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艾雲

(重定向自颱風艾文

颱風艾雲(英語:Typhoon Ivan,國際編號:972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arsing)是一個強勁的熱帶氣旋,它與另一個強度相當熱帶氣旋:颱風鍾茵並存。艾雲的前身是一個於10月13日形成的熱帶擾動。艾雲逐漸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加強為一颱風。10月15日,艾雲迅速增強,並達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分類下的5級颱風。10月17日,艾雲達到其巔峰強度295 km/h (185 mph),其最低氣壓降至905百帕。不久,艾雲逐漸靠近菲律賓群島並開始減弱。10月20日,艾雲以220 km/h的風速登陸呂宋島北部。隨後艾雲轉向東北,並於10月25日轉化為溫帶氣旋,再於第二天消散。

颱風艾雲
Typhoon Ivan(英文)
颱風艾雲接近巔峰強度時的衛星雲圖
颱風艾雲接近巔峰強度時的衛星雲圖
路徑圖
颱風艾雲的路徑圖
颱風艾雲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1997年10月13日
轉化日期1997年10月25日
消散日期1997年10月26日
最低氣壓905 hPa
瞬間最大陣風295 km/h
影響
財產損失960萬(1997年美元
死傷人數14人死亡, 2人失蹤
影響地區 马绍尔群岛
 關島
 菲律賓
臺灣
199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氣象歷史

编辑

颱風艾雲的前身是一個靠近赤道的熱帶擾動。當時有兩道赤道槽,一道在北半球,一道在南半球,並由此發展出三個低壓區。10月8日,位於南半球的低壓區發展為熱帶氣旋露西。兩個位於北半球的低壓區穩定地向西移動,位置靠東的低壓區發展為颱風鍾茵,位置靠西的低壓區發展為颱風艾雲。系統一開始位於缺乏對流的位置,所以組織緩慢。隨後,系統逐漸發展。10月1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現了它的低層環流中心,並於第二天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系統首先以33千米/小時的速度快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10月13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第一報,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27W。不久,日本氣象廳也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10月13日晚,系統發展出了螺旋雨帶。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該熱帶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雲。第二天,日本氣象廳也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10月14日,艾雲在關島以南約100千米處略過,並持續增強。幾小時後,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在24小時內,艾雲的風速由120千米/小時陡增至270千米/小時,成為當年第8個五級颱風。10月17日,艾雲達到其巔峰強度,風速達到295千米/小時,氣壓降至905百帕。但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它的氣壓為872百帕,令它與颱風蓋伊、颱風安琪拉、颱風鍾茵、颱風祈輔並列為全球第二強熱帶氣旋。

隨著颱風鍾茵的逐漸接近,數值預報預測艾雲會在靠近菲律賓群島前再度轉向。但是,艾雲維持西進路線,直到登陸後才開始轉向。艾雲開始減弱並放慢移速。10月20日,艾雲以220km/hr的風速登陸呂宋島最北端。進入呂宋海峽後,艾雲轉向東北偏東方向移動並減弱為一熱帶風暴。10月22日,艾雲在向東北方向加速之前再次短暫地加強為颱風。隨後艾雲持續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10月24日發出最後警報。日本氣象廳則繼續觀測該系統,並於第二天轉化為溫帶氣旋,其殘餘雲系於10月26日消散。

防災措施與影響

编辑
 
10月18日的颱風艾雲(左)和颱風鍾茵(右)

數千名菲律賓群眾在颱風艾雲到來前從北部地方撤離。電力供應被提前切斷以降低觸電的風險。在臺灣,香港,菲律賓,有4架航班因颱風而取消。臺灣政府建議居民採取預防措施,雖然秋天鮮有颱風侵台。船舶被強制要求回港避風。災害署發佈最高等級警報,援助機構隨後開始儲備物資,海軍和軍方的搜救隊伍進入待命狀態。 10月20日,艾雲在菲律賓北部登陸,帶來猛烈的暴雨,並在局部地區造成齊腰深的積水。艾雲在呂宋島北部對糧食大量損失。在卡加延省,1人在洪水中溺斃。在其他地區,2人在洪水中溺斃。在該地區,大量電線和樹木被吹倒,暴雨引發的泥石流阻斷了數條道路。全國共14人死亡,2人失蹤。家禽業和漁業也遭到重創。在兩天內,股票市值縮水近360萬美元(1997年,1310萬美元,2009年)。總計有1779間房屋在風暴中損毀,另有13771間受到破壞。共4600公頃的土地在洪水中淹沒。但風暴帶來的降水也有利於緩解因數月降水量偏少而引起的乾旱。此外,馬紹爾群島也遭到了輕微破壞。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编辑

台灣

编辑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颱風警報
上一熱帶氣旋 海上颱風警報
    1997-10-19 20:25-1997-10-21 17:10
下一熱帶氣旋
輕度颱風卡絲 輕度颱風妮蔻兒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