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方陣
防御方阵(英语:Combat box),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军的重型战略轰炸机使用的战术编队。是一种将航空编队集中在称为“方阵”的示意图绘制编队的做法,将每个轰炸机编置在一个不可见的方阵状区域中的战术。防御方阵也被称为“交错编队”。它的防御目的是增强轰炸机枪支的火力,而在进攻方面则将炸弹的轰炸目标集中在一起[1]。
起源
编辑最初的编队是根据战前空军军团的学说创建的,即大规模的轰炸机群可以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在白天发起攻击和摧毁目标时,只需要依靠其防御性机枪的联锁火力,而这通常只能靠轰炸机装备的“白朗寧M2 50口径(12.7毫米)重机枪的火力。但是,美军轰炸机使用高空轰炸的战术导致了的一些因素,要求采用更紧密的轰炸模式,即使有护航战斗机出现后,防御方阵仍继续使用。直到1944年春季开始在欧洲上空飞行,美军的护航战斗机飞越在高空的防御方阵前方,对德国空军的战斗机进行打击,这大大减轻了轰炸机编队被拦截的威胁。
这个构想的产生归功于驻扎在英格兰第305轰炸机大队的司令柯蒂斯·李梅上校。但是,自从1942年8月17日首次轰炸任务以来,美國第八航空隊一直在尝试不同的战术编队,其中几种也被称为“方阵”。李梅的小组在1942年12月创建了“标枪向下”的编队,这种形式成为随后出现的众多空中方阵的基础。
美国第八航空军编队的演变
编辑1942年8月,驻扎在英格兰的美国第八航空队的前十次任务是对法国的浅空突击,得到了英国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护送的大力支持。美军的B-17轟炸機中队由六架飞机组成,各中队之间相距2至4英里,以避免经验不足的机组人员在空中相撞。尽管无法互相支援,但六架飞机中队具有简单和易于控制的优点。一个中队内的轰炸机被堆放在三个不同的高度,最高和最低之间大约150英尺(46米),除了平线以外,相互之间沒有支撑的要素。随着任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渗透力越来越深,以及面对敌方越来越有效的防御方式,美国空军意识到需要更紧凑的编队,并恢复到战前标准的三机V型编队。中队由三个战斗机组成V型,都在同一高度飞行,其中两个中队组成一个编队,第二个中队位于后方,并向右错开。整个编队高600英尺(180米),深500英尺(150米),直径近2500英尺(760米)。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很麻烦,就像36架飞机的替代方案一样,使许多轰炸机炮手的射击火力受到限制[1]。
第八航空军最初的两个重型战略轰炸机组转移到北非,并在10月和11月被四组新的B-17轰炸机(第306、91、303和305组)和两个B-24轟炸機(第44和93 BG组)取代,每一组都在试验自己的编队。他们早期的任务包括了许多机械性的失误(“中止”),这阻碍了计划有效的发展。
在1942年11月至二战战争结束之间,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条件,特别是应对德国战术的变化,这种战术强调了对轰炸机前方薄弱火力的正面攻击。第305轰炸机大队对18架的“标枪向下”编队进行了创新,该编队将一个分队内的飞机按太阳方向向下排列。这有助于较高飞机上的炮手看到较低飞机而不会被眩光所蒙蔽。在正面的立面图上,编队看似于一组楼梯,但在侧面图的平面上却像一个尖矛。与早期轰炸机在最低位置飞行的小组编队不同,改变后的轰炸机被垂直放置在编队的中央。在1942年12月6日的里尔任务中,305轰炸机大队成功地测试了该编队,并立即被其他三个B-17轟炸機小组采用。
305轰炸机大队很快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凑的交错编队,该编队在正面方向向下堆叠,但在相反方向上则向上堆叠。另外,在由3个中队组成的18架飞机的方阵中,额外再增加一个三架轰炸机的中队,该机组是位于编队中最外侧的中队,以提供额外的支援。这导致了由21架轰炸机组成平面的V形构造,该构造在1943年1月13日成为所有航空小组的标准,于1943年1月13日统一采用,直到1943年9月。
1943年,人们发明了使用装配编队,通过将经过改装的旧式轰炸机和采用独特的喷漆方案来组织编队。这些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继续使用,甚至随着其他科技的发明而进化[2]。
机框编制
