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端砚以石色青紫带圆形青绿色石眼的为最上[1]。肇庆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砚[2],滑如玉,磨墨无声,也是上品。上好的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乾。[3]

端砚制作技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肇庆市
分类传统技艺
序号425
编号项目Ⅷ—75
目前端州本地的石料已经匮乏

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

历史

编辑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唐代中叶开始注重花纹雕刻,从文房工具走向工艺品。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有多个原石坑,著名的有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宋朝把端砚列为“贡品”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现存于肇庆市端茗砚雕工艺厂内《端溪九龙砚》,其长为4.6米,宽3.15米,厚0.45米,重达13.8吨。

特性

编辑

端砚石质坚实,研墨时墨水不会发滞,发墨快而且不会乾得太快。

制作过程

编辑

采石

编辑

端砚的原石并不抗震,所以不能用机械只能手工开采。不同地方的不同矿坑矿石质量都不一样,有时候整片石块都不能用。采石工必须根据经验顺着石头的生成方向开采。

维料

编辑

开采出来的原石并非全都可以做砚,要经过筛选分级,将有瑕疵、裂痕等问题的石块剔除,留下下“石肉”也就是可以用于下一步加工的石块。

雕刻

编辑

先设计好将要雕刻的构图,然后雕刻工会根据大概形状做成“砚璞”,就是将将要做的砚的大概形状勾勒出来。再用刀仔细雕刻至完成。雕刻刀法有深刀(高深雕)、浅刀(低浮雕)雕刻、细刻、线刻、通雕(镂空)。

配盒

编辑

做好的砚还要配上盒子。好的盒子除了保护砚,其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好的盒子甚至使用紫檀、酸枝、楠木等名贵木材。端砚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叫做"豹脚"。

磨光

编辑

磨光这个工序一般在配盒以后,目的是对完工的端砚进行最后的修整。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简单地去除一些凿口和刀路;然后用滑石和水磨砂纸反复磨滑,最后用墨水泡一到两天。[6]

使用

编辑

磨墨用凉水,不能用开水,也不能用茶水或酒水。砚用完后必须将砚洗净,晾干。

现状

编辑

由于开采缺乏管理,端砚所用石材在肇庆附近的矿坑已经受到严重破坏。[7][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文震亨長物志》 卷七 第五十節砚:“砚以端溪為上,出廣東肇慶府,有重暈、青綠、有鴝鴣眼者為貴”
  2. ^ 《广东新语》:“端石之纯白者,产广东肇庆之七星岩”
  3.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筠清轩秘录》论发墨,“发墨指磨起来不滑,墨汁保存长久,且墨汁像油漆一般的明亮照人,这并不是墨能够如此,而是由于砚的原故。因此墨砚以发墨为上,颜色还在其次。”
  4.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www.gov.cn.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5. ^ 端砚制作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6. ^ 如何鉴别端砚品质. [201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7. ^ 岭南写真:肇庆"麻子坑端砚"砚材被偷盗采令人担忧. 中国新闻网. [2020-12-09]. [失效連結]
  8. ^ 大洋网-广州日报. 珍贵端砚砚石遇盗采浩劫. 大洋网-广州日报(新浪新闻). [2020-12-09].