
家庭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阿声,〈齐如山与梅兰芳:戏曲知音千古绝响〉,《当代人》2008年第10期
- ^ 2.0 2.1 2.2 2.3 齊如山,中華百科全書,于2013-04-06查阅. [201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齐如山,中国网,2007-10-18.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 ^ 齐如山:梅兰芳的“函授”教师,光明网,2004-12-27.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5).
- ^ 5.0 5.1 5.2 5.3 5.4 我所知道的齐如山,新民晚报,2009-02-21[失效連結]
- ^ 6.0 6.1 6.2 6.3 6.4 6.5 齐如山,新华网,2008-12-18.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0).
- ^ 整旧如旧传承精华 京剧《霸王别姬》剧本整理之思考,凤凰网,2013年01月22日. [2013年4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2日).
- ^ 8.0 8.1 8.2 齐如山与梅兰芳搞断背?齐家后人很愤怒,重庆晚报,2008年12月17日[永久失效連結]
- ^ 9.0 9.1 9.2 “请别诋毁他”,竞报,2009-1-7.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 ^ 北京逝去的西裱褙胡同,中国规划网,2010-12-06.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 ^ “这么好的一朵牡丹花,谁接过去?”,南方周末,2010-03-25. [201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延伸阅读
编辑- 傅骏,梅兰芳与齐如山,上海戲劇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