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趺坐
(重定向自莲花坐)
跏趺坐(巴利語:pallaṅka),是佛教、印度教術語,指兩腳交疊盤坐的姿勢。原為婆羅門教瑜伽姿勢之一,稱為蓮花坐(梵語:पद्मासन,[pɐd̪mɑːs̪ɐn̪ɐ], padmāsana),後被佛教吸收,成為禪坐的姿勢。以跏趺坐方式形成禪坐坐姿的「動作」本身則稱結跏趺坐。
經典要求
编辑《大毘婆沙論》:
“ | 問:結加趺坐義何謂耶?答:是相周圓,而安坐義。聲論者曰:以兩足趺,加致兩髀,如龍盤結,端坐思惟,是故名為結加趺坐。脇尊者言:重壘兩足,左右交盤,正觀境界,名結加坐,唯此威儀順修定故。大德說曰:此是賢聖吉祥坐故,名結加坐。問:端身者是何義?答:是身正直,而安坐義。[1]…… 問:何緣繫念在眉間耶?答:修觀行者,先依此處,生賢聖樂,後漸遍身,是故彼於眉間繫念;如受欲者,男女根處,先生欲樂,後漸遍身,此亦如是。亦有本說:繫念明闇,明者謂眼,即說繫念在鼻按中。復有本說:繫念髮際。或有本說:繫念鼻端。…… |
” |
姿勢
编辑跏趺坐是指兩腳交疊盤坐的姿勢。兩足交疊置於兩股上,稱為全跏趺坐或雙跏趺坐,俗稱「雙盤」。標準的七支坐法[2],採取全跏趺坐,認為這個姿勢最為安定,能夠有助於入定。
分類
编辑雙跏趺坐時,如果:
如果只單以左腿置於右腿上,或右腿置於左腿上,則稱為半跏趺坐,俗稱「單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