编辑尽管防御方阵最初是围绕着一组飞机设计的,但后来扩展为三组一起作为“战斗机翼”飞行的编队,所有飞机都在相同的菱形编队内,在方阵内的中队中心有一个主要的轰炸机(或一组轰炸机),以及两架轰炸机(或编组)以V字形紧随其后,其中一架轰炸机的高度位于中心上方,或在中心下方,相互防御。随着新的防御方阵将各小组放置在同一水平的纵列中,并以不同的高度堆叠,以降低轰炸机被攻击的危险性。但这导致后方编队容易滞后,从而影响了防御战术和轰炸性能。
复合机盒方阵编制
编辑是由54架飞机组成的机盒编队(基本上是3个中队的18架飞机,以与类似盒子和盖子上下堆叠在一起),是从提供防御火力以对抗正面攻击的需求演变而来的。编队的堆叠使得当飞机中队在执行任务远离阳光时,编队则朝相反的方向变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更紧凑的机盒。在1943年5月以前,第八航空军只有四个B-17部队,通过不断将不同的中队合并成复合群,或者在方阵中加入第四组,形成菱形的编体,方阵通常垂直展开3000英尺(910米),7000英尺(2100米)深,2000英尺(610米)宽。但在编队后方位置尾随的飞行小组,被证明很容易受到德国空军的末端攻击战术影响,也很难掩护。
机盒编队最严重的缺点,是编队末端尾随的最低层和最高层的机组相互保护最少。另一个风险是,如果飞机失误垂直重合在一起,则会被上方降落的炸弹击中(见图):
在1943年夏季,第八航空军的规模扩大到16个B-17编组和4个B-24编组,到第二年6月增长到39个编组。自1943年秋开始,随着重型轰炸机的机组人员和设备增加后,第八航空军拥有的飞机从35架增加到62架,并且由于许多轰炸机机组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分成了两个团队,因此开始不再使用复合机群编队。
不过,第八航空军依然有使用B-17战斗机组成54架飞机的机盒编队,以用来练习和纪律来维持编队。虽然轰炸机的数量增加了维持编队的难度,然而,54架战机总共可以部署700门重口径防御机关枪,作为对抗战斗机的强大防御。自1944年5月以来,随着高射炮火成为对轰炸机编队更大的威胁后,美军以一种更为松散的编制组成了36架飞机的机盒编队,此编制也成为二战往后剩余时间的标准机制。但为了预防会有大量战斗机拦截时,轰炸机也会再次组成54架战机编队。
B-24轟炸機方阵编队
编辑美国第2航空师则使用B-24轟炸機组成27架飞机方阵的变体,但B-24的编队比B-17的编队的难度更高,也比B-17在更高的高空飞行,导致驾驶舱的能见度也有限。每个中队的一个分队(通常是中队/领队和高/右中队,最下面的中队/左翼中队)移到队形的外侧,以便与后面的分队并排。这样形成的线段宽度为2,440英尺(740 m),垂直为700英尺(210 m),但深度仅为320英尺(98 m),这大大缩短了越过目标上空的时间。在不断改进编队的过程中,美军将方阵中的领队中队转移到最高位置,和第二中队与之重叠,并降低了150英尺(46米),第三中队排在第二中队后面,再低150英尺。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中,证实这产生了毁灭性的准确轰炸的效果[2]。
参考文献
编辑- Freeman, Roger A. (1991). The Mighty Eighth War Manual,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ISBN 0-87938-513-8
- Morrison, Wilbur H. (1962), The Incredible 305th: The "Can Do" Bombers of World War II, Jove Books, ISBN 0-515-07733-X
- Thompson, Robert L. (1995). Flying in Coffin Corner, Whitewing Press, ISBN 0-9639519-1-2
- Johnson, Richard Riley. Twenty Five Milk Runs (And a few others): To Hell's Angels and back. Victoria, Canada: Trafford Publishing. 1995 [2009-10-30]. ISBN 1-4120-250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 1.0 1.1 Polka Dot Warriors > Vintage Wings of Canada. www.vintagewings.ca.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 ^ 2.0 2.1 398th Bomb Group Combat Formations By Wally Blackwell, Pilot 601st Squadron December 2003. www.398th.org.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