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組織(團體),或曰商人組織(團體)。古代的「工」主要指手工業或手工作坊(原材料加工),也包含銅礦業、冶金等古代工業,現代的「工」多指重工業,「商」在古今都指商賈或店面(第三產業)。古代常有「前店後坊」經營模式,工與商就難以界定。[1]
- 行會(行音行,guild):特指歐洲11-19世紀的壟斷組織,工業化時代被政府取締。特徵是商賈自發結社、有嚴謹學徒制。
- 商人會館:中國明清的「會館」與「公所」所指均為一物,特徵是自發結社,有壟斷成份。以蘇州為代表。學術上分為「同鄉會館」與「商人會館」。[1]至1929年被國民政府強制改組成同業公會。[2]
- 行:中國宋朝官府出面為商賈編籍造冊,方便徵稅與行政消費。[1]
- 商幫:中國幫會形態,如漕幫。
- Shreni:印度佛教時代,即前200年-公元後300年。
- 座(za):日本13-16世紀。
- 俄羅斯帝國商会
- 鄂圖曼帝國的esnaf
- 同業公會:同一行業的商人組織的職業公會,如工業會、商業會、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商業同業公會。
- 專業協會:代表醫生、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工程師等非工商職業。
- 商會(chamber of commerce):由多個地域、不同行業的同業公會組成。
- ^ 1.0 1.1 1.2 邱澎生(1990)《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專書,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頁27, 35, 42。
- ^ 陳爭平(2010),《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中工商社團的社會整合作用》,收錄於《中國文明──文化轉型的歷程》(周佳榮、 侯勵英編),頁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