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溶

(重定向自鄒溶

鄒溶(?—?),字南谷清朝江南省(今江苏省吴县)人,康熙年间官员。

鄒溶
陝西省漢中府洋縣知縣
籍貫江蘇省吴縣
族裔漢族
字號南谷
出生生年不详
江南省吴县
逝世卒年不详
出身
  •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經歷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取進士。
康熙三十年至三十六年(1691~1697)任洋縣知县。
著作
  • 《请均盐引详府文》
    《请豁加增盐课详府文》
    《禁报轿夫禁卒示》
    《详明纂修县志》
    《洋县志》(清朝初年版本)
    《黄金峡赋》

生平

编辑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取進士。 康熙三十年至三十六年(1691~1697)任陝西省漢中府洋縣知县。到任时,洋县因吴三桂部横征暴敛后元气未复,又遭大旱,疫病流行,物价昂贵,县人生活困苦,惶惶不保旦夕。而官制盐引(官府摊派盐商运销食盐纳税凭证)高于南郑城固各县,“引多民少、穷商血尽”,上司又额外增销“花马池盐引”,追加盐课,民众生活困苦,怨声载道。他先后三次向漢中府知府滕天绶呈《请均盐引详府文》和《请豁加增盐课详府文》,始停止追加盐课。为减轻县人负担,他又公布《豁免药味示》,捐俸代百姓支付摊派为上司办麝香等药味和解药的税款,并豁免以前所欠金额。

他察知本县几经战乱,死亡人口多,大片农田荒芜,赋税偏重,便招抚各地流入本县难民垦荒种地,将地丁税由三年开征放宽到六年,从第七年起附县籍为民并请府衙豁免无主荒地丁银三蠲(每蠲折银二十两),还与城固县知县胡一俊榷商修葺杨填渠堰。捐出俸银百两,修复了长岭沟、丁家洞一带渠道,使马畅、谢村一带水田得以灌溉。鄒溶在尽力设法豁免赋税,注重生产的同时,非常注重教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见县人子弟欲学无师,便捐俸请教师,于县衙以东设立义学一所,召集民家子弟就学,常亲自出题、讲授、修改作业。此后,又捐俸重修了旧儒学明伦堂、文庙名宦祠和县城东的天宁寺桥。

鄒溶作为全县最高行政长官,尤為注重官吏的清廉。本县向有每年冬至集中全县各行各业人员到县听点伺候,不到即拿办的官例,他认为此属陋例。冬季是百姓休养生息、准备来年生产的最好季节,也是各行各业弥补全年收入不足的时候,何必往返数十里乃至数百里齐集到县伺候?遂发出《停止铺行冬至点名示》的告示,明确宣布:如有违者,被害人可赴县告发,定立拿杖毙。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年,又发出《禁报轿夫禁卒示》,表明他逢公事远出,乘骑不坐轿,并捐给随员饭食,不许奸滑之徒滥报轿夫、禁卒,假公营私,诈骗县人。如有违抗可据实指名首告,决不姑息。

鄒溶认为县必有志。县志“传述一方之事,俾官斯土者得以遵法守而审张驰,民斯土者得以兴观感而知鉴戒”。他到任后搜求县志,仅得明代《洋县志·序》一篇,即思考修志。康熙三十三年(1694)闰五月,当县事基本料理就绪时,他向汉中知府全世扬呈《详明纂修县志》文,请求捐俸修志。在县丞刘馨、教谕魏之琎、训导贺爵等人的协力共事下,于是年冬月纂成《洋县志》一部,并附录了他治理洋县的体会和见解《理洋略》一文。金世扬在邹志序文中赞道:“邹君麟凤也!” [1]

黄金峡赋

编辑

鄒溶文章《黄金峡赋》,对于汉江黄金峡集文学、科学价值之描写。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邹溶认为:自隆庆至康熙“百有二十余年以来,代异时新,星移物换,创承损益,更非一端,而其间宦绩人事、忠孝节义亟宜阐扬,以为风劝失,今不一修明,则愈久而传闻愈失真,甚至湮没无考,得不谓司牧之过欤?”康熙三十三年(1694)闰五月,邹溶呈《详明纂修县志》文于汉中知府金世扬,请捐俸修志。他以明代隆庆阎邦宁《志》残版半帙为基础,聘县丞刘馨、教谕魏之谋、训导贺爵,及贡生周忠、吕鸿勋等人相助,“征文献,访宿学鸿儒,纂述旧章,增以新闻,凡一文一事一物,虽必资乎众而笔削尽出亲裁。”历时半年,于是年冬纂成《洋县志》。书末附录了邹氏治理洋县的体会和见解《理洋略》。康熙三十六年(1696),提督陕西学政按察司副使武之亨来汉视事,为邹《志》书《序》,认为邹溶不仅具备史家之三长(才、学、识),而且独具务实求是之真精神。武在《序》中写道:“夫宪章在于考古,而通变贵乎因时。思夫洋之为邑,犹是生齿也,昔何以蕃,今何以耗?犹是田亩也,昔何以辟,今何以污?犹是民风也,昔何以淳,今何以漓?犹是文教也,昔何以振,今何以衰?邹君于此力务详考而审度之,以为兴厘张弛之具,则于是志端有赖矣,徒纂修之乎哉?”邹溶《洋县志》设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人物志和艺文志等5志43目,卷首有图、序、批详、征文献引、延宾启、凡例、编纂姓氏。除卷首外,辑为8卷,文字精练,语言朴实。
  1. 编纂单位: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洋县志》/卷三十人物-第一章人物传,编纂人员:李智 张福盈,出版单位:三秦出版社,ISBN:7-80546-904-0,出版时间:199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