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郡中国东汉时设置的

历代变更
設置秦朝
使用状况江西省鄱陽縣
东汉鄱陽郡
三國鄱陽郡
西晉鄱陽郡
南北朝鄱陽郡(宋)
鄱陽郡(齊)
鄱陽郡(梁)
鄱陽郡(陳)
隋朝饒州→鄱陽郡(607年)
改稱為饒州(621年)
唐朝饒州→鄱陽郡(742年)
改稱為饒州(758年)

建置沿革

编辑

六朝

编辑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豫章郡置鄱阳郡,治所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古县渡,赤乌八年移治今鄱阳县)。属扬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阳湖以东信江昌江乐安江流域(婺源县除外)及进贤都昌等县地。

西晋时移治广晋县(今江西省鄱阳县北石门街镇),領九縣:廣晉、鄱陽、樂安、餘汗、上饒、鄡陽、歷陵、葛陽、晉興。[1]西晉後期,鄱阳郡為豫章國的支郡,太守改稱內史。後省鄡陽、歷陵、晉興三縣。[2]南朝齐复治鄱阳县(今属江西省)。

隋唐

编辑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滅陳,廢鄱陽郡,其地屬饒州隋煬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饒州为鄱陽郡。鄱陽郡領三縣:鄱陽、餘干、弋陽。[3]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江左,置饒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饒州為鄱陽郡。鄱陽郡領四縣:鄱陽、餘干、樂平、浮梁。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鄱陽郡為饒州。[4]

人口

编辑
  •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鄱陽郡有6100戶。[1]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鄱陽郡有3242戶,10950口。[2]
  •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鄱陽郡有10102戶。[3]
  •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鄱陽郡有40899戶,244350口。[4]

行政長官

编辑

鄱陽太守(210年—289年)

编辑
  • 步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出領。[5]
  • 周魴,吳大帝黃武七年(228年)在任。[6]
  • 魏滕,字周林,吳大帝時在任。[7]
  • 虞翔,會稽章安人,孫亮時在任。[8]

鄱陽內史(289年—304年)

编辑
  •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晉惠帝時在任。[9]

鄱陽太守(304年—306年)

编辑

鄱陽內史(306年—310年代)

编辑
  • 王廙,字世將,琅邪臨沂人,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年)出任。[10]

鄱陽太守(310年代—455年)

编辑
  • 王廙,字世將,琅邪臨沂人,由內史改號。[11]
  • 顧眾,字長始,吳郡吳人,晉元帝時在任。[10]
  • 熊縉,豫章南昌人,東晉時在任。[12]
  • 紀睦,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在任。[13]
  • 庾翼,字稚恭,河南陽翟人,晉成帝時在任。[14]
  • 阮寧,陳留尉氏人,東晉時在任。[15]
  • 桓放之,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在任。[16]
  • 徐放,楚武悼帝時(404年)在任。[17]
  •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到八年(412年)在任。[18]
  • 童敏之,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由盧循任命。[18]
  •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出任。[19]
  • 吳延之,濮陽鄄城人,晉、宋之際在任。[20]
  • 謝恂,陳郡陽夏人,宋時在任。[21]
  • 褚法顯,河南陽翟人,宋時在任。[22]
  • 杜仲儒,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伏誅。[23]

鄱陽內史(455年—471年)

编辑

鄱陽太守(471年—479年)

编辑
  • 沈雍之,吳興武康人,宋時在任。[23]

鄱陽內史(479年—494年)

编辑

鄱陽相(494年—499年)

编辑

鄱陽太守(499年—501年)

编辑

鄱陽內史(501年—557年)

编辑
  • 陸襄,字師卿,吳郡吳人,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出任。[26]
  • 范胥,字長才,南鄉舞陰人,梁武帝大同中在任。[27]
  • 柳偃,字彥游,河東解人,梁簡文帝大寶元年(550年)卒官。[25]
  • 王質,字子貞,琅邪臨沂人,梁元帝承聖三年(554年)離任。[28]

鄱陽太守(557年—560年)

编辑

鄱陽內史(560年—589年)

编辑
  • 魯天念,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離任。[29]
  • 周法僧,汝南安成人,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出任。[30]

鄱陽郡太守(607年—621年)

编辑

鄱陽郡太守(742年—758年)

编辑

國主

编辑

西晉豫章國(289年—304年)

编辑
豫章國(289年—304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豫章王 司馬熾 289年—304年 晉武帝第二十五子
立為皇太弟,國除

西晉豫章國(306年—311年)

编辑
豫章國(306年—311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豫章王 司馬詮 306年—307年 司馬遐第三子
2 豫章王 司馬端 307年—311年 司馬遐第四子
立為皇太子,國除

南朝宋鄱陽國(455年—471年)

编辑
鄱陽國(455年—471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郡王 哀王 劉休業 455年—456年 宋文帝第十五子
2 鄱陽郡王 劉士弘 462年—471年 劉休業兄子

南朝齊鄱陽國(479年—494年)

编辑
鄱陽國(479年—494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郡王 蕭鏘 479年—494年 齊高帝第七子

南朝齊鄱陽國(494年—499年)

编辑
鄱陽國(494年—499年)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郡開國公 陳顯達 494年—499年
伏誅,國除

南朝齊鄱陽國(501年—502年)

编辑
建安國(494年—501年)/鄱陽國(501年—502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安郡王→鄱陽郡王 蕭寶夤 494年—502年 齊明帝第六子

南朝梁鄱陽國(502年—557年)

编辑
鄱陽國(502年—557年)|食邑2000戶→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郡王 忠烈王 蕭恢 502年—526年 梁文帝第九子
2 鄱陽嗣王 蕭範 ?—550年 蕭恢子
3 鄱陽嗣王 蕭循 556年 蕭範弟

南朝陳鄱陽國(560年—589年)

编辑
鄱陽國(560年—58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郡王 陳伯山 560年—589年 陳文帝第三子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 2.0 2.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3. ^ 3.0 3.1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4. ^ 4.0 4.1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5. ^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6. ^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
  7. ^ 《三國志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範劉惇趙達傳第十八》
  8. ^ 《三國志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9. ^ 《晉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10. ^ 10.0 10.1 《晉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11. ^ 臧荣绪《晋书 卷三》
  12. ^ 《晉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13.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
  14. ^ 《晉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15. ^ 《晉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16. ^ 《晉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17. ^ 《晉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18. ^ 18.0 18.1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
  19.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
  20. ^ 《晉書 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21. ^ 《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22. ^ 《南齊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23. ^ 23.0 23.1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24. ^ 24.0 24.1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25. ^ 25.0 25.1 25.2 《梁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26. ^ 《梁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27. ^ 《梁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二》
  28. ^ 《陳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29. ^ 《陳書 卷五 本紀第五》
  30. ^ 《大隋故左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僖子周府君之墓誌銘》
  31. ^ 《隋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32. ^ 《容斋三笔 卷第十一》引紫极观钟铭文
  33. ^ 《唐刺史考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