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号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
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5,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于1858年的钢琴协奏曲。于次年的1859年1月22日,由作曲家担任独奏,约瑟夫·约阿希姆指挥,在汉诺威首演。[1]
背景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创作
编辑在创作过程中,这部作品经历了几种不同的形式。1854年开始时为双钢琴奏鸣曲,至当年的7月27日,又正被改为一部四乐章的交响曲。[2]勃拉姆斯向其挚友,作曲家伊流士·奧圖·格林寻求建议。「勃拉姆斯有向格林展示他的管弦乐作品的习惯,格林受过音乐学院的教育,在管弦乐方面更有学识。[2]」在采纳了格林的一些建议后,勃拉姆斯将配好器的第一乐章送给了约阿希姆。显然,约阿希姆很喜欢它。
分析
编辑配器
编辑2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松管、4圆号、2小号、定音鼓、钢琴、弦乐器
结构
编辑外部音频链接 | |
---|---|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钢琴),柏林爱乐乐团,西蒙·拉特尔(指挥) | |
I. Maestoso - Poco più moderato | |
II. Adagio | |
III. Rondo (Allegro non troppo) |
本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演奏时长约为40至50分钟。
- 庄严宏伟的 - 稍微有节制的(Maestoso - Poco più moderato),d小调
- 柔板(Adagio),D大调
- 回旋曲:从容的快板(Rondo: Allegro non troppo),d小调 → D大调
第一乐章
编辑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分为五个部分:管弦乐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此乐章规模较大,时长为20至25分钟。虽然没有华彩,但因严格遵守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勃拉姆斯赢得了音乐上“保守者”的声誉,但他创新的和声及和弦进行却并不保守。主题大量使用了琶音和弦和颤音。在管弦乐引子中其他主题也被引入,并由乐队和独奏者进一步发展主题材料。
第二乐章
编辑该乐章为三段曲式,主题由巴松管引入。
第三乐章
编辑终乐章为回旋曲,结构上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回旋曲乐章相似。这首回旋曲有三个主题;第二主题可被视为第一主题剧烈的变奏。第三主题在插部中被引入,但从未明确地被钢琴独奏发展,相反,独奏者被“融入管弦乐效果中”。回旋曲的主体部分之后为华彩乐段,广阔的尾声发展了第一和第三主题。
录音
编辑- 威廉·巴克豪斯,阿德里安·博尔特,BBC交響樂團(1932年11月28日)
- 弗拉基米爾·霍羅威茨,阿图罗·托斯卡尼尼,纽约爱乐(1935年3月17日)
- 阿圖爾·施納貝爾,塞尔·乔治,伦敦爱乐乐团(1938年)
- 阿图尔·鲁宾斯坦,弗里兹·莱纳,芝加哥交响乐团(1954年)
- 迈拉·赫斯,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纽约爱乐(1955年)
- 朱利叶斯·卡钦,皮埃尔·蒙特,伦敦交响乐团(录制于Walthamstow Assembly Hall,1959年3月24–25日;Decca LXT5546/SXL2172发行)[3]
- 莱昂·弗莱舍,乔治·塞尔,克利夫兰管弦乐团(1958年)
- 克利福德·柯曾,乔治·塞尔,伦敦交响乐团(1962年)
- 格伦·古尔德,伦纳德·伯恩斯坦,纽约爱乐(1962年4月6日,因伯恩斯坦演出前的发言而闻名,他在发言中表示他不同意古尔德“非常宽泛的节奏和......经常偏离勃拉姆斯的动态指示”)
- 范·克莱本,埃里希·萊因斯多夫,波士顿交响乐团(1964年)
- 布鲁诺·莱昂纳多·盖尔伯,弗兰茨-保罗·德克尔,慕尼黑愛樂樂團(1965年6月),获法国唱片大奖
- 克劳迪奥·阿劳,伯纳德·海廷克,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1970年)
- 埃米尔·吉列尔斯[4],欧根·约胡姆,柏林爱乐乐团(1972年)
- 阿图尔·鲁宾斯坦,伯纳德·海廷克,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1973年,录像)
- 亞歷克西·魏森伯格,卡尔罗·马里亚·朱里尼,伦敦交响乐团(1973年,EMI Electrola)
- 拉杜·鲁普,艾度·迪華特,伦敦交响乐团(1975年)
- Arthur Rubinstein,祖宾·梅塔,以色列爱乐乐团(1976年)
- 毛里齊奧·波利尼,克劳迪奥·阿巴多,柏林爱乐乐团(1977年,Deutsche Grammophon)
- 桑多·法尔瓦伊,安塔爾·扬科维奇(Antal Jancsovics),匈牙利国家爱乐乐团(1978年)
-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伯纳德·海廷克,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1983年)
- 伊曼纽尔·艾克斯,詹姆斯·莱文,芝加哥交响乐团(1984年)
- 史蒂芬·寇瓦謝維契,科林·戴维斯,伦敦交响乐团(1985年)
-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伦纳德·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乐团(1985年,Deutsche Grammophon)
- 霍拉西奥·古铁雷兹,安德烈·普列文,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1991年)
-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西蒙·拉特尔,柏林爱乐乐团(2005年)
- 埃萊娜·格里莫,米夏埃尔·吉伦,西南德国广播交响乐团(2005年4月17日)
- 内尔森·弗莱雷,里卡多·夏伊,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2006年,Decca)[5]
- 诺曼·克里格,乔安·法莱塔,弗吉尼亚交响乐团(2008年)
- 毛利齐奥·波里尼,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2011年10月14日,Deutsche Grammophon)
- 埃萊娜·格里莫,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2013年,Deutsche Grammophon)
-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古斯塔沃·杜達美,柏林國立樂團(2015年,Deutsche Grammophon)
参考资料
编辑- ^ Ewen, David. Music for the Millions. 2007-03: 108 [2009-12-18]. ISBN 978-1-4067-392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 2.0 2.1 Brahms and Avins, p. 50, note 44
- ^ Hunt J. A Gallic Trio - Charles Munch,Paul Paray,Pierre Monteux. John Hunt,2003,2009,p165
- ^ Conrad Wilson: Notes on Brahms: 20 Crucial Works(Edinboro,Saint Andrew Press: 2005) p. 16
- ^ Haywood, Tony. BRAHMS Piano Concertos Freire - CD review. www.musicweb-international.com. MusicWeb International.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