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

民国时期化工实业家,中国化工业奠基人之一
(重定向自范旭東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出生时取名源让明俊;后改名为范锐旭东。湖南湘阴人,中国化學工業企業家

范旭東
明俊、旭东
性别
出生范源让
(1883-10-24)1883年10月24日
 大清湖南湘阴
逝世1945年10月4日(1945歲—10—04)(61歲)
 中華民國四川重庆
别名范锐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范旭东1883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其父亲是一名私塾先生。范旭东六岁丧父,随母亲谢氏和兄长范源濂迁往长沙定居。戊戌变法失败后,身为维新派的范源濂被清政府通缉,范旭东也被迫逃亡。后东渡日本

1900年到1910年间,范旭东留学日本岡山第六高等学校(现冈山大学[1]京都帝國大學化学系,1910年从帝国大学毕业,并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同年,他与在东京留学的湖南同乡许馥结婚。

创业

编辑

范旭东1911年返回中国,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任分析化验员。随后,他的一系列创业,写下了中国化学工业史上诸多第一。

1914年,范旭东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公司(1919年以后改为久大盐业公司)[2],以及中国第一个精盐工厂——久大精盐工厂。1918年11月,他又创立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

1922年8月,范旭东从久大精盐分离出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化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并把久大、永利两公司给他的酬金用作该社的科研经费。

1926年8月,范旭东旗下“红三角”商标的纯碱,第一次进入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

1928年,范旭东其兄范源廉在北平石驸马大街83号的故居捐献给静生生物调查所作为所址。任静生生物调查所委员会委员。

1935年,“黄海”试炼出中国第一块金属铝样品。1937年2月5日,中国首座合成氨工厂——永利南京铔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中国第一包化学肥料,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厂”。

事业刚刚起飞,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主要厂房皆落入日本人手中,他一手开创的中国化学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多次要求与永利合营,旭东回之“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3] 他致力于在西南后方开辟新的化学工业基地“新塘沽”,支援抗战与国家建设。

逝世与影响

编辑

范旭东性格直率坦荡,不假掩饰;事业外,没有任何业余爱好[4],终因操劳过度,致积劳成疾。1945年10月2日,范旭东突患恶疾(据称急性肝炎),10月4日下午三点溘然长逝,终年62岁。临终前,叮嘱后人要“齐心合力,努力前进”。[1] 正在参加重庆和谈蒋介石毛泽东中止会谈,一同前往沙坪坝范旭东的家中凭吊[5],毛泽东亲笔书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挽联。

范旭东所处之世,中国贫穷积弱,四周列强环伺,正面临着主权分裂、军阀割据乃至亡国亡种的严峻形势。他生于中法战争前夕,离国留学时正逢庚子事变,返国本值清室逊位民国新立,然而政权甫又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创业过程中屡受外国垄断资本、旧盐业者封锁阻挠,曾遭奉系军阀李景林绑架勒赎。奋战二十余载,永利纯碱畅销海外,也正是范旭东鼓励了侯德榜将联合治碱法的制造工艺公布于世。

然而1949年后,与其他民族资本的境遇相同,在大陆“久、永、黄”集团被公有化,范旭东随后也批为“反动资本家”。在中國大陸人们逐渐只知道化学家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却淡忘了这背后的最大功臣、纯碱一词的创造者—范旭东。现在,中國大陸的历史课本中对范旭东的评价逐渐上升。

家族

编辑

部分原“永、久、黄”企业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薛冰,《化工先导范旭东》
  2. ^ 章用中、楼义林《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学编·化学卷·范旭东
  3. ^ 吴金勇,《抗战中的民族企业家》
  4. ^ 雷晓宇,《范旭东:被遗忘的“重化工之父”》
  5. ^ 阿兰老师、王景晨,《一代巨擎范旭东》

外部链接

编辑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
曾昭抡
中国化学会副会长
1942年
末任
原因:职务废除
前任:
张洪沅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45年
繼任:
吴承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